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族非遗传承保护方兴未艾官方多措延展非遗存续空间
时间:2021-11-07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小字号
原标题:甘肃民族非遗传承保护方兴未艾 官方多措延展非遗存续空间
6月10日至12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龙头琴弹唱非遗传承人在兰州展演。 李亚龙 摄
中新网兰州6月13日电 (闫姣 李亚龙 杨艳敏)现年60岁的甘肃张掖市肃南县钟兰琴,是一名裕固族民歌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作为甘肃独有的没有文字只有语言的民族,钟兰琴深感传承之路的艰难。她说,好在所在保护单位积极通过展示展演、进校园等活动,保护传承本土民歌。
图为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非遗传承人演唱花儿。 杨艳敏 摄
6月10日至12日,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省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在兰州展开。甘肃各地200余名非遗传承人携千余非遗作品和非遗衍生品,进行“如意甘肃·多彩非遗”项目展演、“向建党百年献礼”全省非遗保护工作成果展、线上线下“非遗购物节”等活动。
图为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省非遗宣传展示区。 闫姣 摄
玛曲县文化馆馆长才让旦知认为,“民族非遗”在走出去的路上有着“语言沟通上的一点困难”。他介绍说,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龙头琴弹唱,目前传承人都来自民间,大多不能在直播时用汉语与网友流畅地互动,“我们在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吸纳了很多藏族大学生学习这项非遗,所以语言方面也不存在问题了。”
才让旦知称,龙头琴弹唱的内容积极向上,有保护生态环境、民族团结、尊老爱幼等,且表演形式自由,既可单人弹唱又可多人合唱,表演场地也不受限制,所以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传播也较为广泛。同时,当地政府也鼓励成立了众多龙头琴弹唱协会,激发了更多民众的保护意识。
甘肃有回族、藏族、土族、蒙古族、撒拉族、满族等,还有东乡、裕固、保安族3个特有少数民族,拥有为数众多的非遗资源。据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披露,甘肃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中,与少数民族相关非遗项目有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3项,分别占比67%、34%。近年来,甘肃将保护好少数民族非遗作为重点,抓好政策保障、名录保护、展示展演、传承传播、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等工作,少数民族非遗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传承。
非遗展演期间,来自甘肃酒泉市蒙古族自治县的呼麦受到了游客及留学生们的喜爱和关注。呼麦传承人钦宝力格分析说,民族非遗因异域风情浓厚,所以更易被人们关注和记住,而且目前呼麦在国际上的认可度较高,保护传承不太困难。近几年,他们还在积极筹备全国巡演,将家乡韵味传遍各地。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刘卫华认为,随着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压缩了非遗存续的文化空间,一些非遗面临孕育、滋养和传承的人文环境逐渐消失等尴尬。
针对以上传承挑战及困难,甘肃省文旅厅将通过开展抢救性保护、大力推进传统工艺振兴、着力培训非遗传承人群、探索整体性保护和分类保护、持续增强财政资金支持等方式,保护好少数民族非遗的传承实践、传承能力和传承环境。
(责编:孙红丽、初梓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从“被动减排”到“主动治污” 税收红利助力企业绿色转型 作为绿色税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税法自2018年1月1日实施以来,“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的正向激励作用日益凸显。看得见的政策红利,使得越来越多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谋求绿色转型,从“被动减排”走向“主动治污”。…
端午节假期首日全国公路水路预计发送旅客达2981万人次 人民网北京6月12日电 (王连香)据交通运输部消息,端午节假期首日,全国公路预计发送旅客2910万人次,环比增长10.1%,比2020年同期增长52.0%;水路预计发送旅客71万人次,环比增长32.9%,比2020年同期增长42.6%;公路和水路预计共发送旅客达2981万人次。 据了解,端午节假期前一日即6月11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送旅客总量3843.3万人次,环比增长23.5%,比2019年同期下降23.0%,比2020年同期增长45.2%。…
上一篇:抓好“五项任务”“三项工作”全国城市商业体系建设加速推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