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曾被蒋介石授衔少将、同陈
时间:2021-01-04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说历史的女人——第1501期)
她的一生都充满传奇。她是曾被蒋介石授衔的美女少将,她曾同陈毅热恋,她曾被高尔基激赏,高寿93岁。
——题记
(一)美首先要指出的是,她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美女。
曾几何时,“美女”一词已经成为一种泛称,即只要是女性,都可以被称为美女,甚至不论年龄。因此,在如今满大街都是“美女”的情况下,你已经很难定义真正的“美女”了。在此“恶习”的影响下,许多自媒体或者传统媒体人,都会用“美女”来形容历史上的女子,以此来“混淆视听”。
但本文要介绍的这位女子,她绝不是泛称的美女,而是绝对意义上的美女。称之为“美”,是对她的尊重,而不是奉承。
上世纪20年代,中国诞生了一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综合性画报《良友》,它被誉为“良友遍天下”,就是世界上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良友》画报;而且它也拥有了不少诸如美国、日本、加拿大等纯粹的外国读者。
如此重量级刊物,它的封面人物自然也都是重量级的,比如顶级美女。那位号称民国第一影星的胡蝶就是《良友》第一期的封面女郎。后来荣登此刊封面的绝世美女还有著名影星阮玲玉,民国四大美女之一的陆小曼,泳坛“美人鱼”杨秀琼等,当然还有本文的女主人公胡兰畦。
胡兰畦是位不折不扣的美人。当然,她不是那种柔弱无骨、充满媚态的美,而是那种英姿飒爽的,健康活泼的四川辣妹式美女。民国时,四川有一著名的军阀叫杨森,此君以妻妾成群而著称,经常到处猎艳,当时被他物色到的美女妻妾仅公开的就有12位。杨森就曾被胡兰畦的美艳而倾倒,还让他的四太太,即胡兰畦的同学田衡秋代他向胡兰畦求过婚。只是胡兰畦闻知杨森荒淫无度,才断然拒绝之。
后来,著名作家茅盾得知胡兰畦拒绝杨森这事后,颇为感动,写了一部长篇小说《虹》,书中的女主人公,美丽而刚毅的梅行素就是以胡兰畦为原型的。
(二)中国近现代第一位女少将
如果一个女人仅以美丽传世,岂不是太俗了。胡兰畦的第二个传奇之处在于,她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罕有的几名女将军之一。
民国时期,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将军军衔的女性只有7位,即中将3人:宋美龄、奇俊峰、巴云英;少将4人:谢冰莹、额仁庆达赖、姜毅英和胡兰畦。
而胡兰畦是在她38岁时,被蒋介石授衔为少将的。她被称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位女将军。
可以说胡兰畦的一生充满了传奇。那么她究竟是何人?为何被老蒋授衔?她跟陈毅将军和大文豪高尔基又有什么瓜葛呢?
(三)胡兰畦与杨固之胡兰畦于1901年6月22日出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书香世家,她的远祖是明朝开国功臣。胡兰畦的父亲不仅有学识,而且也是一位斗士,曾经长期参加反清复明的斗争。她的母亲也很有文化,她童年时就是在母亲的启蒙下读书的,诸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等经典诗文,都是母亲教给她的。
好的家庭教育使胡兰畦很早就以才女著称,如果是美女再“才女”加身,那就注定不凡。
胡兰畦觉悟得早。她童年时,成都有一个叫曹冰如的女子,她自立自强,开办了成都第一家私立女校,胡兰畦很早就在此女校读书,有了女权意识。她7岁时,传来革命家秋瑾就义的消息,她开始对秋瑾产生极大的敬意,立志做秋瑾那样的女性。五四运动爆发时,18岁的她就投入到如火如荼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了。
然而不幸的是,胡兰畦还是没能摆脱封建婚姻的桎梏。她在16岁时就被父母许配给自己的表哥杨固之了。女大十八变,当她从成都毓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时,就出落成一个非常漂亮的大姑娘了,受到许多纨绔子弟的追逐。父母就迫不及待地逼婚,让她正式嫁给杨固之。
