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我军活捉一个国民党少校,他却表示:李
时间:2021-09-01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1947年10月16日早晨,辽东军区独立第1师的两名战士,像往常一样正在解放区前沿地带执行巡逻任务。辽东军区独立第1师,是由辽东军区所属的辽南军区部队组建而成的,仍由辽南军区负责指挥,当时担任辽南军区司令员的是吴瑞林(后来被授予中将军衔)。
由于解放区的前沿地带是敌情最为复杂的地方,因此这两名执行巡逻任务的战士,都非常的警惕。当这两名战士走过一片小树林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个可疑人员鬼鬼祟祟地躲藏在一棵大树的后面。此时,两名战士急忙端起枪,厉声喝道:“谁?快点出来,不然就开枪了!”
躲在大树后面的可疑人员探出头,看了看两名战士,然后面带笑容走了出来。这时候,两名战士又齐声喝道:“站住,不许动!”说着,两名战士快步走到可疑人员的近前,他们在用枪口对准可疑人员的同时,开始上下打量了起来。
只见这个可疑人员浑身脏兮兮的,面部表情显得十分疲惫,他穿着一身国民党军队服装,衣肩上的徽章说明了他是一位国民党少校。两名战士心中暗喜——没想到巡逻的时候活捉了一条“大鱼”。
然而,此时这个敌人少校却开口说道:“两位小同志,请你们尽快把我送到你们连部。”
两名战士疑惑地看着面前的这位敌人少校,他们根本没有想到一个“俘虏”竟然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正待两名战士准备进一步查明敌人少校的身份之时,敌人少校又说道:“小同志,一言半语根本说不清楚,快点带我去你们连部吧!”
此刻,两名战士虽然心有疑虑,但还是押着敌人少校回到连部。当见到连长和连指导员之后,敌人少校立即说道:“同志,不要多问了,请立即把我送到你们营部!”连长和连指导员听了之后暗暗称奇,他们初步判断敌人少校的真实身份不一般,因此就将敌人少校送到了营部。
就这样,一级一级往上送。敌人少校很快被送到了辽宁军区司令部。在见到辽南军区司令员吴瑞林之后,这个敌人少校才汇报说道:“首长,我是‘902’情报员,名叫赵炜,中央情报部副部长李克农知道我的身份!”
吴瑞林将信将疑,他很快打电话到中央情报部查证。当李克农接到吴瑞林打来的电话之后,他立即证实说道:“‘902’是我们的秘密情报员,他是潜伏在敌人东北保安司令部参谋处的少校参谋赵炜,是在隐蔽战线上工作的英雄!”
一切都真相大白了,这个被我军两名战士活捉的敌人少校,真实身份竟然是潜伏在敌人阵营之中的秘密情报员赵炜。那么,这位“902”秘密情报员赵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此前经历了什么?又为何只身一人来到解放区呢?
