铁矿石价格暴涨、资本炒作、十年前福建周宁人
时间:2021-02-04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最近,铁矿石的价格暴涨,首次突破了每吨人民币1000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而当下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仅今年前11个月,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已高达10.7亿吨。可以说,在我国庞大的进口规模下,铁矿石价格的变动对我国买家的成本影响是不容小觑的。而由于我国的铁矿石高度依赖进口,主要进口渠道又是澳大利亚,再加上这段时间澳大利亚无休无止的作死行为,搞得全网再次将澳大利亚推向口诛笔伐的波峰浪尖。
铁矿石的短期暴涨是不是资本炒作呢?
不过,这一次我倒是觉得澳大利亚有点冤,为什么?因为澳大利亚对中国是高度的贸易依赖,前几次澳大利亚总统也是咋咋呼呼的,但一看到中国限制贸易,立马就服软了,他们很清楚,论掰手腕,根本不是个儿。相较于提高铁矿石价格多赚中国的钱,他们更担心我们不买他们的铁矿石,因为如果我们不买,试问还有谁能有这样的购买力?所以说,这个事儿甩锅给澳大利亚着实有点冤,他们生怕中国不买,哪里还敢提价,要知道制约都是相互的,铁矿石不是芯片、光刻机,不是单纯的卖方市场。
那铁矿石价格暴涨的原因是什么?说实话,这个还真不敢下结论,不过我们广大网友讨论这个事儿也就看个热闹,但铁矿石价格暴涨实打实的触及了谁的利益?当然是钢铁企业了,那么自然最急的也是钢铁企业,所以近期一些大的钢铁企业碰起头来开会,一个问题:今年大家受疫情影响,业绩其实一般啊,没人增产,供需关系并没有发生变化,那原材料涨哪儿门子价啊?大家琢磨这事儿,是不是明白点什么?澳大利亚是不太敢涨价的,也没理由涨价、市场也没有铁矿石供小于求的商业环境出现,那么铁矿石价格暴涨是不是有人在背后捣鬼呢?所以这些钢铁企业直接呼吁监管机构严打资本炒作,现在证监会正在调查铁矿石价格的机构炒作。
大家要清楚,商品正常的价格波动没什么奇怪的,但如果短期内价格出现暴利上涨,特别是大宗商品,那么一定不是简单的供需关系问题。相同的情况在16年、17年也发生过,当时房地产销售、基建投资高速增长。背景和现在都一样,全球流动性宽松、经济持续修复。其次还有09年四万亿救市,大宗商品像煤炭、有色金属等轮番暴涨,原因也非常简单,就是市场上钱多了,而且多的没地方去,实体产业的获利能力不足,剩余资本就会去寻找投机炒作的机会。当然,资本也有炒崩的时候,最典型的就是周宁人的钢铁大崩盘。
周宁人号称可以买下上海市闵行区
周宁县,福建东北部的一个小县城,环县一圈也就用不了30分钟的山区小县,当时人口也不过区区20万,但就这么个小地方,当年却号称能买下上海市闵行区,19年闵行区的GDP达到2520.8亿,而19年周宁县的GDP却只有72.44亿。天壤之别,那传言自是空穴来风吗?当然不是,有数据表明,当时有近8万周宁人在上海从事钢材贸易,把持了长三角最大的六十多家钢材市场,控制了上千亿的建筑钢材交易,占批发份额约70%,零售份额的80%。特别是上海期货交易所在当年推出上市的线材和螺纹钢品种,周宁人有着相当分量的定价权,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上海钢铁期货市场,周宁人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左右盘面的走势。
当时钢铁行业有句行话,“全国线材定价看上海,上海看西宁”,而上海西宁钢材市场里面有90%的商户是周宁人,就连西宁钢市,也是周宁人兴建的。周宁人的钢铁商帮,已经形成了一个金字塔似的产业链,一家钢材现货商,底下可能有好几层的中间商,而维持这个金字塔屹立不倒的地基,自然是周宁人建立的钢材市场。鼎盛时期,周宁县有10多万人从事与钢铁贸易相关的工作,交易市场份额占到了70%以上,人称“周宁帮”,是上海地区有名的纳税大户,占到总税额的3%,是解决数十万人就业的在沪杰出闽商团体。