受过新式教育追求爱情自由的胡兰畦是百般不情愿,但当时母亲病重,她又不好违背母亲的意愿,只好服从了。她19岁时哭着嫁给了杨固之。当然婚后她并不幸福,因为丈夫是个唯利是图的商人,双方根本就不合拍。所以,婚后不久,她就毅然决然地离家出走了。
(四)胡兰畦与陈梦云
胡兰畦从夫家逃到川南巴县,在一所学校里当了一名教员维持生计。后来丈夫杨固之到巴县找到了胡兰畦,欲强行把她带回家。但她去意已决,就是死也不愿意同杨固之回去,这段婚姻便走到了尽头。
1923年,胡兰畦离婚成功,获得自由身。但此时,刚出牢笼的她又差点陷入另一个牢笼。此人便是四川军阀杨森。幸亏胡兰畦识破了杨森的“色魔”和反动嘴脸,她坚决地离开了杨森的势力范围。此举受到了大文豪矛盾的肯定。
1925年,胡兰畦结识了川军的青年军官陈梦云。陈梦云时任川军第三师政治部副主任,很有革命思想。两人志同道合,很快结婚。随后,胡兰畦随陈梦云到达广州。在广州,胡兰畦结识了周恩来、李富春等共产党人,也结识了国民党中的多位著名革命人士,比如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等。
北伐军占领武汉后,武汉成立黄埔军校分校,并开始招收女学员。从小就立志做巾帼英雄的胡兰畦要去报考,但受到了有大男子主义倾向的丈夫陈梦云的阻止。然而,胡兰畦意志坚决,最终迫使丈夫同意了她的要求,成为黄埔军校历史上仅有的213名女学员中的一名。
在黄埔军校,她学习、训练刻苦,又结识了许多革命人士,比如恽代英、赵一曼等,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本来思想进步的她要入党的,但由于她的丈夫陈梦云是国民党将领,受到了影响。当时赵一曼让她同陈梦云脱离关系,但她认为陈梦云毕竟也是革命的,她没有理由选择同丈夫分开。她因此没有能够入党,这对她的一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之后,胡兰畦和陈梦云尽管为革命做了很多工作,但最终两人还是因为政治倾向等问题而分道扬镳。
(五)胡兰畦与宋庆龄
同陈梦云离婚后,胡兰畦于1928年被革命行动委员会派到江西开展活动。但此时国共分裂,胡兰畦被国民党反对派逐出江西。此时,她接到江西省政府派她到德国考察的决议,她有了出国的机会。
胡兰畦到德国跟何香凝住在一起,因此她又结识了宋庆龄,二人成为至交。胡兰畦在生活困难时,宋庆龄曾给予她很大帮助。后经成仿吾等同志介绍,胡兰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编入德国共产党中国语言组。
1931年,宋庆龄母亲去世,经组织批准后,为了照顾宋庆龄,胡兰畦陪同宋庆龄回国奔丧。
同年10月,宋庆龄通过美国进步记者史沫特莱等的帮助,送胡兰畦再度到德国学习。返回德国后,她却被开除党籍了。当时由于王明、康生等人的“左倾”思潮的错误影响,胡兰畦陪同宋庆龄回国这件事,以及她跟宋庆龄和何香凝等人的亲密接触,成为一些极左人士攻击的对象。胡兰畦尽管对自己被开除党籍一事进行过申诉,但组织并没有真正恢复她的党籍,她没有拿到党证。所以,此后她只有以民主人士的身份进行革命活动。
1933年,德国被纳粹政权统治,希-特-勒大肆镇压革命人士,胡兰畦也受到了波及。当时德国的华侨和留学生成立了党的外围组织“旅德华侨反帝同盟”,胡兰畦担任主席。她在一次反法西斯宣传中被捕,进了监狱。
三个月后,胡兰畦在宋庆龄、鲁迅等人的营救下出狱。随后她离开德国,开始在欧洲各国流亡。
(六)胡兰畦与高尔基胡兰畦在流亡中尽管过着很艰辛的生活,但她一直坚持着自己的革命信念,进行着不懈的革命斗争。在法国避难期间,她在犹太园艺学校当教员。她根据自己在德国住牢的经历,写了《在德国女牢中》一书。其中讲述了纳粹控制下的监狱生活,揭露了纳粹的暴行;在《世界报》上连续发表后,又被译成多国语言,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世界性影响,也使胡兰畦走上了文学之路。当时旅法的中国著名学者如邹韬奋、冯友兰等人,都慕名前来拜访胡兰畦。
不久,胡兰畦也因《在德国女牢中》一书,受到苏联文学界的关注,得到了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的邀请。
到苏联后,胡兰畦受到不仅是文坛,还有政界要人的接见,并且结识了大文豪高尔基。高尔基是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的主持人,他对胡兰畦非常欣赏。1934年8月17日,胡兰畦出席了此次作家代表大会。
8月26日,高尔基在莫斯科郊外的消夏别墅宴请作家代表和外宾。宴席上,高尔基把胡兰畦安排在自己右手第一个位置上,而他左手第一个位置上则坐着莫斯科苏维埃市主席莫洛托夫。高尔基当场大赞胡兰畦的文学成就,并说她:“这是一个真正的人!”
