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韦杰夫又发声了,嘲讽美国同时还呼吁美俄
时间:2021-09-17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现在已经很少站在聚光灯下的梅德韦杰夫于9月11日在俄罗斯纸质媒体《报纸报》上发表了署名文章,借助于“9·11”和美国从阿富汗“匆忙撤军”这两起重大事件,阐述了他个人以及俄方的观点和看法。在嘲讽和贬损美国的同时,还呼吁美国应该深化与俄罗斯的合作。
梅德韦杰夫认为,美军全部撤出阿富汗也就意味着美国在全球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已经失败。而美国之所以做出“没有人把我们赶走,是我们(主动)要离开了”的姿态,是为了挽救自身声誉与北约的权威,才不愿意承认在阿富汗的失败。尽管梅德韦杰夫说的是事实,但也显然有着嘲讽意味。
梅德韦杰夫还认为,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只会助长恐怖组织的活动,这些恐怖组织仍然对亚洲、非洲、中东、欧洲构成威胁,恐怖分子仍然可能重演“9·11”这样的血腥恐怖袭击。因此,美国应该深化与俄罗斯的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解读梅德韦杰夫文章中的观点和说法,其实只有一个含义,那就是:离开俄罗斯的配合,你美国的那套单边霸权主义是行不通的,还是乖乖地与俄罗斯合作为上,不要再对俄罗斯动辄就制裁,动辄就搞冷战了。
美军从阿富汗撤离是美国彻头彻尾的战略失败,这个事实即便是梅德韦杰夫不说,全世界也看得很清楚。而梅氏之所以郑重其事地以文章的形式表达,其真正的用意也不是仅仅为了嘲讽美国,而是要告诫美国:不要总是“唯我独尊”,不要动辄打压俄罗斯,不要搞冷战,还是坐下来谈谈,并一起合作才对双方有利。
其实,梅德韦杰夫已经不止一次地表达过类似于“美国不应该与俄罗斯搞冷战、搞对抗,而是应该与俄罗斯合作”这样的观点。今年3至4月间,刚上台不久的拜登政府曾策划了一波西方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外交驱逐战,那时的俄美关系可谓是风声鹤唳,拜登甚至说出了普京是“杀手”这样违背基本外交礼仪的话。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梅德韦杰夫发出了俄美之间不应该冷战的声音。
在俄美关系焦头烂额之际,梅德韦杰夫4月23日在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发文称,美国对俄罗斯搞冷战没有出路,不会成功。因为,双方不可能通过战争解决问题,只能以对话的方式来解决彼此间的分歧。谈到对话,也就不得不谈一下梅德韦杰夫的“俄罗斯已经厌倦了与西方对抗”论的出炉经过。
在美国带领捷克、波兰等一些东欧国家与俄罗斯开打外交驱逐战的同时,拜登提出了与普京会晤的呼吁。然而,美国一边呼吁双方见面,一边却又加码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因此,当时的国际舆论一度认为拜普会晤不太可能实现。而在此背景下,梅德韦杰夫又出面发声了。
5月31日,梅德韦杰夫接受了俄罗斯《生意人报》的专访。梅德韦杰夫谈到了俄罗斯的历史问题,谈到了冷战时期原苏联人民的生活状况,谈到了俄罗斯应该汲取苏联解体的教训问题,谈到了现如今俄罗斯的经济状况,以及俄罗斯人民现在的生活水平等问题。总之,涉及了方方面面。而在谈到俄美关系时,梅德韦杰夫更是抛出了令国际舆论都感到意外的“俄罗斯已经厌倦了与西方国家对抗”的观点。
梅德韦杰夫对专访他的记者解释说:“不仅是个别人厌倦了这种对抗,我告诉您:我们所有人都厌倦了这种对抗,谁会喜欢这种对抗呢?没人喜欢,我不喜欢,我相信,总统和我的其他同事也不喜欢。”此后的6月16日,普京与拜登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了会晤。
这个世界是动态的,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物联网技术的提高及广泛应用,各国之间的联系已经很难强行扭断,美国那种冷战思维不仅越来越没有市场,即便是从技术层面来说,也是很难操作了。比如,今年以来,特别是拜登上台后,美国与俄罗斯的撕扯和缠斗较之前几年更为激烈,俄罗斯甚至被气得要开启去美元进程。
