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大别深山育新变
时间:2023-10-12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中秋、国庆“双节”假期,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革命老区热闹起来,纷至沓来的游客,寻红色足迹,赏绿色山水。
八百里大别山,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既有北国的雄浑,又有南方的秀美;无数英雄儿女坚定不移跟党走,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铸就了大别山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踏访大别山,深情嘱托“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老区发展指明了方向。
记者近日深入大别山革命老区,处处遇新变,村村有新篇。
以“红”塑“旅” “寒舍”不再寒
节前,记者从郑州驱车一路南下,在暮色时分抵达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大塆——一个坐落于大别山深处、有400余年历史的传统村落。
大山阻隔,曾让这里发展缓慢。1947年,刘邓大军南下,在田铺大塆设立了临时指挥所,大塆后山上至今还保留着当年战斗的遗址。近年来,依托当地红色资源和绿色生态,田铺大塆不搞大拆大建,修旧如旧,发展农家乐、民宿、休闲旅游等业态,走出了一条文旅农“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路。
这是9月27日拍摄的田铺大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浩然摄
记者一进村,便见村民们正在修葺入村的石板路,敲敲打打声不绝于耳,几家民宿店正忙着装修改造。“‘双节’假期马上到了,得抓紧提升一下村容村貌,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田铺乡田铺社区党支部书记韩启俊笑着说。
村内巷子口,一家名为“老家寒舍”的民宿店,灯笼高挂,分外引人关注。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田铺大塆考察期间,同“老家寒舍”店主韩光莹一家亲切交谈。韩光莹告诉总书记,他是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近年来靠乡村旅游实现了增收,还带动乡亲们发展民宿走上致富路。总书记听了十分高兴,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
韩光莹一家把总书记的话记在心头,落在行动上。他的妻子在民宿店旁新开了一间“老家旺铺”,销售当地土特产和手工纪念品。而韩光莹也没闲着,带着几名工人忙着改建茶舍。“这儿准备搭个葡萄架,这儿设计的是个小鱼池,游客坐在这儿品茶一定很享受。”韩光莹说。
图为9月27日游客在田铺大塆参观游玩。新华社记者张浩然摄
入夜后,围绕田铺大塆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村里召开了由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参加的“恳谈会”,讨论热烈。“95后”刘小康率先发言:“假期来玩的人多,难免会有矛盾,有了矛盾找谁?”这边话音刚落,邻座的农家乐店主韩国庆建议:“游客来了,磕着碰着了咋办,要不要设个便民服务医疗点?”……一旁的韩启俊边听边在本子上记,“建议都很实用,我们抓紧落实”。
开完会,夜渐深,在村里住宿的游客纷纷睡去,家家户户门前的红灯笼越发明亮。
次日清晨,韩启俊早早来到记者夜宿的民宿店,要带记者看一处新“地标”。伴着山间晨雾和鸟鸣,来到半山腰一处平地,“韩家寨歼灭战纪念碑”静静矗立。“这儿将被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成为新的旅游打卡地。”韩启俊边说边望向山下的田铺大塆,眼中满含憧憬。
这是9月27日拍摄的田铺大塆后山上的“韩家寨歼灭战纪念碑”。新华社记者张浩然摄
如今,这里的“寒舍”不再寒,“旺铺”越来越多。据新县田铺乡统计,今年以来,已有50万人次到田铺大塆旅游“打卡”,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旅游“打卡”人数达10万余人。
在田铺大塆东南直线距离60多公里,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也在深入发掘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今年‘十一’前半个多月,我家民宿的9个房间就被提前订满了。”民宿经营者漆钰说。
假期期间,大湾村内的汪家祖宅也成为热门“打卡地”。这里曾是当年新四军第4支队兵站,彭康、张劲夫、郑位三、李世农等一批军政干部都曾在汪家祖宅中留下足迹。如今的汪家祖宅已成为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和农耕文化展览馆。无数游客在此驻足观看,重温红色历史。
以“绿”生“金” 山河谱新篇
上一篇:人民日报署名文章:总书记引领我们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