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大型纪录片《通向繁荣之路》第三集《轻关易道》
时间:2023-10-17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这个世界,充满流动。
一分钟,数亿元的商品跨越国界,在不同国家间流动,也编织出一张庞大的贸易网络。全球化的海洋中,世界从未像今天这般联系紧密。
但流动并不总是畅通无阻。
规则标准的差异,如同无形的门槛,降低流动的效率;人为构筑的贸易壁垒,更像一堵堵高墙,阻碍流动。
共建“一带一路”,如何能够打破阻隔、打通经贸血脉,让全球化的海洋奔流不息?
【同期】习近平
我们要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解说词】
轻关易道,相通共进。今天,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携手,加强政策、规则的“软联通”,共同铺就繁荣互惠的经贸“高速路”。
【推出片名:第三集 轻关易道】
【字幕】中国 重庆
【解说词】
盛夏的重庆,热浪席卷了整个城市的上空。
下午三点,市郊的团结村站。一列发往欧洲的列车正在轨道上做发车前最后的准备。
装满货物后,列车即将踏上一万多公里的旅程,驶向欧洲小镇——德国杜伊斯堡。
这支横跨亚欧大陆的钢铁驼队,叫作中欧班列。
这样的长途跋涉,曾经是科幻小说里的存在。
这是一本1891年创作的小说——《特派记者:篷巴拉克历险记》。书中,法国作家凡尔纳讲述了一位名叫篷巴拉克的记者,沿铁路旅行的奇遇。这趟幻想中的行程,从第比利斯出发,越过高加索山脉,横跨里海,一路穿过乌兹别克斯坦,经喀什进入中国,最终到达北京。全程6000多公里,历时13天。
小说出版时,横跨亚欧的列车,和凡尔纳在另一部书中想象的“用大炮把人送上太空”一样,充满了科幻意味。
小说问世后,亚欧大陆上的铁轨陆续铺设完毕,实现了硬件的联通。但是因为沿线各国规则不一,贯穿中国到欧洲腹地的火车始终没有运行起来。
直到一百多年后,中欧班列的到来,幻想才终于成为现实。而它的数量和规模都超出了作家曾经的想象。
重庆,早期探索开行亚欧国际列车的城市之一。
十几年前,急切期盼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庆,将目光盯准了以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然而,笔记本电脑的市场和原材料都在国外,价格波动也快,如果运输时间太长,将大大提高成本。这成了重庆转型的“拦路虎”。
【同期】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 漆丹
谈判,其他的条件都还可以,但是谈到物流运输,重庆就是一个最大的障碍。因为它的要求是一个快,就是高效率,重庆不具备这个条件。我们身处内陆,我们的什么产品不管是进还是出,我们都要通过到沿海的地区,这样速度、效率是非常低的。
【解说词】
要把电子信息产业做起来,重庆必须另辟蹊径,开辟一条新的贸易通道。
【同期】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 漆丹
我们就往西看,打开世界地图版图我们看。一旦打通,那么我们重庆就从开放的末梢就变成前沿。因为我们离西部最近,我们比上海、比深圳、比沿海地区往西走,我们要更近。
【解说词】
怎么把地图上的一条线,变成火车跑得通的一条路?
胡红兵,最早的探路人之一。对他来说,这是完全没有先例可循的探索,沿途的每个环节都充满了未知数。
一开始,测试班列发出时,胡红兵甚至不能确定,列车能不能顺利出境。
【同期】重庆市口岸和物流办公室副主任 胡红兵
我这个车什么时候从阿拉山口出去,能不能出去,有没有通关的人,这些我们都要现场去协调。所以我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已经天寒地冻,很冷了。阿拉山口当时下着雪,都齐膝那么深的,我们就在那等,等我们的班列过来,确定班列出去了,这个时候我们才一颗心落地了。
【解说词】
而出境后,才是更大的难关。这一路,列车要穿越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每到一国边境,就要办理一次海关和车辆交接手续。沿途的铁轨有宽有窄,列车必须把全部集装箱换装两次。这些国家还分属两个不同的国际铁路组织,使用两种运单,途中所有运单必须更换一次。
上一篇:思想之光照亮前路 凝心聚力再谱新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