贫困逼得周宁人走出山区北上上海,靠“翻砂”铸造钢材帝国
30年前,当地的贫困逼得周宁人走出山区北上上海,做起老手艺活翻砂,说白了就是打铁。1990年,上海浦东设立为经济开发新区,浦东大开发,到处都是工地,走北闯南一直跟铁打交道的周宁人嗅到里面的商机:钢材生意好做。而在当时,改革开放才有点样子,虽然已经进一步市场化,但钢材作为重要的建设物资,依然是由政府统一调配,于是周宁人开始先从倒卖铸铁管开始,也就是下水道和自来水管的一种用材,随后逐渐转向钢材市场。当时的钢材货源不好拿,周宁人就“腆着脸”去钢材企业要货,人家剩什么,他们就拿什么。而当时民间钢材市场需求非常大,只要有门店有货,就有客户找上门,不愁销。周宁人就靠着这种精神,渐渐地在上海钢材市场站稳脚跟。
不过,当时的周宁人在上海钢材市场,充其量也就是一群散兵游勇,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成什么气候。直到1996年,第一批闯荡上海的周宁人周华瑞,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前店后库的钢材现货市场,才奠定了周宁商帮之后在上海滩的地位。周华瑞在后来采访中说道,“逸仙钢材现货市场创建非常关键,这之前是浙江人掌握了钢材市场的大头,但他们都是通过零散店铺来经营,往往要先开单再到偏远的仓库提货,一般两三天后才能见到货。而钢材现货市场前店后库,可以马上看货交货。”
周宁人的三大成功秘诀:仓储式零售、裙带帮扶和联合互保模式
什么叫仓储式零售?就是前面是店面,后面是仓库,这样客户来了,看好了,就可以直接提货。之前浙江人做这块业务,店面和仓库是分开的,效率就会低很多,自然成交也就会变差。而周宁人的仓储式零售模式,底层用于销售铺面,后面做钢材仓库,上面可以住人,其次整个钢材市场大部分都是周宁人,共用仓库、灵活配货等等,都极大的降低了运营成本和资金成本。靠着仓储式零售的模式,周宁人在上海钢材界站稳了脚跟。
什么是裙带帮扶?每个周宁人刚开始出去的时候都是一穷二白,给亲戚朋友打工跑业务。但一旦熟悉了门路有自己的客户资源后,就回到老家民间借贷融资。融得钱多就在钢材市场租个门店、少的话就租个散席。钱不够进货的话,就暂时给现有的门店当中间商,赚点价差。身为亲戚朋友或者老乡的先驱者也是能帮的帮,能扶的扶,大家都是利益捆绑,相互扶持。靠着这种抱团打天下的方式,周宁钢材商帮不断壮大。
什么是联合互保?钢材本身属于大宗商品,要实现正常的经营流转至少需要货值的3-4倍资金的支持,入行门槛较高,即使是零售钢材项目所需的资金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自然需要银行的加入,通过杠杆来完成营运。以往钢材商和银行的合作模式相当于供应链金融业务+抵押贷款业务的结合体,钢材商给银行支付一定的保证金,银行给钢厂钢材产品的全款,但钢厂的发货指令需要经过银行的同意,相当于银行监控了整个进出货流程,知道自己的钱都到哪一流程,同时呢,钢材也算是间接的抵押,不过缺点就是手续流程繁杂、额度小、不灵活、效率低下。
由于现实需求巨大,周宁人想到一种绕开银行监管的模式:每成立一个钢材商贸城就配套一个融资担保公司,然后整个商贸城的周宁人店铺都会作为担保方,实现担保公司给银行担保,同时商户之间也相互担保的模式,即使商户老板没有房子,亲戚朋友的房子都可以拿进来作为抵押物,当时几乎周宁的每一栋楼房都被抵押过,说的简单点,就是一个钢材商贸城相当于一整个周宁县的人及所有财产都绑到一起担保,这样就让每一个周宁人的贷款主体变得非常大,信誉要远远超过一个小商贩,银行也放弃了流程监管和抵押贷款思路,转向重担保、重信用的信贷思路。有了银行的大力扶持,周宁钢材帮终于一飞冲天!
