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前任留活路,拜登真要斩草除根?特朗普会
时间:2021-03-24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经历了两次弹劾的“涉险过关”,特朗普终究还算是有惊无险地走完了白宫易主流程。然而如今看来,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2月底,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又一次绷紧了弦——有关特朗普税表的调查从2019年就开始了,如今偏偏又旧事重提,显然是不给前任留活路,莫非拜登真要斩草除根?特朗普会面临牢狱之灾吗?
弹劾:制约总统的程序
说到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考虑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都觉得特朗普身上会有事发生?照理说美国可不是什么政局不稳的不成熟国家,更不像某些国家那样自带“前总统无善终”的buff。
特总的前任比如尼克松、克林顿等等,哪个不是带着丑闻卸任,之后不都继续出书、演讲,活得有声有色?
大概是因为特朗普身为总统的时期,实实在在地经手了两件大事,每一件都是攸关国计民生——其一当然是席卷全球、对每一个国家都出了考卷的新冠疫情,其二则是大选期间特总在网络上拼命蹦跶的那些事。
佩洛西
关于前者,至今仍有针对特朗普“抗疫不力”的质疑,至于后者,支持者都成群冲进国会山了,领头的不该承担点责任吗?这两件大事都必然实实在在地制造了利益受损者,民主党人佩洛西就曾经放过狠话,不但要把特总拉下马,还要送他去蹲监狱。
然而以上都只是出于“情理之中”的推论,如果我们回溯一下美国历史,不难发现要送总统去蹲监狱,其难度并不低于“把大象放进冰箱”。
在美国,总统犯错甚至被指控犯罪怎么办?需要走固定的弹劾流程。在美国规则之下,总统不但拥有极高的政治地位,而且确实掌握巨大的权力。因此制度中其实早就设置了弹劾程序,以应对可能发生的违法或滥用权力。
弹劾案需要由参议院审理并表决通过,票数达不到一定比例的话就等于实质上的弹劾不成功。
被弹劾过的前总统们
一般来说,弹劾是并不轻易使用的“大招”。连特朗普本人在内,美国有史以来共有四位总统拥有被弹劾的“殊荣”。
接手林肯的约翰逊首开记录,最终以一票优势涉险过关;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被专门成立的委员会调查,他审时度势主动辞职,于是弹劾也自然不了了之。
第三位是因“拉链门”弄出丑闻、又为此说谎越陷越深的克林顿,然而“妨碍司法”的致命帽子终究没有落在他头上,至于私生活问题,相较而言程度就轻太多了。
总之,迄今为止美国总统因“弹劾”而造成实质性伤害的几率是——0%。比起这一群前任,特朗普保持着一项独一无二的记录:被弹劾了两次;但是既然弹劾没成功,那就说不上是打破惯例。
这里面还有个不大不小的八卦:当克林顿爆出“拉链门”时,彼时人微言轻的特朗普可是表态支持总统的,他认为克总在丑闻面前有定力、了不起,问题在于莱温斯基这个人选也太差劲了……
当然后来立场一变,当克林顿为希拉里助选、站到特朗普对立面时,特朗普立马就把这事当作克林顿虐待女性的证据翻出来大讲特讲了。都是被弹劾,相煎何太急呢?
