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兴初另有重用,江拥辉提38军军长,开门第一仗
时间:2021-01-08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浴血三八线115:抗美援朝70年70人之谷中蛟
作者:相忘于江湖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以弱胜强的志愿军,失败战役战斗屈指可数。
1951年2月第4次战役第2阶段的砥平里之战,1951年5月第5次战役第3阶段撤退中受挫的180师,但都是输给美军为首的联军,单独输给韩军的只有1次。
1951年11月金刚川,韩6师击败志愿军68军占领金刚川以南地区,但1953年68军成功收复失地。志愿军第二次单独和韩军过招,就是争议很大的“白马山之战”。
1952年10月,因为一个小人物的搅局,江拥辉38军输给了金钟五韩9师。
江拥辉
一、白马山:42军吃亏的“钢铁阵地”在解放大西南的战役中,重庆武隆的白马山之战,是二野11、12军和四野47军141师打开入川通道的关键一战。但此半岛的白马山,非彼重庆的白马山。
白马山,位于三八线中部、铁原西北10公里的药山洞地区,沿西北—东南走向3公里,山下是驿谷川,东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南面通往汉城、铁原,山势形同卧马,故名“白马山”。1951年秋季攻势,联军从42军手中夺回白马山,构筑了坚固的工事。
由于美军航空兵的助阵,反击的42军吃了大亏,伤亡423人仅歼敌30余人,韩军将白马山自诩“钢铁阵地”。不久,第二次战役中获“万岁军”称号的38军与42军换防,在三兵团王近山指挥下,计划突袭金钟五韩9师据守的白马山394.8和281.2高地。
金钟五
二、翟仲禹:万事俱备,只欠开打按照志司命令,38军任务是一次战术反击,争取占领并巩固394.8高地、281.2高地,杀伤敌5000人以上。新官上任的军长江拥辉准备充分,志在必得。
此时梁兴初已出任西海岸指挥部副司令,38军副军长江拥辉出任军长,白马山是他的开门一仗,也是38军抗美援朝的收官之战,江拥辉把任务给了114师。
师长翟仲禹马上开始了紧张备战,114师前身是东野1纵3师,再往前追溯是东北军起义新111师,山东军区滨海支队。师长翟仲禹是山东济阳人,外号“吸铁石”。
刚到东北剿匪时,翟仲禹腿上挨枪就差点截肢,伤愈归队时,上级安排他搭乘运输机回前线,翟仲禹怕伤腿经不起颠簸放弃了,被上级一顿臭骂。没想到飞机起飞一个多小时后因为超载坠毁,翟仲禹大难不死,可四平保卫战一开打,又挨了一枪。
114师提前6个星期开始演练,339团突击281.2高地,340团突击394.8高地,战前恰逢第二批赴朝慰问团来到前线。为了给慰问团报喜讯,江拥辉给114师配备了180多门火炮,17辆坦克,59门高炮和122挺高射机枪,可谓万事俱备,就等开打。
白马山位置
三、金钟五:糊里糊涂接待了一个叛徒按照计划,114师340团10月5日晚2个营800多人潜伏一夜一天,第二天傍晚6点发起突然进攻。可是10月2日,340团7连一个叫谷中蛟的文化教员叛变投敌。
这个谷中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投机者,战前姿态很高,接连写好几份请战书,一定要参加团里的突击队。因为文职人员极少有人担任突击队员,谷中蛟的如意算盘,就是既能给上级留下好印象,还不用真刀真枪上前线冒险,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上级见他如此积极,不便打击积极性,便同意了,这下弄假成真谷中蛟傻眼了。
这个贪生怕死的软骨头,思前想后,最后把心一横,在10月2日趁机跑向韩9师军阵地,当了一个可耻的叛徒。正在开全师运动会的韩9师师长金钟五,从谷中蛟口中得知38军114师的反击计划,立刻加强防御,并增加了9个炮兵营和两个坦克连44辆坦克。
美军坦克第73营主力从铁原驰援,美空军也在第二天出动战斗轰炸机向38军炮兵阵地实施轰炸。10月4日,范弗里特增调美3师调至铁原以南集结,随时驰援。
美军203毫米榴弹炮
四、江拥辉的无奈:永远不变的只有变化突击队员谷中蛟投敌,敌情一定发生变化,打还是不打?
38军军长江拥辉有一些犹豫:打,谷中蛟这个叛徒跑过去,韩9师一定知道一些我军的情况,以不变应万变风险很大。不打,全军准备和演练了一个半月,实在可惜。
10月5日,江拥辉请示三兵团司令员王近山,要求推迟反击时间,重新更改和制定新的作战计划。王近山否决了:你拿这么大的一个牛刀,杀鸡还哆嗦什么?
38军刚换装苏式装备,加上炮兵和坦克,是抗美援朝战场少有的“协同”反击,所以王近山说“杀鸡用牛刀”。江拥辉思量间,志司命令到了:第二阶段反击作战统一于6日开始。江拥辉一狠心,既然突袭打不了,就发动强攻,啃下白马山这块硬骨头。
14师340团按照原计划,2个营800多人的突击队半夜潜伏到阵地前沿。
白马山之战中的韩军
五、谷中蛟: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10月6日傍晚6点,114师突击队发起了进攻,4个连进攻韩9师30团394.8高地,2个连佯攻法国步兵营281.2高地(联军称箭头高地),后续2个连进攻395高地。
谁也没有想到,因为一个小小的叛徒谷中蛟让白马山之战变得异常复杂,“突袭”变成了“强攻”,速战速决的“歼灭战”变成了“添灯油”式的无底洞消耗战。
10月7日,38军投入预备队342团,韩9师投入加强28团,394.8高地几经易手。美空军出动上百架次飞机对进攻部队、补给线、炮兵阵地进行饱和轰炸。
10月8日,38军投入112师334团,攻占白马山。韩9师30团被迫撤出,美空军和数个重炮群反复覆盖轰击,334团非常被动。夜间,韩9师29团夺回395高地。
10月9日开始,双方在白马山开始拉锯战,一直持续到14日。38军未预留更多后备力量,兵力捉襟见肘。相反,李承晚亲自督战,韩9师很快恢复战斗力投入战斗。
连续9天争夺,韩9师投入4个团1.8万人。志愿军38军投入4个团1.5万人,歼敌9400余人,自身伤亡6700余人。10月14日,范弗里特发动“摊牌行动”,战役中心转向五圣山和上甘岭。15日凌晨,三兵团和38军被迫全部撤出白马山的阵地。
38军在白马山铩羽而归,而范弗里特和王近山的较量,在上甘岭地区才刚刚开始。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