然而,美国与俄罗斯海关部门的数据却显示,今年前7个月美俄双边贸易却是增长趋势,达到了197.8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1%。说明什么,说明美俄虽然是战略对手,但仍然摆脱不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不仅是经贸关系,就是在世界热点问题和战略安全领域上也同样如此,这也说明梅德韦杰夫的“已经厌倦与西方国家对抗”的观点也并非毫无道理。
基于梅德韦杰夫的特殊身份,不管是他的发言还是撰文,所表达的也并非仅仅是他的个人观点。显而易见,也代表了俄罗斯的官方态度,甚至在某种程度就是普京通过梅德韦杰夫来表达而已。之所以说梅氏的身份特殊,是因为梅德韦杰夫是俄罗斯前总统、前总理,同时,梅德韦杰夫目前还担任着俄联邦安全委员会(也称安全会议)副主席及俄罗斯执政党主席这两项重要职务。所以,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来说,梅德韦杰夫都有代表俄罗斯阐述大政方针和战略决策的资格。
去年1月15日梅德韦杰夫辞去总理职务后,坊间曾流传过梅德韦杰夫将逐渐远离俄罗斯权力中心,并淡出俄罗斯政坛的说法。然而,这显然是误读,是对俄罗斯政治生态缺乏深度认识,特别是对梅普关系理解不深,对普京的战略布局缺乏深度分析的缘故。其实,梅德韦杰夫辞去总理职位,以及即将开启的拉夫罗夫和绍伊古转战国家杜马的事情,都是普京那盘大棋的步骤,都是服务于普京的宏大改革计划的。
不得不肯定,在个人情感及品质方面,普京确实是个有情有义之人。东欧剧变后,身为克格勃特工的普京也不得不从东德回到莫斯科。然而,紧接着就是苏联解体,普京也就等于陷入了半失业状态,更谈不上什么政治前途了。而这时,普京大学时代的老师,已经成为圣彼得堡政坛泰斗式人物,时任圣彼得堡市市长的老索布恰克向他伸出了提携之手,于是,普京成为了老索布恰克的主要助手。也就是在这时,普京结识了老索布恰克的另一个学生梅德韦杰夫,乃至后来演绎出了俄罗斯政坛的桥段和传奇。
老索布恰克1996年落选圣彼得堡市长后,普京在同乡的介绍和引荐下从圣彼得堡再次回到了莫斯科政坛。经过几年的努力,普京不仅在莫斯科站稳了脚跟,而且还一度在安全机构掌握了实权。于是就有了关于普京与政治恩师老索布恰克之间的一段传奇桥段。这个“传说”已经老生常谈,也就不赘言了,大概的过程就是当老索布恰克遭政治对手构陷而面临牢狱之灾时,普京冒着政治前途尽毁的风险,利用自己的特权将老索布恰克送到了国外的安全地方。而得知此事的叶利钦不仅没有处分普京,而且更加看重普京,乃至最后直接将俄罗斯的权杖交到了普京手中。
受到叶利钦欣赏和器重的普京成为俄罗斯总理后,与家乡圣彼得堡的第一次联系,居然是给母校圣彼得堡大学打了个电话,而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请求母校“放行”梅德韦杰夫。那时的梅德韦杰夫在普京远走莫斯科后,回到了圣彼得堡大学继续教书。已经是副博士和副教授的梅德韦杰夫听出召唤,没有犹豫的来到了普京身边。
从总理办公室副主任干起,到总统办公室主任、第一副总理、俄罗斯总统、俄罗斯总理,再到现在的执政党主席、负责国家安全战略设计和制定的俄联邦安全委员会副主席(主席是普京),一路走来的轨迹表明,梅德韦杰夫哪次都是心甘情愿的在为普京“探路”和“遮风挡雨”,都是在配合普京的战略布局。所以说关于梅德韦杰夫将淡出俄罗斯政坛的说法不辩证。
其实,从梅德韦杰夫最近几次公开发声的时间节点便不难看出,在某种程度上,梅德韦杰夫其实就是在代表普京的意思,借梅氏之口说出来,显然可以扩大转圜余地。比如,在3月和4月间美俄之间闹得不可开交之时,梅德韦杰夫于4月23日通过媒体发出了不要冷战的声音。当俄罗斯国内对美俄元首会晤没有好期望时,梅德韦杰夫于5月31日接受媒体的专访,抛出了俄罗斯“已经厌倦与西方对抗”的观点,于是,普京与拜登在6月16日如期会晤。
这次,美军从阿富汗仓皇撤离,意味着美国的霸权主义已经严重削弱,对于俄罗斯来说,显然又是一个战略转机,于是,梅德韦杰夫于“9·11”事件20周年的当天,在媒体发文并呼吁美俄在反恐问题上合作。显而易见,梅德韦杰夫不是无的放矢。世界是动态的,国际间的战略博弈亦是如此。
上一篇:已致129人死亡!大使馆紧急提醒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