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出席“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专题宣介会的外国
时间:2023-09-20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新华社西宁9月16日电 题:“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世界的宝贵财富”——记出席“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专题宣介会的外国人士青海之行
新华社记者马卓言、李彦南
9月11日至9月14日,出席“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专题宣介会的150多名外国政党领导人或代表,分多路深入西宁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实地考察青海生态环境保护、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示范区创建等情况。
外宾们表示,中国以自身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各方希望同中国共产党加强治党治国经验交流,促进生态环保等各领域合作,共同推进各国现代化进程。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范例”
初秋时节的青海湖,碧空如洗,水天一色。湖畔草场中,数十只“高原精灵”普氏原羚追逐嬉戏,引得在远处观赏的外宾们不住地欢呼赞叹。
普氏原羚是中国特有的濒危野生动物,目前仅栖息于青海湖环湖地区。随着当地对普氏原羚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强,如今普氏原羚野外种群栖息地已发展至15个,种群数量达3000余只,是保护初期的近11倍。
叙利亚复兴党阿勒颇大学党委书记易卜拉欣·哈迪德告诉记者,在叙利亚幼发拉底河畔的保护区内同样栖息着一种美丽的羚羊。看到普氏原羚在青海得到了有效保护,他由衷地感到欣慰。
“在动物保护工作者几代人的接续努力下,普氏原羚从濒临灭绝发展到如今的种群规模,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也是中国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的生动范例。”哈迪德说。
在黄南州尖扎县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内,峻峭的黄河峡谷、奇特的丹霞地貌和绚丽的原始森林交相辉映,令外宾们流连忘返。
“真的太美了!回去后我要向朋友们推荐这里。”漫步森林氧吧小径,欧洲意大利人基金会研究员洛伦佐·法托里边走边计划着下一次坎布拉之旅。
第一次来中国,法托里对此行所见所闻感触颇深。“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世界的宝贵财富,其他国家应学习中国的成功做法。生态保护曾遭到人们忽视,但近年来,东西方国家都在生态保护方面采取了行动。各国要加强合作,更好地保护生态系统。”
“绿色发展理念在青海深入人心”
高精度机械臂上下翻飞,全自动搬运小车往来穿行……在天合光能青海基地,高度自动化的电池车间吸引着外宾们的目光。询问声、赞叹声、相机快门声交响在耳畔,上百米的车间通道内气氛活跃而热烈。
“真让人大开眼界!”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布鲁诺·德维斯基感叹,凭借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远见,青海这个具有后发优势的地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绿色发展道路。
地广、人稀、海拔高,这些过去经济发展的阻碍,如今却成为青海发展光伏产业的自然禀赋。外宾们登上海南州共和县光伏产业园内的瞭望塔俯瞰四周,光伏板铺满了数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如同给戈壁穿上铠甲。
“光伏板每平方米造价是多少?”“发电效率怎样?”“对环境有没有损害?”……乌兹别克斯坦企业家和实业界人士运动—自由民主党副主席扎莫利丁·梅利博耶夫对这里兴趣浓厚,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园区工作人员告诉他,光伏发电不仅清洁可再生,还能改善土地沙漠化、涵养牧草。梅利博耶夫频频点头说道:“发展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牧民收入,一举三得。”
在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了解青海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在青海湖二郎剑景区体验生态旅游的独特魅力,在察尔汗盐湖观摩高原特色钾肥产业……外宾们亲身感受和体验青海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我能直观感受到,绿色发展理念在当地深入人心。”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赫里桑索斯·乔治乌说,“在认真阅读了中共二十大报告后,里面大量关于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段落让我印象深刻。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齐头并进,中国正在逐步实现这一目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只有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愿加强同中国共产党的交流,助力尼泊尔实现生态和发展的和谐共生。”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总书记香卡·博克瑞尔说。
“把保护传统文化和增进人民福祉结合起来”
上一篇:【每日一习话】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