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一农妇到北京看病,因交不起手术费曝光
时间:2021-09-18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30年前的某一天,北京301军区医院的一间病房里显得格外热闹,病房里躺的是一位到北京住院的农妇,而看望她的却是已经年过花甲的众多将领。医院里不经议论纷纷,这位农妇也不是什么军官领导,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大阵仗的照顾?农妇的身份究竟是谁?
故事还要从1981年说起,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吴信泉因病在医院疗养,此时,一个从湖南到北京看病的农妇,却强烈要求一定要见到他本人,要知道吴信泉将军是抗美援朝时期令美军闻风丧胆的优秀将领,而一个和他八竿子打不着的农妇,为什么非要见他不可?
吴信泉
由于好奇,吴信泉同意了农妇的会面,当他看到这位农妇之后,农妇的情绪一下崩溃了,泣不成声的老妇人告诉吴信泉,自己叫做彭秀兰,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是她的父亲却是烈士彭遨,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吴信泉激动不已,还招呼老妇人赶紧坐下。
为什么吴信泉听到这个名字会如此震惊,原来是因为老妇人的父亲,正是在抗战期间一位战功显赫的优秀将领。彭遨出生于1903年,从小父亲就希望他能够多读书,而彭遨也没有辜负父亲给自己取名的期待,立志可以光耀门楣。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当时的彭遨进入了中学,他开始接收到了新思潮,新思想的影响,因此在上学期间参与了同学们组织的罢课游行活动,并且还成为了当中的骨干成员,但由于当时的学校并不想和革命有任何的牵扯,于是用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将彭遨的学籍开除。
一年后怀揣着满腔革命热情的彭遨决定弃笔投戎,保家卫国。一开始由于自己有些文学功底,因此是在部队当中做一些文职工作,后来他看到部队里有的军官故意克扣军饷,于是他鼓动周围的将士们一起来反抗,由于反抗的行动过于激烈,因此上边的军官决定将彭遨拿出来做反面教材,希望其他将士们能够及时收手,好在彭遨得到贵人相助,逃过了刑罚。
彭遨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军队都是一心为人民服务,因此他希望能够找寻到一个真心实意服务于劳苦大众的先进组织,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当中,他开始接触到被社会主义思想洗礼的先进知识分子所印发的《新青年》等周刊,通过这些周刊,他认识到共产党以及社会主义青年团或许是能给新中国带来希望的组织,因此他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且在长沙时期提前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加入组织之后,他还多次参与游行示威活动,以及接触到了更多的先进思潮。
在后来的北伐战争当中,他看到吴佩孚的军队不断的欺压百姓,并且看到日本军拒绝归还旅顺的事情,本就怀着满腔热血的彭遨,也是积极的加入到了游行示威活动中去。由于他的出色表现以及在多次游行当中的领导作用,在此之后的多种工人领导罢工斗争当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1926年,彭遨终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且凭借自己出色的表现,晋升为工农革命军第七营长。最开始他接受到的党支部,给自己安排的任务是到岳阳领导土地运动,帮助农民开荒。由于时值春天,农民家里都没有什么储备粮,因此彭遨决定上地主们征收粮食,并且不允许地主将粮食私自售卖给外面,只能以低价销售给农民,通过这样的政策,让当地百姓能够成功解决温饱问题,并且取得了相当程度上的土地革命效果。
1927年,革命的炮火继续延续,湖南地区的党组织遭受重创,也因颠沛流离,彭遨在此时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虽然当时跟大部队走散了,但是彭遨并没有放弃寻找组织的决心,他只身前往武汉,后来成功加入叶挺将军的队伍,还参加了后来的南昌起义。
次年1月,彭遨在朱德相军和陈毅将军的率领下,加入湘南起义,并先后进行了多个市县的解放运动,在革命过程当中,彭遨总是冲到最前方,尤其是在攻打郴州的时候,他更是屡建奇功,他裹着沾湿的棉被来到城门口,一把火将城门烧毁,并且为革命开了一个好头。加之后来出色的表现,让他被任命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师的营长。
1928年2月~1929年2月,国民党反动派不断的发动围剿战争,而在这过程当中,彭遨也是成功率领多名战士组成冲锋队,成功的打了一个翻身仗,并且歼灭敌军一个团,击溃两个团,还协助彭德怀将军成功的守护了井冈山根据地。
彭遨在战场上不仅骁勇善战,而且还屡建奇功,在智能谋略方面也是胜人一筹。他曾在敌军要进行战略转移的时候,带兵突袭,不仅成功的围剿了敌军,还为我们建立革命根据地,争取了时间和机会。
