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同行却不同盟?两国有更长远目的,与北约
时间:2021-01-06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百年不遇的疫情给国际形势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加快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中俄关系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影响和其他因素的干扰,伴生出强大内生动力和独立价值。就在中俄关系愈发紧密的时候,不禁有人要问:"中俄是否会进一步加深彼此的关系,从而结成军事同盟?"
近日,在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年度记者会上,俄驻华大使安德烈就"中俄能否结成军事同盟"一事亮明态度:"对中俄两国来说,军事政治联盟未必是最优状态,它不合乎中俄友谊的精神。由于中俄友情十分牢固,双方在部分领域的合作已超过了'军事联盟'的概念"。
不难看出,俄罗斯方面似乎更加认可"中俄关系应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不该被军事同盟所束缚"这一观点。事实上,两国也正在朝着这一方向发展,早前中国和俄罗斯将《相互通报发射弹道导弹和航天运载火箭协定》延长10年,这体现出双方维护两国、两军关系稳定的强烈意愿,并意味着中俄愿意继续把自身的某些核心机密信息向对方公开,有增进军事安全、战略互信和避免战略误判的积极意义。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这种结伴不结盟的关系? 首先,结盟关系中的"盟"并非欧盟、东盟以及非盟的"盟",其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设立假想敌以及是否具有开放性",北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二战后,北约是西方阵营在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也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对抗苏联而结的"盟"。从这种性质来看,中国不会为了发展而设立假想敌,与俄罗斯"结盟"也只能成为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并不会成为现实。
其次,"结伴"指两国或两个国家集团之间以谋求政治、经济和安全的共同利益为目标,不针对第三国的相互合作、平等互利的新型国家关系。回顾历史,中国一直奉行的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并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策略,"伴"这个词恰好符合中国与俄罗斯如今不需要结立军事同盟的关系。
其实单从字面的意思上看,我们就能明显地区分开"结盟"和"结伴"的关系。如要更简单地来讲,那就是"结盟是'找敌人'的旧国际关系思维,结伴是'交朋友'的新型国际关系思维。"有关专家指出,可以把"结伴不结盟"理解为"中国在原则上与西方不一样,中国不主张单边主义和一家独大"。如此一来,中俄关系就更加容易被大众理解的同时,也应证了此前俄总统普京的话,即从中俄两国如今关系的紧密程度上看,已经无需建立所谓的军事同盟了。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时期,中俄关系在趋于稳定的情况下,需要的不是军事同盟的束缚,而是扩大"朋友圈",并走上谋求和平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