扛过危机却没有经受住诱惑:从炒钢材到炒资本,从银行的香饽饽到瘟神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也受到波及,房地产和出口都受到极大影响,钢铁需求降低,价格跳水,大量钢铁企业亏损,钢材贸易商接连倒闭。而周宁人抱团取暖,相互担保,共同承担损失,让周宁钢材商帮渡过一次难关。有媒体报道一位福建籍的钢贸期货赔了2.5亿元,无力偿还,周宁商会为了维护在行业内的信誉,商会部分会员每人摊派200万元将其解决。对于银行而言,这是有别于普通商人的抱团模式,说明了其重信用、低风险,是可靠的合作伙伴。
紧接着国家出台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要求银行加大放贷力度,促进产业发展。突然“暴富”的银行一下子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放贷渠道,于是抱团取暖、信誉良好的周宁钢材帮成为了香饽饽。无数的银行登门拜访,求着周宁人贷款,巨大的利益诱惑,让周宁人变了,原本做钢材生意开始转为做资本生意,毕竟一张周宁人的身份证就可以无抵押贷款500万,同一批钢材可以在不同的银行反复抵押数次,更有甚者,回老家组团收集身份证,到上海的银行借贷。钱去哪儿?大量的钱去了房地产、去了股市!
2011年因前期野蛮扩张的钢材价格继续下滑,从最高的6000块下降到1000块。国家对房地产进行调控,钢贸商投资到房产和股市也没有逾期的收益,资金链断了。为了维护资金链安全,进一步动用非正常手段,反复抵押同一批钢材,以获取更多资金周转,拆东墙补西墙。据上海银监局相关数据统计,当时质押在银行的钢材量为实际在库的2.79倍,也就是说每一批钢材都平均被抵押了3次。
最终,无锡一洲钢市老板李国清资金链断裂,留下4亿亏空跑路澳洲,钢贸信用危机全面爆发。各大银行开始严格审查企业资质,将钢贸公司列入谨慎型企业,并对钢贸进行抽贷。大规模的逾期开始了,大规模的诉讼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坏账自然也开始了。而当初周宁人打天下的联合担保模式从“抱团取暖”到“一损俱损”,据当时周宁上海商会统计,有80%的会员无法偿还借贷而破产或濒临破产,700余人被通缉,300多人入狱,上千家钢贸公司成为被告,贷款无法收回形成银行的大量坏账,仅上海周边的无锡地区就高达200亿元,其余地区更是不敢想象。
周宁人从上海的座上宾跌落成老赖的代名词,上海地区所有的银行都不再给周宁人贷款甚至是福建人贷款,而其它地方也是心照不宣,一时间对周宁及福建产生敌意,即使过了10年,上海地区的金融机构对当年的惨案历历在目。周宁人熬过了金融危机,却没有经受住利益的诱惑,原本好好的钢贸生意最终被资本裹挟,被贪婪毁灭。
最后,现如今铁矿石价格暴涨不会重演当年钢贸惨剧,但两者却有相似之处,都是全球货币流动性宽松、经济持续修复的时机,资本过剩,没有合适的投资渠道。不过,也奉劝一句,现在监管层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前段时间关于黄金的政策就足以说明,如果非法炒作,特别是涉及民生产业,一定受到严惩,好自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