赵炜是河北文安人,出生于1919年,他自幼家庭贫困,很早就外出谋生。1939年9月前后,20岁的赵炜为了生计,考入黄埔军校桂林分校学生总队当学员。1940年秋天,赵炜从黄埔军校桂林分校学生总队毕业,他作为少尉见习官,很快被分配到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的部队中工作,在连队负责训练新兵。
在见习结束之后,赵炜被任命为由汤恩伯率领的国民党第三十一集团军工作,担任第三十一集团军下属的第13军独立团中尉排长。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赵炜越来越觉得没有意思,因为所谓的独立团其实就是补充团,根本没有上战场的机会,因此他便悄悄离开了第13军独立团。
最初,赵炜跑到了陕西,准备投奔自己在桂林分校学习之时的学生总队总队长。然而,让赵炜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千里迢迢跑到陕西去投奔,却被当年的总队长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赵炜只好又回到了国民党第五战区的驻地。
在第五战区的驻地,赵炜找到了自己的同学朱建国——当时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绥靖组工作。此时,赵炜还不知道,他的同学朱建国已经接触了先进思想,是一位地下工作者了。在朱建国的影响下,赵炜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转变,他们一起讨论时局,两人的关系也日渐亲密。
后来,朱建国被派到天津,在孙连仲的部队中工作,而赵炜则在朱建国的介绍和推荐下,被安排到第五战区日侨战俘管理处工作。全面抗战胜利之后,赵炜被调到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参谋处当少校参谋。当赵炜在天津转道赶赴东北的时候,他又一次见到了朱建国。
这一次,赵炜和朱建国昼夜长谈,他很快下定了为我党工作的决心。之后不久,在朱建国的引荐下,赵炜和朱建国一块来到了北平,并见到了当时在李克农手下工作的王石坚。就这样,赵炜和同学朱建国一样,成为了一位在隐蔽战线上战斗的地下工作者。当时,经李克农亲自批准,赵炜的代号是“902”秘密情报员。
1947 年3 月初,赵炜在沈阳与地下工作者袁泽取得联系。此时,赵炜向袁泽提供了一条重要情报——时任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的杜聿明,密谋调集部队进攻辽东,以实现“北守南攻、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这是赵炜第一次向我党传送情报。
由于赵炜此前没有从事过情报工作,也没有传送情报的经验,所以他将杜聿明的军事进攻部署画在一张小纸片上,然后交给袁泽带走。后来,每当想起这件事,赵炜都感觉到后怕,因为这样的传送情报方式,是非常危险的,一旦那张画着军事部署的小纸片被敌人特务搜获,那么赵炜和袁泽就暴露了。
因此,为了便于赵炜传送情报,地下工作者袁泽就向上级请示,为赵炜建立一座秘密电台。差不多一个月之后,受王石坚的委派,地下工作者沈秉权和吕淑兰夫妇便伪装身份,在距离赵炜工作地点不远的地方,建立了一座秘密电台,专门用于传送赵炜提供的情报。
此后,赵炜便时不时偷偷带着敌人方面的兵力配备表,以及杜聿明拟定的作战计划、下达的部队集结地点和进攻时间等命令,来找沈秉权和吕淑兰夫妇,由他们对情报进行加密,然后传送给李克农领导的中央情报部。在接到加密的情报之后,李克农则会让工作人员尽快破译,并及时传送到延安。
赵炜潜伏在敌人阵营的这段时间,正是东北民主联军和敌人军事对峙的阶段,也是东北战场局势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而赵炜向我党传送的很多情报,都在战场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同时,赵炜也充分利用自己的职权,在传达杜聿明的命令上做手脚,故意把敌人送到东北民主联军早已经布置下的陷阱之中。
那是1947年3月末,杜聿明下令执行进攻辽东地区的军事计划——调集新编第6军、第13军、第52军、第60军、第93军各一部,共计十二万人的兵力,兵分三路向临江发动第四次进攻。临江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辽东军区在南满的一块重要根据地。而进攻临江则是杜聿明实现“北守南攻、先南后北”战略的关键一步。
早在杜聿明发起进攻之前,辽东军区司令员肖劲光、政委陈云等人,就根据赵炜提供的情报,制定了相应的对策——以部分兵力牵制敌人两翼,然后集中主力歼灭敌人中路的第13军下辖的第89师。
当时,担任国民党第13 军军长的是石觉,他之前已经接到杜聿明的作战命令,并且率领第13军序列下的第54师和第89师,已经从赤峰一带赶到了沈阳。在杜聿明下达进攻命令之后,石觉又准备率领部队从沈阳出发,前往指定地点——三源浦一带排兵布阵。
国民党第13军,是赵炜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为了摸清这支部队的具体情况,赵炜找了一个机会,他以看望老同学为名,在沈阳火车站登上了运送第13军军部的一辆列车。在列车上,赵炜很快找到了当年桂林分校的同学,并与他畅叙阔别之情。
正当赵炜和那名同学聊得正欢之时,第13军军长石觉突然发现了异样,他站起来对着赵炜大声责问道:“你是什么人?谁让你上车的?”