在战场上的骁勇善战以及屡建奇功的表现,让彭遨年纪轻轻就成为了师长,当时的他年仅30岁,这在部队当中是相当罕见的,虽然身居要职,但是彭遨依旧和以往一样,永远是冲锋陷阵的第一人。1930年12月29日,他率领红三师潜伏在龙岗一带,并且成功歼敌,让对方措手不及。
除了在战场上一往无前,其实在平时的根据地里,彭遨也是和战士们相处得其乐融融。作为将领,他从来不会摆任何的架子,即便是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他也会陪着将士们一起挖野菜,吃竹笋,甚至是把自己仅有的一件外套都脱下来给受冻的士兵们穿上。晚上需要巡逻时,他也会主动要求帮助哨兵们一起巡逻,看到有士兵晚上没有好好盖被子,他也会如同老父亲一般,帮他们将被褥盖好。
彭遨因为战绩突出,因此被人民称为飞将军,作战指挥时,他总会根据地形和当地敌军的特点,进行灵活的战术转变,因此总能招招制敌,并且巧妙胜利。尤其是在第三次反“围剿”战争当中,他故意将敌人的精力消耗殆尽之后,在发起总进攻让敌人束手就擒,而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也是取得了多次胜利。
1932年4月彭遨来到了崇义苏区,当时在这儿创办了一个红三军团后方医院,对于药草有一定认识的彭遨亲自开课,给将士们讲解相关的草药知识,还率领将士们一同上山采药,了解药草常识。
彭遨将军在军营当中的口碑非常不错,并且为人谦逊有礼,很多将士们对他都是非常敬佩,甚至是将他作为榜样标杆去对待。但是在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当中,彭将军却因此牺牲了,当时的他由于深入敌人前线进行考察,但是不小心将自己暴露,不幸中弹身亡,那时的彭遨年仅30岁。这样一位优秀将领的牺牲,也是让很多将士们悲痛不已。
彭遨将军自幼年时就开始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由于受到新思潮以及先进思想的影响,因此他对于革命事业的忠诚度是非常高的,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也是可以从他身上感受到。因为常年在外奔波,加之投身革命事业,颠沛流离的彭遨,并没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到家里的妻儿。彭遨和妻子仅有一个女儿,在他牺牲之后,他的妻子也没有改嫁,而是选择单独一人把两人的女儿抚养成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出色的战绩,以及过去的卓著功勋,彭遨被追封为烈士,虽然彭遨是在抗战期间屡战奇功的军人,但是彭遨的妻子和女儿从来没有将这件事情拿出去炫耀,她们始终恪守本分,在湖南老家务农。彭秀兰也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父亲而骄傲自满,反而是选择将父亲的故事封存起来,安心的过自己的日子。之所以彭秀兰会找到吴信泉吐露自己的身世,其实都是她万不得已而为之。
1981年,彭秀兰被医院查出胃出血的病症,由于当时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并没有全面普及,想要治好这个病,只能到北京去,但是几代务农的彭秀兰家中又怎有过多的积蓄用于看病呢?家里几个儿女东拼西凑,也凑不起母亲的医药费,所有人都劝彭秀兰放弃吧,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手术费了,但彭秀兰却告诉家人,说自己有办法解决医疗费用的事情,希望他们不要放弃对自己的治疗。
通过多方打听,彭秀兰得知北京的一个军区医院里,名叫吴信泉的将领也在接受治疗,吴信泉曾经是彭遨手下的将领,因此彭秀兰认为去找吴信泉帮忙,或许还能给自己一个治疗的机会,于是她才不远万里来到北京,袒露了自己的身份。
吴信泉其实对于彭遨将军还是心存感激的,因为在他参军的过程当中,彭师长教会了他去多参谋业务,以及如何下达战斗文书,通报,怎么打仗等等,因此对于彭师长的女儿,他也是非常照顾,甚至是私底下掏出了一部分积蓄帮助彭秀兰度过难关。
之后在吴信泉的帮助下,彭秀兰成功的接受了北京301医院的治疗,经过医生检查发现,她是由于胃癌导致的出血情况,病情相当复杂,需要多名医师会诊方可,因此吴信泉将她的情况进行上报,中央在得知彭秀兰是英烈彭遨的女儿后,不仅帮助她减免了医疗费用,同时妥善安置了她的家人。而曾经得到过彭师长帮助的那些老部下,也纷纷到医院来探望。大病初愈之后,彭秀兰还是选择回到了湖南老家,她十分感谢中央对于她的帮助和支持,也十分感恩这些老战友对于父亲的情谊。
像彭秀兰这样的英烈子女,其实还有很多,他们更多的是选择默默无闻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而不是利用父辈们的战功去到处招摇,或许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病重,彭秀兰也不愿意将自己的身份表明吧。对于这样大无畏的贡献精神,其实在很多抗战老兵以及他们的子女身上都能看到,他们为祖国贡献了大半辈子,而在抗战结束后,却依旧默默无闻过着拮据的日子,不想给祖国增添负担,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也祝愿每一位抗战老兵以及他们的后代,都能够有一个幸福安详的晚年。
上一篇:NBA历史中30名国际球员大排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