之后,在高尔基的建议下,莫斯科市苏维埃政府解决了胡兰畦的生活问题,还为胡兰畦在普希金广场分了一套住宅。
1936年6月,高尔基去世,胡兰畦被选入高尔基治丧委员会。在举行葬礼那天,斯大林等领导人,为高尔基抬着灵柩;而胡兰畦则和高尔基的儿子一起,手捧着高尔基的遗物,为他执拂(即牵引灵柩)。
次年,抗战爆发,胡兰畦回到祖国,参加了抗日战争。1937年10月5日,她在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开办的女工补习学校中,招了10个女青年,组织了上海妇女战地服务团,走向抗日前线。此举受到了何香凝的赞叹和鼓励。
胡兰畦率战地服务团先后辗转了8个省,在抗日各战区进行战地救护工作,并宣传动员老百姓支持抗日。她组织了担架队、运输队,上前线救护伤兵,运弹药,还帮助老百姓在前沿阵地抢割水稻等。
同时,她又拿起笔,积极进行抗日方面的文学创作。比如淞沪战役中的东林寺战斗,我军打得十分顽强,最后只剩下排长和班长两人,还是同敌人死拼。子弹打完了,就抓起一把铁锹砍向敌人。胡兰畦把这个故事进行加工,编写成剧本《大战东林寺》,在前线慰问演出,产生了很大反响。她还到战地亲自采访,写下了不少优秀的战地通讯。
1939年夏,胡兰畦来到重庆。鉴于她在抗日战争中的优秀表现,蒋介石给她发了一个委任状,任命她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少将指导员,成为中国近现代第一位女少将。
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不少人对此颇有微词,“胡兰畦是个女的,任公委她做少将,这怎么行?”时任军事委员会领导的李济深如此回答:“正因为她是一个女的,很多人才大惊小怪。但拿她参加革命的历史来说,她要是个男的,中将都当上了!”
(七)胡兰畦与陈毅胡兰畦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她的感情经历也是坎坷曲折、丰富多彩的。她先后同杨固之和陈梦云两次结婚,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她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却是同陈毅将军的恋情。
理论上,胡兰畦和陈毅是真的很相配,是那种真正的才子佳人式的完美“搭档”。然而,造化弄人,他们最终没有走在一起,胡兰畦的爱情以悲剧告终。
胡兰畦和陈毅其实很早就有了交往。1922年,陈毅从法国求学回来,担任了重庆《新蜀报》的主笔。那时的陈毅才21岁,英俊潇洒,才华横溢;而胡兰畦也是21岁,更是一位红颜才俊,两人互为欣赏,十分投合,撞出爱情火花在所难免。但当时胡兰畦还没有彻底摆脱丈夫杨固之的纠缠,和陈毅失之交臂。
之后的陈毅一直在苏区进行战斗,和胡兰畦难以相见。1927年4月,胡兰畦同陈毅有一次会面。当时陈毅约胡兰畦在武汉黄鹤楼的一个饭馆吃饭,也只是谈工作问题,因为那时胡兰畦已经是陈梦云的妻子看。陈毅是关心胡兰畦的入党问题。胡兰畦因为丈夫是国民党军人,而没有被黄埔军校女生队党小组负责人赵一曼允许入党。为此,陈毅还找过赵一曼为胡兰畦说情,但还是没有被组织批准。不过陈毅一直很关注胡兰畦。
后来汪精卫解散了武汉黄埔军校,在中共党组织的争取下,武汉黄埔军校被改编为张发奎(北伐名将)第二方面军的教导团。1927年8月,教导团东征讨蒋,部队出发前一天,陈毅特地从武昌赶到汉口,向胡兰畦辞行,谁知两人这一别,竟是10年!