特朗普的纪录:两次被弹劾
针对特朗普的第一波弹劾发生在2019年9月底,在此之前,“通俄门”已经沸沸扬扬传出了N个版本。到后来发酵越来越厉害,最疯狂的是英媒弄出来的一个版本——据说有前克格勃少校为证,他说特朗普是被培养了40年的暗棋,目标是为解体的苏联复仇……
这情节看着一股三流谍战小说的气味,也可以反证“通俄门”虽然闹得旷日持久,却并没有什么过硬的铁证可用。当时,除了“通俄门”还有“通话门”出现,特朗普被质疑通过电话施压乌克兰总统,支使对方去调查自己的政治对手。
而其中牵涉到的“政治对手”恰巧就是现任总统拜登的儿子亨特·拜登,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乌克兰天然气大鳄的董事。从几个细节不难看出两党互咬的白热化程度,有这么多炮弹在手,民主党并不是不想弹劾特朗普。
然而真正的症结在于当时国会两院的党派实力分布——民主党势大的众议院尽可提出弹劾动议,但除非真的拿出了一锤定音、足够让对方翻不了身的材料,否则不要指望共和党占优势的参议院会投票通过。
放话“让特朗普去蹲监狱”的佩洛西是当时众议院的议长,但在动用弹劾武器的问题上,这位却相当审慎。
固然它是威力巨大的武器,但恰恰也因为意义重大而不能随意地多次使用,一旦一击不中,很容易让原本中立的选民认为他们是把党争放在第一位、而并非致力于实际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
特朗普自己也很懂得其中关窍,他用尽全力把民主党喊出的弹劾声浪往党派斗争上引,说自己是无辜的,有问题的是拜登。
他花了两年时间不遗余力地把“通俄门”渲染成一场针对自己的“猎巫行动”,而“通话门”只不过是又一场“乌克兰猎巫行动”。从结果来看,他这一手的效果相当不错。
总之,在两党势力盘根错节的大势之下,特朗普在2019年12月迎来了第一次弹劾,被指控滥用职权、妨碍国会;第二次弹劾则发生在2021年1月、国会山事件之后,他被指控煽动叛乱。
然而,这两波弹劾最终都在共和党势力强大的参议院被按了下来,其中第二次弹劾光辩论就辩了五天,票数对垒为57对43,特朗普也算险险逃过一劫。
党派至上
既然有弹劾这个规则,为什么没有任何一任总统真正被“怎样”?这还得从美国多年形成的政治惯性说起。
首先,并不是真的从来没人被弹劾这个规则打落马下,“弹劾”并不是仅仅只针对总统,联邦法官、副法官、州长都可能会遭遇弹劾。据统计,自1789年美国宪法生效以来,弹劾程序一共启动了超过60次,比如2009年伊利诺伊州的州长,就是因为贪污指控被弹劾下台的。
然而具体到总统这个位置,长久以来的两党并立、此消彼长局面,却形成了一些微妙的“潜规则”。双方各有各的基本盘,争夺话语权的时候也堪称无所不用其极,但真要说哪一方能够完全把对方的旗帜人物打倒在地,那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特朗普的两次被弹劾,其实仍旧是之前若干次历史的重演:一方在势力占优的众议院通过弹劾动议,另一方就有本事在参议院把这个弹劾案投成“不成立”,万一真的大势不妙,还可以主动辞职嘛!
弄出竞选大丑闻的尼克松当年就是这么干的,他的副总统斯皮罗·阿格纽也有样学样,被指控逃税洗钱就抢在弹劾表决之前主动辞职了。
这种“潜规则”的实质,在于两党在争夺权柄的过程中,放在第一位的是党派利益。至于明面上的党派第一人——“总统”,他到底犯没犯错、犯没犯罪?Who cares?这只是实现党派利益的手段之一,并不是真正的问题症结所在。
“精神病枪手”和畅销书
当然,在规则之外,也不乏无视规则的盘外招。党派之内固然存在共同立场和利益,也同样有个体利益的分歧甚至势不两立,两党之外更存在其他势力。
一旦矛盾激烈到一定程度,警告不生效、弹劾弹不倒,“精神病枪手”有可能就在路上了。