赵炜早已经有心理准备,他立即站了起来,然后向石觉敬了一个军礼,回答道:“报告石军长,我是东北保安司令部的参谋,来车上找同学叙旧。”
石觉看了看赵炜,发现他只是一个少校,于是厉声说道:“你快给我下去,这地方是你能来的嘛!”
赵炜立即回答说:“是!”
说完,赵炜便快步走下了列车,他的同学被眼前这一幕吓傻了,也不敢去送一送赵炜。不久之后,赵炜回到了东北保安司令部参谋处。这时候,赵炜灵机一动,他立即想到了一个让石觉率领的第13军两个师自投罗网的好办法。
只见赵炜很快起草一个命令——第13军所部运抵清原之后,不作停歇,火速赶往三源浦一带并立即发起进攻,抢占兰山制高点,不得有误!
赵炜这么做的用意是什么呢?原来,按照杜聿明计划,他的十二万大军要兵分三路、齐头并进。石觉率领的第13军两个师是进攻的主要力量,要等左右两路友军赶到指定地点之后,共同行动。而赵炜草拟的这个命令,则是让石觉率领第13军两个师提前行动。
这样一来,石觉率领的第13军两个师必然呈现出孤军冒进之势。也就是说,赵炜草拟的一道命令,即将把石觉率领的第13军两个师,送到辽东军区部队的嘴边。
为了万全起见,赵炜按照正常程序,派人将草拟好的命令先后送到作战科科长、参谋处处长,以及参谋长的手中,让他们一一签字。当然了,在此过程中,赵炜始终没有露出马脚,也没有让人知道这个命令是出自他手。
不久之后,一道命令传到了第13军军长石觉的手里。石觉接到命令之后,他并没有怀疑这个命令是假的,也不会想到命令是赵炜伪造的。于是,当石觉率领第13军两个师赶到清原之后,他又率领部队火速赶到了指定地点——三源浦一带,并立即下达了进攻的指令。
结果可想而知,在一番激战过后,辽东军区部队成功歼灭石觉第13军第89师,以及第54师一个团。之后,其他敌人一见情况不妙,纷纷后撤并转入防御。就这样,杜聿明第四次进攻临江以失败而告终,同时他谋划的“北守南攻、先南后北”战略计划也宣告破产。
当蒋介石得知石觉第13军战败,损失惨重的消息之后,他打电话劈头盖脸地训斥了杜聿明一顿,大骂杜聿明无能。杜聿明郁闷不已,他立即下令追查发给石觉的“假命令”的来源。然而,命令电文上既有作战科长、参谋处长的签字,也有参谋长的签字,所有程序都完全符合规定。
追查了一阵子,杜聿明也没有找到“假命令”到底是出自谁之手。恼羞成怒的杜聿明,气愤地在“假命令”的电文上写了六个大字——该参应予申斥。慢慢地,“假命令”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赵炜的情报工作做得滴水不漏,受到党组织的高度肯定。
1947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渡过松花江南下,组织发起了夏季攻势。到了6月,东北民主联军又集中兵力围攻四平。在这一过程中,赵炜先后将敌人的调动和部署情况,及时告诉给了沈秉权和吕淑兰夫妇,由他们在加密之后传送给中央情报部。很快,敌人的一切情况都被东北民主联军所掌握。
经过一系列的战斗,杜聿明损兵折将,他被迫下令从全面防御转入重点防御。不久之后,落寞的杜聿明被蒋介石撤销职务,黯然离开了东北这个伤心之地。至此,东北民主联军牢牢掌握了在东北战场上的主动权。可以说,赵炜的情报工作,功不可没。
然而,情报工作是非常凶险的,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1947年9月27日晚上,赵炜像往常一样,去找沈秉权和吕淑兰夫妇送情报。当赵炜快走到沈秉权和吕淑兰夫妇家门口的时候,机警的他敏锐地发现了一个表示危险的信号——沈秉权和吕淑兰夫妇家中的窗帘只拉到了一半。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沈秉权、吕淑兰夫妇与赵炜早有约定,一旦家中的窗帘拉倒一半,那就意味着秘密电台被敌人发现了。此时,赵炜看着拉倒一半窗帘,内心悲痛不已,他流着眼泪迅速离开了。
