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竞争对抗不符合时代潮流——推动中美关系回归正轨系列评论之三
时间:2023-11-14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题:竞争对抗不符合时代潮流——推动中美关系回归正轨系列评论之三
新华社记者杜白羽 高文成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近日在华盛顿发表讲话说,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美国不寻求与中国“脱钩”,美中经济“脱钩”或者各国不得不在美中之间选边站的做法,会对全球经济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美国寻求与中国建立“健康的、共赢的经济关系”。应该说,耶伦这番话对于中美关系的定位是理性务实的。
中美关系如何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两个大国对于彼此的认知。以合作面主导认知,双边关系就能朝好的方向发展;以竞争面主导认知乃至以竞争定义全部关系,对抗性就会不断增强,就有滑入“新冷战”深渊的风险。过去一段时间,人们看到美国对于改善中美关系的意愿在提升,但同时对华遏制打压的议程并未减少,矛盾的信号反映出美国看多中美合作利好却囿于零和对抗思维的纠结心态,这也是中美关系历经曲折反复的重要原因。当下美方理顺对华关系,关键是树立正确的对华认知,走出零和博弈思维,积累扩大合作面,持续推动中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
认知的第一个扣子扣错了,就会带来错误的政策导向。近年来,美方将中国视作“最严峻的竞争对手”“系统性挑战”,言必提竞争,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也在一步步体系化、阵营化、意识形态化。在亚太地区推行所谓“印太战略”,诱拉地区国家建立以遏制中国为主要目的的盟友体系;兜售“印太经济框架”,强化“五眼联盟”,炮制“四边机制”、拼凑三边安全伙伴关系,逼迫地区国家选边站队……一系列带有“新冷战”色彩的对华政策非但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且越发不得人心。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傅立民表示,其他国家并不将中国看作敌人,美国如果一意孤行与中国对抗,将会疏远而非吸引其他国家,从而逐渐被孤立。
为了取得对华经济竞争的绝对优势地位,美国一再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人为“筑墙设垒”,强推“脱钩断链”。从推动所谓“友岸外包”“近岸外包”,到出台《通胀削减法案》等排他性歧视性产业政策,再到发布对外投资审查行政令,种种违反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的做法,本质上都是保护主义,不仅破坏市场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也对中美经济以及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冲击。波士顿咨询公司等机构估计,如果美国采取对华“技术硬脱钩”政策,美国半导体企业受损更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近日在结束访华行程时表示:“‘脱钩’不是一个选项,我们的未来紧密相连。”
回顾过去几年中美关系曲折历程,美方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和发展权益的问题上不断挑衅,同时又提出要保持关系稳定,避免冲突对抗,这种逻辑与现实自相矛盾的症结,从根本上讲,还是美方对中国、对世界、对自己的认知出了偏差。无论是挑动“全面对抗”,还是鼓吹“战略竞争”,都偏离了中美关系的正确轨道。如果沿着零和博弈的思维处理中美关系,继续以其所认定的“政治正确”来误导对华政策,不仅解决不了自身的问题,还可能使中美关系走向冲突对抗的终点。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院杰出研究员马凯硕认为:“在中美两国的和平较量中,美国决策者低估中华文明的力量和韧性将是一个严重错误。”
作为两个大国,中美在贸易、技术、外交等领域既有合作也有竞争,不是你输我赢、你死我活,而应当是你追我赶、共同进步。中国不回避竞争、不惧怕竞争,但竞争应该是公平、合理、良性的,有红线、有禁区,不能无视市场经济规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更不能将核心利益问题作为竞争工具、挑衅手段。中国认为的竞争,应该是田径赛,有赛道有规则,可以在你追我赶中提升各自成绩,就像运动员竞技追求的是不断提升自己、突破自我,取得更好成绩,而不是给其他运动员“使绊子”或恶意干扰,否则只会因为违规而被罚出局。
竞争更不是中美关系的全部。中美经济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2022年中美贸易额达到近76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体量这么大,存在一些分歧和摩擦实属正常。通过平等协商寻求双赢方案,才是正确解决之道。当前形势下,中美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了,不冲突、不对抗、和平共处,这是两国最基本的共同利益;两国经济深度融合,面临新的发展任务,需要从对方发展当中获益,这也是共同利益;全球疫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地区热点问题,都离不开中美协调合作,这还是共同利益。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表示,“美中合作将极大推动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努力,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消除全球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上一篇:韩正访问马来西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