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弱博强,不惜“海上拼刺刀”,西沙海战中中
时间:2021-01-04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2020年10月12日,一位老人因病去世,享年78岁,同时也让我们回忆起一段往事。老人一名舰长做到一名将军,他一生为中国海权出生入死,并且在场被称为“海上拼刺刀”的西沙海战中一战成名,老人名叫肖德万。英雄虽去,但是事迹不灭,每一次对那些事迹的回顾就是对英雄的缅怀,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过去,回顾那场惊心动魄、以弱搏强的西沙海战。
早在秦汉时期,中国人便有在南海航行的记载,东汉建武十八年,以“马革裹尸”而闻名的汉伏波将军马媛在南征时抵达“千里长沙”,也就是今天的西沙群岛,从而确立了中国对西沙群岛的管辖权。近代以来,西方殖民者侵入,当时统治了越南的法国殖民者一度侵占西沙,也为后来中越之间的西沙争端埋下伏笔。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主权意识空前提升,国家加强对南海诸岛的管辖,而这也引起敌人的过激行动。
1974年1月,一直觊觎中国西沙群岛的南越仗着美国人的撑腰,派出4艘军舰前往西沙永乐海域,悍然发动侵略战争,并先后占领了金银岛、甘泉岛。南越的5号舰还试图强行登陆琛航岛和广金岛,但是在驻岛民兵全力阻击之下,仓皇而逃。而另一边,南越的10号舰和16号舰还在继续向琛航岛行驶。
收到通知的中国海军,立马派出扫雷舰389舰和396舰在岛前拦截,不停地发送国际信号:“西沙群岛是中国人民共和国的领土,请你们离开”,对方视若无睹,想来这两艘小小的扫雷舰恐怕根本不会被南越的美制大舰放在眼里,中军见对方气焰嚣张,也不讲什么客气话了,信号员直接把国际信号改为“滚出去!滚出我们的领海!”
敌方没有滚出去,选择了闯进来。南越16号舰加快速度,迅速插入389舰和396舰之间,继续向岛屿方向前进,当时的情形,如果389舰选择继续前进,而不后退的话,势必要与16号舰这个大家伙相撞。电光火石之间,389舰长肖德万下命令“把住航向,不要改变航向,冲过去!”这是何等的胆量?士兵们为之一震,一腔热血涌心头,撞就撞!我们不退缩!
俗话说得好,“恶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南越16号舰大概是没有想到中国一艘小小的扫雷舰竟然如此之刚,反倒先撤退了,可是已然来不及了,两舰“嘭”的一声相撞,16号舰的锚尖勾住了389舰指挥台左舷的8根柱子,那8根钢柱直接被拉倒,389舰指挥台当时就倾斜了。不过如此一撞,逼退了南越军舰,然而危险没有消失,因为南越军舰并没有远去,它们继续对琛航岛虎视眈眈。
中方这边的军舰如何?虽然他们有勇气向敌方的大军舰撞过去,可是他们心里也急啊。大部分士兵都是没经过实战的,也就是在训练场摸过模型,要是真打起来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而且敌我装备悬殊,南越军舰是美军留下来的,5号舰和16号舰的排水量都是2040吨,4号舰是驱逐舰,标准排水量是1253吨;10号舰是扫雷舰,标准排水量是650吨,总共合计是5983吨。
反观中方目前参战的4艘军舰,加起来的排水量才1700吨,都抵不上人家一艘大舰,即使把后面才赶来战场的281、282号算上,6艘舰艇总排水量为2530吨,也就是敌军的一半多。在认出敌舰上的127mm火炮后,更是感受到了敌我双方火力的差距,而且敌方还是电炮,雷达自动瞄准,中方这边是火炮,靠人工一个个装填。战后,装填手李如意感叹当时不停地装弹,一口气连装180发炮弹,远超过训练时的最高纪录,一双手都磨出了血。
双方军舰对峙期间,海面风平浪静,中方军舰上也鸦雀无声,只有呼吸的声音,每一个士兵都高度警惕,他们在等,在等敌方的“第一炮”。“轰”的一声,敌军一声炮响,389的炮手没有等舰长下命令直接一发炮弹打在了敌方军舰上,海面的平静顿时被轰鸣的炮火声撕裂。敌我双方炮弹的轰炸声和机关枪的连发声,响彻在海域,充斥在士兵的耳旁,这纷飞战火中,战士们耳膜都被震破了,根本听不到长官的命令,但是为了维护得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干就完事了!