没过几天,与组织失去联系的赵炜,接到了一个任务——带着国民党东北行辕主任陈诚制定的防御作战计划,坐飞机到北平,将作战计划当面呈送给蒋介石。赵炜心想,这是一个好机会,他可以在北平秘密联系同学朱建国,问问沈秉权和吕淑兰夫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抱着这样的想法,赵炜从沈阳坐飞机来到了北平。一路上,赵炜多次摸了摸别在腰间的手枪,他太想劫持飞行员,强迫飞行员将飞机降落在解放区了。然而,赵炜转念一想,自己的身份目前并没有暴露,如果自己擅自行动,那么以后就无法向组织传送情报了,这样一来肯定会给组织带来情报工作上的损失。
赵炜思前想后,他毅然决定继续潜伏在敌人阵营之中。飞机在北平南苑机场降落之后,赵炜很快将陈诚制定的防御作战计划,当面呈送到了蒋介石的手里。办完“公事”之后,赵炜找了个机会,开始打听同学朱建国的下落。结果,一个噩耗传来——朱建国不久前就被特务逮捕了。
赵炜后来回忆说:“当我打听到朱建国被特务逮捕的消息之后,我心里空荡荡的,既为同志们的不幸感到伤心,又为自己感到难过。我难过的是,那时候我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变得形单影只,孤零零的了!”
当时的赵炜根本不知道,此时确实发生了我党情报史上的一件大事——北平的秘密电台被特务们破坏了。该怎么办?自己该何去何从?赵炜很快想起了同学朱建国的一句话——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擅自离开情报岗位。
于是,赵炜不顾生命危险,又坐上了从北平飞往沈阳的飞机,他决定回去向陈诚“复命了”。当飞机降落在沈阳机场之后,赵炜还没来得及下飞机,三个穿着制服的人便走上了飞机。赵炜心里一怔,暗叫不好,难道自己也暴露了?不过,赵炜很快发现是虚惊一场,原来这三个人是要在自己下飞机之后,乘坐这架飞机的。
回到沈阳市区之后,赵炜既没有回住处,也没有去办公地点,而是去了未婚妻的家里。赵炜的未婚妻,是沈阳私立的朝阳大学的一名教师,而未婚妻的舅舅和赵炜则是同事,而且两人的关系非常好。到了未婚妻的家里,赵炜急忙询问未婚妻的家人,最近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有没有人曾经来这里找他?
当得到没有任何异常的回答之后,赵炜这才放下了心,他心想:“难道我的真实身份并没有暴露?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太好了,我仍旧可以潜伏在敌人阵营之中,并继续为组织传送情报了!”不过,机灵的赵炜转念又想:“或许特务们还不知道我未婚妻的情况,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个地方!”
赵炜想来想去,最终决定打电话到自己工作的参谋处试探试探。赵炜拨通电话之后,接电话是参谋处作战科的科长。赵炜在电话中刚刚表明自己是谁,电话那头的作战科科长便迫不及待地问道:“赵炜,你在哪里?为什么不来上班?”
赵炜回答说:“科长,我生病了,正在家里休息呢?”
作战科科长又急切地问道:“家里?我去找过你,你家里没人啊!”
赵炜故意说道:“科长,我没有在我住的那个家里,我在我未婚妻的家里呢?”
此时,赵炜在电话中清楚地听到:“你未婚妻家在哪里啊?我记一下。赵炜,你未婚妻家在哪里?喂、喂、喂,能听到吗?赵炜?你未婚妻家在哪里?”
