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领袖|习近平心中的乡情乡愁
时间:2023-10-02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习近平常常谈起自己的故乡。
2013年9月,哈萨克斯坦,一场关于“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演讲载入史册。
人们记得,人头攒动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主会议厅里,习近平在这里向师生们动情地讲述——“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亲切。”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回到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看望父老乡亲。在一段山路上,他停了下来,举目凝望。
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生于陕西,长于陕西,在陕西生活、战斗和工作近40个春秋。2023年5月,在陕西西安为出席中国—中亚峰会的中亚国家元首夫妇举行欢迎宴会时,习近平与来宾们分享道:“陕西是我的故乡,我在这里工作生活多年。”
上世纪60年代末,习近平从北京到陕西延安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庄插队当农民,在那儿度过了7年时光。他远离家人,睡窑洞,被跳蚤咬,与乡亲们一起放羊、铡草、挑粪、拉煤,什么苦都吃。1975年10月,离开梁家河前,习近平对老乡们说:“咱梁家河的群众无私地接纳我、帮助我,让我在这里步入社会,入团、入党、当村支书。我从这里出发,返城上大学。梁家河给我的一切,我一辈子都不会忘。”
三十多年后,2013年,已是国家领导人的习近平出访哥斯达黎加,到一个农户家里做客时,他还特别提起自己在梁家河当农民的经历。“很少有国家领导人会因为自己曾经是农民而感到骄傲。”农户主人的儿子说,“别的领导人可能不会提及这种经历,但习近平不是这样的。”
2013年6月3日,正在哥斯达黎加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走访当地农户萨莫拉一家,与他们亲切交流。
不论是坐在哥斯达黎加农户家的小院里,还是站在美国华盛顿州的演讲台上,抑或是出席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主持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习近平都曾提及梁家河岁月。
“乡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多年以后,习近平带着自己出钱采办的年货回到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一进到熟悉的窑洞,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很自然地坐在炕边。
河北正定,同样是习近平常常想念的地方。
“想起当年天天和同志们在一起,一起聊、一起想、一起干,对乡亲们的喜怒哀乐都有直接的了解和感受。”2013年7月,习近平到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间来到正定塔元庄村看望干部群众。时隔多年“故地重游”,他说:“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在正定的往事像电影一样历历在目。”
1983年,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前排居中)临时在大街上摆桌子听取老百姓意见。
1982年春天,习近平主动放弃北京的优越条件,来到“高产穷县”河北正定工作。此后的1000多个日夜里,他先后担任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与正定县委“一班人”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为正定发展谋划了战略,理清了思路,打下了基础。
为《正定古今》作序时,习近平这样写道:“正定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的人民。我爱自己的故乡。”
月是故乡明。
用习近平自己的话说,“虽然在正定只有3年多的时间,但这是不寻常的3年,非同于一般的3年”。之所以“不寻常”“非同于一般”,是因为他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与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民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从梁家河到正定,从福建到浙江、上海、北京,再到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走到哪里,就把这种对人民真挚朴素的情感带到哪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