这期间,陈毅先后两次同肖菊英、赖月明结婚(详见“说历史的女人第1495和1498期)。而胡兰畦同陈梦云离婚后却没有再嫁,她的内心深处一直为陈毅留着位置。
1937年底,胡兰畦带领抗日服务团来到江西南昌,终于同陈毅相见了。分别10年后的重逢,令二人唏嘘不已,相互倾吐相思之情。此时,陈毅的第一任妻子已经去世,同第二任妻子也已经离婚,也成了自由身;由于两人有相当的感情基础,于是旧情复燃,而且复燃得蓬蓬勃勃。陈毅还把此事郑重地禀告了父母,一段迟到的爱情似乎要终成正果。
然而,一段美丽的姻缘却不幸再度流产了。
“搅了”这桩姻缘的是新四军的创建者项英。当时,项英和陈毅等在南昌组建新四军。项英和党组织认为,胡兰畦当时的身份留在国民党部队里,继续做统战工作对革命对党更为重要。他告诉胡兰畦:“你要同我们新四军的二当家结婚,党是不会同意的!”
陈毅当然也只能以大局为重。他对胡兰畦说:“马革裹尸是壮烈牺牲,从容就义是沉默牺牲。为了革命,我们就吃下这杯苦酒吧。”胡兰畦同陈毅海誓山盟,定下三年之约:双方互等对方三年,三年之后,若双方都还未婚,就结为夫妻。然后二人泪洒而别……
三年时间转瞬而过。在同胡兰畦失联的情况下,1940年,陈毅同张茜结为革命伉俪,自此白首偕老。而胡兰畦则一直未婚。
胡兰畦离开新四军后,尽管一直不能同陈毅相见,但她一直挂念着陈毅的安慰。由于当时通信不便,她也不知道陈毅后来的婚姻状况。1947年6月,国民党的报纸刊登了陈毅阵亡的消息,还用大幅版面详述陈毅的追悼会,胡兰畦见到后十分伤感。她甚至下决心赡养陈毅的父母,把成都东门外的一处果园、田地和房屋,全部给陈毅父母做养老之用。表达了她对陈毅的一片痴情。
1949年,上海解放后,陈毅当了上海市长。胡兰畦得知陈毅还活着,她喜极而泣,便写信要见他。但当时陈毅已经有儿有女,事情很难办。胡兰畦到上海后,接待她的并非陈毅,而是副市长潘汉年。潘汉年对她说了陈毅的婚姻状况,令苦苦等了陈毅12年的胡兰畦十分失望而伤感。见不到她日夜思念的人,无奈之下,她只有遥祝陈毅幸福了……
时代的原因,让胡兰畦和陈毅这对佳缘最终化为一缕云烟。
后来胡兰畦被安排到北京工业学院,从事后勤工作。然而,命运对于胡兰畦这位传奇革命志士实在不公。中国进入特殊历史之后,她屡次遭难,后来,她的耳朵又被打聋,变得穷困潦倒,达到连买菜都要借钱的地步,比如那时她经常到刘心武家,向刘父借钱……
直到1982年,胡兰畦才被恢复工作,重新入党。晚年在邓先生的支持下,她为中国的老年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享誉国际妇女界。
1994年12月13日,胡兰畦在成都仙逝,享年93岁。这朵坚韧、娇艳的绝世奇花终于凋落了……
胡兰畦为革命战斗了一生,屡遭挫折,百折不挠;在感情上也颇多磨难,但她有情有义,无怨无悔。她曾如此总结自己的一生:“这辈子只知道赶着时代的大潮走,在浪尖上奔啊、跑啊,有时被礁石碰得头破血流,也只能独自舔着流血的伤口……”
胡兰畦先生对得起她93岁的漫长人生,唯一遗憾的恐怕就是她和陈毅元帅的没有结果的爱情了。最后,咱们用陈帅曾为他的所爱胡兰畦做的《幽兰》结束吧:
幽兰在山谷,
本自无人识。
只为馨香重,
求者遍山隅。
(文/说历史的女人·花无去)
参考资料:《陈毅传》《你应该知道的胡兰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