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感受乡村新图景
时间:2023-09-26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题:感受乡村新图景
新华社记者
秋分到,丰收忙。农民丰收,农业基础稳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在心。
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强调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新华社记者近日在多地采访调研看到,各地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拼出来、干出来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耕耘新前景
长江之畔,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所在地、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横岗社区格外热闹,一场全国农业科技装备成果展在此举行。
自动驾驶收割机、智能水稻抛秧机等多款“硬核”装备格外吸睛。种粮大户姜涛是现代农业装备的“忠实粉丝”。在他承包的1000亩水稻田里,60个传感器深埋其中,水稻的生长状态在数字终端实时可见。姜涛2021年投资建设起物联网智慧农业平台,不仅可实时监测作物长势,还能在稻田缺水时一键喷灌、水位超高时自动外排。
“过去种地‘凭经验’,如今‘数据说了算’。”姜涛晃了晃手机,他手机里有四个智慧田管APP,“指尖耕耘”可实现亩均降本约三成。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配套推广先进适用科技和高端农机装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良种、良技、良法综合配套,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叠加应用,科技创新正耕耘出农业发展崭新前景。
空中俯瞰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地的稻田画。新华社发 涂志勤摄
从60万米高空俯瞰,大片的农田呈深绿、浅绿等颜色不一的方格状。根据农作物光谱特征的不同,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大范围农作物长势监测:深绿代表苗情良好,黄色代表苗情较弱亟待田间管理。这是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最新应用场景。
“作物生长季每10天开展一次卫星监测,可以大面积准确掌握作物面积、长势等客观数据。”开发这一应用的天地信息网络研究院(安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茹菲说,未来卫星遥感技术将助力更高效的田管。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仅安徽,就有数字农业工厂105家,数字农业应用场景1000多个。
科技和装备支撑更加有力,为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奠定坚实基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613万吨,居历史第二高位,在此基础上,全国早稻再获丰收,总产量同比增长0.8%。
乡村新面孔
以徽派建筑马头墙为元素创意设计的丰收节标识,手抱玉米、头顶稻穗麦穗的“和和美美”吉祥物,展现丰收节主题“庆丰收 促和美”的巨幅稻田画……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主场,夏云兴和同伴们的创意设计吸引人们拍照打卡。
丰收是农民的节日,也承载着很多新农人的向往。对于夏云兴而言,丰收是在广袤乡村播下理想、收获改变。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
乡村运营官,是夏云兴的职业。2021年,夏云兴和团队来到芜湖市湾沚区横岗社区,致力于打造和美乡村。他们有的毕业于农业院校,善于经营农场;有的学习建筑设计,擅长乡村规划;还有的从事过品牌运营,致力打造特色乡村……
横岗社区里的乡村运营官团队部分成员。新华社发
彼时的横岗社区,是一个典型的以留守老人为主的空心村,缺人才缺产业。
“先有颜值才有价值”,按照乡村运营官们的理念,横岗社区开启了塑造生态颜值、提升绿色价值的改变。推广绿色生态种植、盘活闲置农房建设特色民宿、挖掘村里的非遗文化妙因采茶灯……
上一篇:第一观察|习近平的“亚运时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