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千年大运河,流动新生机——大运河保护发展新故事
时间:2023-11-25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从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的江都水利枢纽起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11月迎来通水10周年,千年运河焕新颜。
纵贯南北5大水系、流经8个省市的大运河,曾是沟通南北经济的大动脉,至今仍发挥着运输、灌溉、防汛、南水北调等重要功能。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水脉连着文脉,大河润泽百姓。新华社记者近期采访看到,运河两岸“织密”绿色生态、“唤醒”璀璨文化,沿线城镇加快发展,让大运河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激活文化遗产
【总书记嘱托】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实践案例】古镇里的文化“焕新”
“货船拉着盐粮来,货船拉着金银走。九河下梢天津卫,风水都在船上头……”大运河的水波载着民谣,诉说着天津漕运繁盛的历史。
明清时期,因漕运发达,大运河的水路变成“画路”,南方画师、纸张与水彩北上,笔法细腻、寓意吉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远销全国。清末,天津漕运中断,杨柳青木版年画开始走向衰落。连绵战火中,一些珍贵的雕版散失,年画艺术濒临消亡。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古镇一景。(无人机照片)
生在大运河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霍庆顺记得老一辈年画匠人的苦闷,也见证着天津杨柳青古镇迎来的文化“焕新”。
随着天津大力挖掘、传承、弘扬大运河文化,“杨柳青年画振兴工程”启动。古镇里的年画匠人也在政府引导下,与天津师范大学师生携手,探索年画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和非遗文化传承推广途径,一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非遗人才正在成长。
霍庆顺近年与当地的年画匠人们合作创新,让年画与时俱进。如今,杨柳青木版年画成为文化新“IP”、新产业,年画制作体验馆等新机构吸引着不少青少年前来参观、研学、体验。
游客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民俗文化馆游览。(新华社记者宋瑞 摄)
不仅仅是杨柳青,大运河沿线孕育出了繁盛的运河文化,集聚了许许多多的文化资源。
在江苏扬州,首座“国字号”运河主题博物馆,成为运河新的文化载体。这座博物馆运用5G、VR等科技手段,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展现大运河历史文化。纵览这本中国大运河的“百科全书”,触摸古老运河的河道剖面、“身临”古色古香的运河街肆,参观者站在数字化沉浸式体验的运河展厅里穿越古今、畅想未来,感受千年运河文化在岁月中静静流淌……“要让越来越多人看到这些‘珍宝’,使运河文化‘活’起来。”霍庆顺说。
重塑运河生态
【总书记嘱托】2017年2月,北京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习近平总书记察看大运河沿岸生态环境治理成果时深刻指出,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
【实践案例】化工厂变身绿心公园
登上观景平台远眺,京杭大运河北京通州段如一条绿色飘带。眼下寒意渐浓,不远处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仍景色宜人。
二十多年前,当北京航拍摄影师马文晓第一次坐上轻型直升机飞抵这里时,目之所及多是黑压压的化工厂房与林立的烟囱。
坐落在大运河畔的北京东方化工厂始建于1978年,投产了我国第一套丙烯酸及其酯类装置。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企业生产带来的污染长期存在。
2013年10月的北京东方化工厂。(马文晓 摄)
随着北京产业升级,重污染企业逐步退出,2012年东方化工厂停产,2017年完成设施拆除。在未来城市规划中,北京城市副中心锚定“两带、一环、一心”的发展格局,其中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这“一心”,正位于通州区的工厂原址。
化工厂上怎么建公园?“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北京北投生态环境有限公司生态环境事业部部长康日峰回忆,建设者决定在东方化工厂旧址区域规划建设生态保育核,种植适应性强的灌木草种、蔓生植物,形成荒草、灌草等多层风貌。
2020年绿心公园开园以来,红外相机监测到几十种野生动物。扑面的绿意,3年吸引了超640万人次游客打卡。
建设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是大运河沿线“织密”运河绿色生态的缩影。
上一篇:英雄回家|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装殓仪式现场视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