在接连的炮火袭击之下,389舰已燃起熊熊大火,给养员郭玉东在满目疮痍的甲板上不断来回奔跑以运送弹药。在一次取炮弹途中,一发炮弹击中弹药库,随即发生了爆炸,郭玉东被炸伤,紧接着又一发炮弹击中副机舱,机舱破损,海水从漏洞疯狂涌入舱内,外有炮火轰炸,内有海水吞噬,郭玉东用军大衣裹住木塞堵住漏洞也无济于事,情急之下用自己的身体死死抵住不断涌入的海水,而大火也快要烧过来了,可是他不能走,后面是海水,前面是熊熊烈火……
每一个人都在拼命,在枪林弹雨中,389舰从1000米开外杀到了离敌人数十米的距离,肖德万深知只有近战才有赢的可能。16号舰在389舰的炮火攻势下,虽然还有战斗的能力,16号却选择了逃跑。这时南越10号舰还在从背面不停地攻击389舰,389舰上的伤亡不断增多,389舰自身也好不到哪里去,其电舵被炸毁、舱内严重进水、船体倾斜加剧,在海上苟延残喘。
舰长肖德万将这番惨状尽收眼底,他带着钢盔,拿着手枪,站在甲板上一动不动,整个人气得冒火,最后当机立断下令转人力舵撞击敌舰,进行最后一搏!燃烧的389舰带着冲天的火光和全体视死如归的士气向10号舰冲去,战士们机枪、冲锋枪都不要命地打,手榴弹也一个接一个往敌方军舰上扔,连步兵的反坦克火箭筒也被人扛起来朝敌舰发射,甚至信号弹也打了过去,反正就是能用上的都用上了,这后来被誉为“海上拼刺刀”的打法可以说是闻所未闻,南越10号舰的甲板上都看不到人,一个个躲了起来。
10号舰损失惨重,不要命打法的389舰更惨重,中甲板已经被火烧掉,后甲板已经和水平面齐平,舰上每一个人都知道没有时间了……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南越指挥官何文锷突然下达撤退命令,389舰抓住机会冲礁自救。而何文锷为何突然下令撤退呢?
主要原因是斗志垮掉,在通信天线倒了,作战中心起火了,炮也打哑了的惨重现状下,11点左右又隐隐约约看到东面有中国的援兵,误以为是装备“冥河”导弹的导弹艇,整个军舰上至指挥官,下至士兵,斗志都垮掉了。南越军队纷纷逃走,10号舰受损严重,跟不上逃跑的速度,被前来支援的中国281猎潜艇编队以18分钟内2000多发炮弹的火力击沉,葬入大海。
可惜的是389舰当时忙着抢滩登陆,没有看到这一幕。在琛航岛登陆后,虽已没有沉船的危险,可是火还在烧,但也没有人忙着逃离军舰。肖德万舰长将幸存士兵召集在了前甲板,他们降下军旗,向舰艇敬了最后一个军礼,每一人都在流泪。
“又痛苦又自卑,说不出的滋味,我们那个敬礼并不光彩,可是就是那么个实际情况,不是人所能改变的,我们的意志够坚强了,但是你的装备跟不上,和人家没法比。” 389舰装弹手的杨宝和回忆时如此说道,他哽咽地说出这番话,似乎又回到了当年的甲板上。不需要再自责了,你们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西沙海战一共牺牲了18名战士,其中15名是389舰的。搜寻战友尸体时,是他们心情最悲痛的时候,没有一具尸体是完整的。郭玉东的尸体没有找到,船员们只看到“人的脂肪在钢板烧了一个人印”。南越军舰的第二发炮弹命中389舰的中甲板的时候,水雷兵周友芳被打在脖子上,脖子被削了一半,电工班班长杨松林打在腰上,整个人分成了上下两截。
幸存的战士到现在回想起,还是会说“唉,几个小时前人还是好好的,几个小时以后就见不到人了……”389舰的大火燃烧了整整一天,在战士们的心里燃烧了一年又一年。
1月20日13点,中国海军终于获取西沙群岛及周边海域的控制权,而南越损失重大,偷鸡不成蚀把米,除了一艘军舰被击沉,死亡53人,负伤16人,48人被俘。而且事后证实,被俘的人员中还有美国人,说明有美军顾问参与了这场海战。而在敌军优势如此之大的情况下,我军还能大获全胜,堪称开了挂一般的胜利,有人甚至觉得中军是侥幸才取得胜利。
当然不是凭借侥幸才取得胜利。首先,南越不配赢。一则他们缺乏海战经验,同时因为得到了美国的军舰,从而高估自己的海军实力,低估中方的海军实力;二则他们缺乏斗志,在中军不要命的攻势之下,有一战之力,也会以撤离优先,斗志散,军心溃,如此一来,还怎么打好战?
中方则恰恰相反,全体上下一条心,有视死如归之志,有势如破竹之勇,在人这方面,就弥补了一部分装备上的缺陷,同时,我军的指挥员经验丰富,深知敌方大舰艇适合深水开阔地区,己方小舰适合水浅地区,因此要我军依托岛礁机动,将交战范围控制在浅海,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作战方案。在智谋这一块,又弥补了另一部分装备上的缺陷。
西沙海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首次海上反侵略作战,同时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海军史上首次对外战争的完胜,并且以小艇打大舰并取得大胜战绩在全球海战史上都能排上号,可谓是一场传奇之战。如今我国海军舰艇的硬实力早已远超当年,我们更有信心维护国家领土完整,而过去在战场上舍生忘死的英雄精神,也被我们所继承。
上一篇:美国海岸警卫队在南海意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