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留美学霸离世,我想为一得他爹说两句,莫高
时间:2021-03-19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昨天在群里看到广州单亲网红爸爸的新闻,我震惊了。一个单亲爸爸辞去高管职位,卖掉房子,来到偏远的大山,靠种菜卖菜卖鱼来养活自己和孩子。为了给孩子高质量陪伴,他没有请保姆,而是10年来坚持给孩子做不重复的饭菜……
他带着孩子劳动,做手工,觉得让孩子动手体验,是给孩子学习独立生活的权利;
他根据每天和孩子的阅读和成长,来创作当天的菜肴,在每日的生活点滴中为孩子打开知识的海洋;
他给孩子建了一个小小的博物馆,记录着孩子的第一双鞋,第一份礼物,第一份奖状,第一份荣誉以及各色各样的媒体报道;
他甚至留下了孩子从小到大的20多万张照片,用坏了5个照相机;更是用文字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浏览完了“一得他爹育儿故事”公众号后,我自愧不如,因为一得他爹所做的这些曾经都是我的梦想,可是我一直没有做到。
从他的文字中,我能感觉到他是一位博爱、有趣、有料的爸爸,是一位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的爸爸,堪称完美父亲。而孩子也如愿给父亲交了完美的答卷,以托福满分的成绩考进了素有南哈佛之称的埃默里大学。
可是,因为一得在美国的自杀,全网开始批判这位不幸的父亲,很多的网络大v都想从一得自杀的事件中挖出蛛丝马迹,来诋毁这个父亲,来指责这个父亲17年密不透风的爱毁了孩子。更是有一得的同学说他内心孤独,有抑郁症的倾向。
很多人开始指责全职带娃的不好,单亲爸爸的不好,甚至有不明事理的自媒体作者说一得老爹是不让孩子劳动,只让孩子读书的缘故……
一个每天生活在偏远农庄,带着孩子做手工,做竹筒饭,为小动物做卧室,让孩子自己去打工挣钱的爸爸,怎么可能是让孩子死读书的人?一得他爹不仅仅是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教孩子文化知识,还把古诗和文化植入了生活中!
(1)有人说是一得他爹全职带娃,给孩子的爱太沉重窒息。可是,在我看来,这个锅全职带娃的父母不背。不论是全职带娃,还是在职带娃,都会有密不透风的爱让孩子压抑。
中学时,我的同学是一个成绩优异的漂亮姑娘,次次年级第一,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她的哥哥是清华研究生,是她父母口中的骄傲,也是我们所有人的光。最重要的是,他们父母都是我们中学的老师,是双职工家庭,在我们看来,她的父母是温柔可亲的父母。
可是,后来,我的同学得了抑郁症;她的哥哥也是抑郁症。在和她聊天才知道,她的父母虽然都是老师,很忙,可是对他们的管教很严格,什么都不让他们做,一门心思学习就好。
所以说,全职带娃也好,在职带娃也好,都会有利有弊。我们不能因为一得的自杀,就抨击全职带娃,就贬低全职带娃的父母。
(2)有人说我们不应该把孩子当做我们的唯一,应该有自己的事业。可是,一得他爹也有自己的事业,他开农庄,写公众号,自己带孩子做手工,卖菜卖鸡鸭……
在“广州日报人物专线”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得他爹为自闭症儿童打造“星星园”,帮助他们做感统训练,还是150个孩子的干爹,帮助这些孩子成长。
而且,一得初中就住校,高中更是离开广州在苏州求学,这几年发生了什么,也不是一个父亲能够决定的?
如同心理学家朱迪斯·哈里斯在《教养的迷思》书中讲道:父母的教养并不能决定孩子的成长,孩子的社会化不是家长帮助完成的。家庭教养对孩子的社会化和人格发展没有长期影响,在孩子的社会化和人格养成的过程中,父母不起决定作用,孩子的社会化过程是通过他们自我归类的心理群体——亦即是同辈群体完成的。
所以,放过一得他爹吧,他尊重孩子自杀的决定,尊重孩子的选择,那么,也请我们尊重一个不幸父亲的选择,给自己一份思考和坦然。
不管孩子是兰花、玫瑰还是牡丹,抑或是小草,他们都有自己的使命,都有自己的路可寻。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成为孩子的园丁,为她们提供丰盛、稳定和安全的环境,让他们去走自己的路。
最后以《教养的迷思》中的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与君共享:
“养孩子应该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演化是一个既有胡萝卜又有大棒的过程。大自然让我们愉快地去做她想让我们做的事情,如果为人父母是苦差事的话,你认为黑猩猩会去做吗?父母意味着享受为人父母的快乐。如果你不觉得快乐,那说明你做得太过头了。”
悲剧一定有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的地方,但不是来谴责一个不幸父亲,你说呢?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我想请你帮我小忙:
1、点赞转发,让更多的父母能够看到
2、
3、留下你的足迹和困惑,你有困惑,我有酒,成长路上不寂寞。
上一篇:王石发出预警,常人如何应对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