据统计,美国至今拥有46任总统,其中有9位都遭遇过刺杀,更有4位因此不治身亡。遇刺者名单中包括林肯、麦金莱、罗斯福、里根、肯尼迪等知名度极高的名字。
而向他们开枪的凶手虽然都被抓捕,但不少都带有诸如“精神病”、“旋即被其他人杀死”之类的谜团。
站在完全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大国总统也确实不是个好坐的位置。大选期间国会山事件最如火如荼那几天,网络上不少声音都在说“精神病枪手”的梗,言下之意就是指川普处境的危险。
在那本掀起巨大风波的畅销书《火与怒:特朗普白宫秘闻》中,曾经为特总当选立下汗马功劳、后来又反目成仇的班农爆了一堆关于总统及其周围人士的猛料。其中有一条特别显眼的料,说的就是特朗普极度缺乏安全感。
按照班农在书中的爆料,特朗普一直怀疑有人要弄死他,他严禁任何人碰他的私人物品,比如毛巾牙刷(可能会被下毒?)。至于进食更是重灾区,他认为吃饭就不能按时按规律吃,否则容易让下毒者抓住机会,所以麦当劳薯条和汉堡才是他的最爱。
此外,据说他在白宫常待的一个房间是肯尼迪曾经使用过的——就是被枪杀的那位——这事也给他带来了极大心理阴影,最后他在房里放了三台常开的电视,吵着才能入睡……对于这些爆料,特总当然是全盘否认,甚至还曾经喷班农“把脑子连着工作一起丢掉了”。
然而即使看上去两边已经一拍两散,特朗普仍旧在自己卸任之前签署了给班农的赦免令。
不少人猜测这一举动很可能意味着班农手里掌握着足够制约特朗普的“把柄”。这样看来,班农所说的究竟是不是全盘谎话?还是多少掺杂了几分真相?这就更值得
离职后接着弹?当然,如今世界早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特总发发推特就可以让成群支持者冲进国会,再也不用亲自上街去发表演说、散发传单。这一改变带来的另一种可能性,就是以“社死”替代肉体消灭。
不一定非要动刀动枪那么激烈,让你在网络上发不出声音也是能够达成目的的。特朗普的推特账号被删除、历史信息全部被清空,就是“社会性死亡”的操作之一。白宫易主之后,拜登也并没有展现出放过特朗普的“高风亮节”。
正好参议院的共和党大佬和特朗普也有矛盾,于是民主党抓住机遇、紧锣密鼓地推动对特朗普进行“离职后弹劾”。这就真的有点新鲜了,听说过“以弹劾促离职”的,没听说过离职后还接着弹的……
另外,如今特朗普虽然躲过了两轮弹劾,却仍然官司缠身:从2019年就有人开始查他的税,如今又喊着叫着要仔细查、认真查;曼哈顿的检察官正在查“封口费”的官司。特朗普的私人律师被指控曾经付钱给两名声称与特朗普有染的女性,目的是让她们在大选期间闭嘴……
华盛顿特区司法部门声称他在国会山事件中“扮演了角色”,佐治亚州检察官在调查他大选舞弊的情况。他的一个侄女也在扎堆的官司里轧了一脚,这位女性声称特朗普用欺骗手段从她手里攫走了数千万美元遗产。
结语
总统位子明明已经交接完毕,双方还这么剑拔弩张、甚至差点弄出“离职后弹劾”这种操作来,拜登的“不给前任留活路”背后,其实仍旧是对特朗普政治力量无法放心的表现。
毕竟大选期间的票数只能说是“险胜”、远远称不上“压倒”,大选后的民调更显示,仍有八成左右的共和党人及特总支持者认为“民主党偷走了特朗普的选票”。
再看看特朗普,明显没有淡出政坛的意思,之前一度传言他要新建“爱国党”,人家还在搞“前总统办公室”呢!这让人怎么放得下心?
拜登真要斩草除根?特朗普会面临牢狱之灾吗?虽然两党之间的斗争是无止境的,但二者的实力相差并不悬殊。拜登虽然坐上了总统位子,但这个政府要干活,仍然需要共和党的配合——参议院一个不高兴,能让他提出的20人内阁名单只有两人获得通过!
如此看来,特朗普很可能会如多名前任一样,有惊无险地度过自己的“前总统”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