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帅在元帅中的排名为何排在徐帅之前?
时间:2021-02-22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共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名,在十名元帅中,罗荣桓元帅名列元帅第七位,排位在徐向前元帅之前,为什么罗帅的名次高出徐帅一位,本文将详解其中真相。
十大元帅的产生是在经历了两年多的综合平衡才产生的结果,1953年上半年共和国军队开始实行军衔鉴定,元帅初评人选既在酝酿中,到1953年12月15日,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增加七人为军委副主席,这一决定,基本上框定了元帅人选,元帅名单此时已尘埃落定,以后仅仅是微调,稍有些出入。53年12月15日经中央书记处决定增加的七位军委副主席为: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这七人的排名加上原来的三位军委副主席朱德,彭德怀,林彪,这十名解放军高级将领在军委的排名就是后来授衔元帅的最终排位。这说明,早在53年12月15日,元帅名单与排序已经确定下来,下一步需要的只是履行法律程序予以通过并授衔了。
在53年的初评军衔阶段,罗荣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部部长,未当选为军委委员,而徐向前则为军委委员,总参谋长。按照原则,在新增的7位军委副主席中,军委委员,总参谋长徐向前理应排在非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的前面,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新增的七位军委副主席人员中,罗荣桓却高出徐向前一位,位在徐向前之前,其中根源在哪里呢?
关于罗帅排名在徐帅之前,我们则要从49年建国后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与委员排名说起。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成立,中央军委由军委主席一人,副主席5人,委员22人组成。其中22名军委委员中,中共方面16人,民主人士6人排位在22名军委委员的最后6位。在16名中共方面军委委员中,排在前十位的为军事干部,第十一至第十六位则为政工干部(含李先念,已转业地方,军队为兼职,红四方面军代表之一)。在军委委员的前十名排序中,前四位是按照各野战军所在的地域位置排序的,贺龙代表了一野(一野彭德怀为军委副主席,贺老总补其在军委委员中的位置),刘伯承,陈毅,林彪三人代表了二野,三野,四野。徐向前做为总参谋长排在各大野战军军事首长之后,位列第五。而原军委副总参谋长,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长叶剑英则紧跟徐总之后排名第六。聂荣臻与高岗做为大军区司令员分列第七,第八。而第九与第十座次则归属华东军区两个副司令员粟裕,张云逸。当时军委委员的排名并非按资历或战功排序,排名规则是按照中共系统内军事干部,政工干部,民主人士三大版块排列的,各版块内的排名一般是根据所在地域划分的。22名军委委员中并无罗荣桓的名字,并非罗荣桓职务或资历不够,罗未入选军委的原因是身体原因,因罗荣桓重病在身并未随四野南征,在京休养。鉴于他的身体状况,中央决定罗荣桓暂时离职休养,他在军委的位置由中南军区第二政委邓子恢接任,中央并任命他为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享受国家领导人待遇。随着病情好转,50年中央任命罗荣桓为总政治部主任,后又兼总干部部部长,虽然罗未入选军委,但他以总政治部主任身份出席军委会议,被中央确定为军委领导人之一。
53年上半年共和国开始进行军衔鉴定工作,在元帅初评名单中,罗荣桓与徐向前均名列其中,为使元帅军衔与军队职务职衔相配,中央决定增补七位元帅人选为军委副主席,在关于七位军委副主席的排名中,由于林彪已于51年提升为军委副主席,他原在军委委员的位置便由罗荣桓顶替,这就形成了罗荣桓顶替林总四野位置排在三野陈毅之后,而位列在总参谋长徐向前之前的排名。同时中央还决定刘伯承与贺龙对调位置。新当选的七位军委副主席的排名确定为: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中央在这次排名中在很大程度上更为看重各军中大佬在军队中服务的经历和对中国革命事业的贡献,经过多方综合平衡,中央决定元帅排名中罗荣桓位列第七,罗帅位列元帅第七是实至名归,功勋所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