赵炜没有回答,便挂断了电话。
此时,赵炜基本上可以确定,自己的真实身份已经暴露了!要不然,这个作战科科长说话的语气不会这么急切,连说三遍询问赵炜的未婚妻家在哪里!而且,这个作战科科长肯定还带人去过赵炜住的地方。想到这里,赵炜内心一阵哀叹——终究还是被敌人发现了!
怎么办?为了不连累未婚妻及其家人,赵炜向未婚妻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我要在外地工作一段时间,工作内容是保密的。无论任何人来家里询问关于我的情况,你们一定要说不认识我,也根本不知道我是谁!另外,请你尽快告诉舅舅,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人,你是我的未婚妻!切记!切记!如果咱们今生有缘,我想将来还会再见面的!”
交代完一切事情之后,赵炜眼含热泪,告别了未婚妻,趁着夜色离开了未婚妻的家。
独自走在漆黑的大街上,赵炜心中五味杂陈,一幕幕往事犹如放电影一般,不断在脑海中浮现。走着,想着,想着,走着,赵炜的内心又有了一丝幻想——或许我并没有暴露,作战科科长只是在关心我?
想到这里,赵炜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在一个电话亭中又一次拨响了参谋处的电话。电话接通了,仍然是作战科科长。赵炜还没有说话,作战科科长便在电话那头问道:“喂,是赵炜吗?赵炜,你未婚妻家在哪里?”
赵炜用平静的语气,回答道:“科长,我说过了我生病了!”
作战科科长又说道:“赵炜,参谋处长有急事找你,他让我开车去接你!你告诉我,你在哪里?我现在就去接你!”
赵炜冷笑了一声,然后说道:“科长,你是要带人来抓我吧?”
赵炜说完这句话,电话那头的作战科科长顿时愣住不说话了。过了好大一会儿,作战科科长才说道:“兄弟,我怎么可能带人抓你呢?真的是参谋处长找你有事情,你现在到底在哪里啊……”
作战科科长的话还没有说完,赵炜便挂断了电话。在这漆黑的夜晚,赵炜伸手拦住了一辆黄包车,并迅速坐了上去。过了一会儿,赵炜在沈阳小南门下了车,并快步向浑河边走去。浑河之上有一座大桥,大桥上面有士兵把守,因此赵炜没有走大桥,而是在浑河边找了一个水流较缓的地方,游过了浑河。
此后,赵炜趁着夜色在寂静的田野中奔跑着,他时不时还停下脚步观察周围的环境。赵炜的目的地很明确,就是距离沈阳最近的辽南解放区。经过连续几天的长途跋涉,赵炜终于安全地到达了辽南解放区的前沿地带。
此时,赵炜已经筋疲力尽,他实在是无法支撑下来,便在一片小树林里背靠着一棵大树上休息。正巧,有两名解放军战士巡逻到了这片小树林,他们的警惕性非常高,一眼就发现了在大树后面休息的赵炜。这样一来,便发生了我们在开头说的那一幕。
赵炜被一级一级送到了辽南军区司令部驻地,当赵炜见到军区司令员吴瑞林之后,他开口说道:“首长,我是‘902’情报员,名叫赵炜,中央情报部副部长李克农知道我的身份!”
后来,吴瑞林经过查证,确认了赵炜的真实身份,他热情地握着赵炜的双手,说道:“赵炜同志,你辛苦了,我们能在战场上打胜仗,有你的一份功劳!”
不久之后,赵炜被护送到了辽东军区司令部,他受到了辽东军区司令员肖劲光、政委陈云的热情接见,他们对赵炜在隐蔽战线上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后来,赵炜一直在情报机关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后,赵炜进入国家安全部门工作,直到1981年在局级干部岗位上离休。
离休之后的赵炜,继续发挥着余热,他跑遍了全国各地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多次获得国家表彰。晚年的赵炜爱好书画,生活幸福而安康,至今仍然健在!如今,在西柏坡纪念馆内,还收录着赵炜潜伏在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的英雄事迹!
让我们向赵炜老人致敬!向在隐蔽战场上的革命先烈们致敬!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