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京津冀和东北等地灾后重建最新进展
时间:2023-11-11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新华社北京11月8日电 题: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京津冀和东北等地灾后重建最新进展
新华社记者
11月8日,立冬。近期,北方地区气温骤降。
今夏入汛以来,京津冀和东北等地先后出现多次强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大量农田和民房被冲毁。习近平总书记密切关注全国汛情、时刻牵挂受灾群众的安危冷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专门召开相关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9月7日上午,正在黑龙江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受灾较重的黑龙江省尚志市老街基乡龙王庙村,探望受灾群众,察看农作物受灾情况。他强调:“要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抓紧谋划,提前行动,把吃、喝、住、行、就业、教育、医疗防疫等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大小事情考虑得更细致、更周全一些,不留一丝纰漏。要抓紧修复受损房屋,加快推进灾后重建,最大程度减少农业因灾损失,确保受灾群众安心安全。”
新华社记者近日在京津冀和东北等地采访看到,受灾地区正抓紧抓实恢复重建工程、加快复工复产、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加快推动灾后重建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安居:保证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宽敞明亮的新居,一应俱全的设施……10月22日,吉林省舒兰市开原镇新开村村民赵绪媛拿到新家的钥匙,她说:“我们一家在安置点住了2个月,今天搬进了敞亮的新房,心里踏实了。”
今年8月,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吉林遭遇持续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洪水冲垮了新开村部分村民的房屋,不少房屋泡在水中只露出房檐。水灾之后,不少村民为如何过冬而发愁。
为了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在舒兰市统一部署下,新开村开启重建工作。较原址地势高8.7米、占地面积18.62万平方米、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面积2880平方米,新开村按照制定好的时间表,一步步“新生”。
“除了对房屋进行装修,我们还在房屋内部铺设电地暖,保证水电网全部畅通。今年底前,我们还将对重建房户的庭院、村广场及村内道路进行平整。”重建项目场地负责人鞠文国说。
京津冀和东北等地汛情发生以来,各地因情施策制定恢复重建方案,通过分类安置、帮助租房、组织群众投亲靠友等方式解决房屋倒损群众临时居住问题;组织开展危房鉴定工作,按照房屋损毁情况分类落实补助政策;强化施工力量和资金拨付,通过购买置换、维修加固、翻建新建等方式解决群众住房问题。
在黑龙江省尚志市,让受灾群众在入冬前住进暖屋子,成为灾后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当地受灾乡镇一栋栋崭新的砖房已经建起。
“‘过水’的时候,屋里的水有半米左右,淹到炕沿了。”回想起几个月前突如其来的洪灾,尚志市老街基乡龙王庙村村民杨春贵说。如今,在政府的帮助下,他的房屋已经重建一新,新砌的火炕、新铺的地板、新换的门窗都干净整洁,新装的地暖设备散发着浓浓暖意。杨春贵在入冬前住上了暖屋子。
“目前,尚志市已新建房屋159户、维修加固3710户、购买存量房安置371户,因灾受损房屋新建及维修已全部完成。”尚志市委书记刘海涛说。
复产: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
机器轰鸣,人声鼎沸。11月7日,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经济开发区的河北龙云岭食品有限公司正在进行施工装修收尾工作。机械设备调试同步进行,技术人员加班加点,确保公司生产设备达到最佳工况。
这个从事农副产品深加工的公司,原址位于涞水县九龙镇大龙门村。在今年的洪灾中,企业厂房倒塌,生产仪器设备及库存产品全部损毁。“这是我们的新厂区,原计划明年投产,为了尽快复工复产,我们全力以赴赶进度。”公司董事长张翔说。
突如其来的洪水,一方面让公司的原材料越积越多,另一方面也拖延了订单。公司灾后资金周转困难,当地有关部门主动上门组织银企对接。目前,银行已为公司开辟“绿色通道”,1300万元的贴息贷款即将到账。
“这是雪中送炭!我们要让机器尽快运转起来,把乡亲们的农产品尽早卖出去。”张翔说。
企业复工,解决的是社会经济的运转问题;农村复产,撑起的是农民心中对收获的期待。
56岁的郝德运趁着这几天天气好,完成了受灾农田的补种。郝德运是天津市静海区台头镇民生村的村民,与弟弟一起承包了村里1000多亩土地。作为京津冀地区洪水的主要“入海口”,天津承担着海河流域75%的洪水下泄任务,而地处东淀蓄滞洪区的台头镇成为此次抗洪的重中之重,郝德运承包的农田全部被淹没,他心急如焚。
9月26日,海河流域东淀蓄滞洪区完成退水。“政府调集各方排水力量,昼夜不歇用水泵将我们田里的水抽到大清河中。”郝德运说。
上一篇:哥斯达黎加总统查韦斯会见石泰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