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与“一带一路”同行
时间:2023-10-21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胡逸山
白 杨
罗季奥诺夫
瓦姆瓦吉迪斯
艾哈迈德·赛义德
图①:中国龙源电力集团南非公司运营的德阿风电项目风机。
新华社记者 吕天然摄
图②:援巴新中国医疗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央省的一个村庄里为当地婴儿听诊检查。
新华社发
图③: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的拉脱维亚大学礼堂,一名拉脱维亚女青年在中国文化工作坊活动上学习中国书法。
新华社发
图④:货运火车进入哈萨克斯坦南部中哈边境地区的“霍尔果斯—东大门”无水港。
新华社发
图⑤:连接马尔代夫首都马累和机场岛的中马友谊大桥。
新华社发
图⑥:莫桑比克马普托省皮科科村学校的孩子们站在装有中国援助的卫星电视接收天线的房屋前。
新华社记者 董江辉摄
图⑦: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3号码头
新华社发
图⑧:工作人员在西班牙马德里的菜鸟海外仓工作。
新华社记者 孟鼎博摄
图⑨:在位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南的利亚瓦略尔,中方技术人员检查为罗卡线城际铁路提供的列车。
新华社发
世界眼中的“一带一路”是什么样子?
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有人说,它是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这样的大型基建工程;有人说,它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这样的贸易投资平台;有人说,它是孔子学院、“汉语桥”夏令营、鲁班工坊这样的交流之桥;还有人说,它是中国帮助打出的一口口水井、安装的一盏盏路灯、开办的一间间诊所……
他们也有同样的回答:这是一条各国共同走向现代化之路,是一条全世界共商、共建、共享的幸福之路,也是一条人类通向美好未来的希望之路。
这条路上都发生过哪些故事?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本报采访了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学者、列车员、港口经理、出版商等,通过他们“小而美”的人生经历,展现各国共建“一带一路”,共同绘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
马来西亚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顾问胡逸山——
“为各国铺就一条共同发展繁荣之路”
本报记者 严 瑜
“这项源自中国的倡议,将给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带来什么?”10年前,带着这个问号,马来西亚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顾问胡逸山开始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关注与研究。
10年间,胡逸山聆听过中国领导人对“一带一路”倡议内涵的深刻阐释,见证了中马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从草图变为现实,切身感受到“一带一路”倡议给共建国家带来的各种利好。
“‘一带一路’倡议为各国铺就了一条共同发展繁荣之路。”胡逸山说。
“五通”合作如火如荼
8年前,胡逸山作为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的参会嘉宾,现场聆听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主旨演讲,其中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容,他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听中国领导人阐释‘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与意义。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说,‘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这让我对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合作满怀憧憬。”胡逸山说。
胡逸山记得,习近平主席发表演讲当天,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白皮书,提出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简称“五通”)为主要内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阅读这份白皮书后,胡逸山对“一带一路”倡议有了更多具象认知,也在此后格外关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五通”建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