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大西南时,国军一上将想起义,为何被刘伯
时间:2021-03-03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1949年年底,渡江战役迎来胜利后,刘伯承和邓小平带领的第二野战军继续向大西南前进,希望能够尽快解放西南的各个省、市、县。解放军势如破竹,逼得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只能慢慢退后。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尽可能减少伤亡,降低战争带来的生灵涂炭,加快解放全中国的步伐,解放军开始号召国民党军队主动放弃抵抗、缴械投降,共同迎来新中国的解放。
图-1949年渡江战役照片
当时很多西南国军将领积极响应号召,率领自己的部下开展起义。像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卢汉等国民党高级将领,先后率兵起义、戴罪立功,受到了解放军的热烈欢迎。
在这些人中,时任国民党第二十军军长杨森也曾主动联系刘伯承,请求参加起义。然而刘伯承却一反常态,直接拒绝了杨森的请求。
明明争取到西南国军将领的起义,能够大大加快解放速度,也能避免很多无谓牺牲。一向有“军神”之称的刘伯承,为何要拒绝杨森的请求呢?难道是有别的目的?
原来早年间,杨森和刘伯承之间,有点“私人恩怨”。
图-杨森
自幼习武1884年,杨森出生于四川省的广安县一户普通人家家里。杨森小的时候家境一般,他的父亲是个武秀才,曾经担任过典史。
小男孩童年的偶像一般都是自己的爸爸,杨森也是一样,看着爸爸舞刀弄枪的样子,觉得非常帅,于是小小年纪的杨森便立志也要学武功,当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虽然杨森家里的条件一般,但供一个孩子读书不成问题。所以小时候的杨森,肚子里也有点墨水。
上过几天学,认识了不少字,学了不少道理。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其实杨森心里还是有自己的一杆秤的。
因为从小有个人“参军梦”,所以杨森自小便努力学习各种武功,练就了强健的体魄。
1906年,24岁的杨森加入了四川陆军弁目队,后又进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
你可别小看这个学堂,它可培养了不少知名人物。刘湘、唐式遵、潘文华等人,就是在这个时候认识的杨森,是一起上学的同学,这几个“同窗好友”还成了后来大家熟知的“速成系”。
那时候谁能想到,这几个人以后会变成四川军阀集团的核心人物呢?
图-四川陆军旧照
少年得志、意气风发杨森从学堂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新军17师任排长,后来因为工作成绩突出,顺利成为了川军第1师王陵基部队任营长。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滇军将领黄毓成俘虏。
在俘虏营,别的俘虏因为害怕而吓得直哆嗦。只有杨森面无惧色,这让黄毓成对他非常有好感,于是便决定把杨森留下,成为了自己司令部的副官。
后来杨森也曾经参加过多次战斗,因为战争失利,逃亡到宜昌后投附在了吴佩孚的手下,任陆军16师的师长,后来又陆续升职,成为了陆军中将、森威将军。
1924年,杨森迎来了自己事业的巅峰期,成为了北洋政府的四川代理人。
图-黄毓成
妻妾成群的四川军阀彼时这个四川军阀倒是意气风发,想着“建设新四川”。当然,人家也不是喊喊口号这么简单,推出了不少新政策:
修建马路,还建立了公共的体育场,成立了通俗教育馆,提倡“朝会”。
这么来看,杨森也算为四川人民作出了不少“贡献”。毕竟能提出这样的口号,有这样治理思路的四川军阀为数不多,杨森也算独树一帜。
然而,有些事听起来多么冠冕堂皇,背地里就有多么恶臭。
当时很多人听到杨森这样的做法,纷纷大加夸赞,甚至表扬杨森是个紧跟时代进步的“文明人”。
然而,只有四川百姓才知道,杨森的做法多么蛮横、不合理。
图-川军旧照
为了追求进步,杨森竟然检查老百姓的指甲,还不让百姓穿长衫,不然就会受到惩罚。
百姓虽然明面上表示接纳,背地里却常常嘲笑杨森,十分看不起这个“代理人”。
还有一件事,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当时杨森高呼反封建,要解放妇女,还带头在四川开展了废除缠足陋习等事情。很多不明真相的人都以为杨森是个尊重妇女,并且真的积极带领妇女走向解放的人。
实际上,杨森却是个好色之徒,家里娶了好几房小老婆!
你知道四川这些军阀中,为什么杨森最出名吗?并不是他有多大的本事,能带多少兵,只是因为他媳妇多!
杨森光公开承认的妻妾就有12人,百姓都称之为“杨府十二钗”。没想到,这么一个天天提倡新政的军人,其实就是个风流将军!
图-军阀姨太太
杨森的老婆多,孩子自然也多,杨森足足生养了43个子女,令人瞠目咋舌。
杨森作为一个四川军阀,还是北洋政府任命的四川“代理人”,家里自然也少不了帮忙做事的人。算上媳妇、孩子、做饭的、打扫卫生的、看家的等等,这么一大家子人可怎么管理呢?
这杨森就想出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办法,那就是实行军事化管理!像管理军队一样,管理自己的后院。
这样荒唐的做法,让很多人都觉得有点难以置信。毕竟,谁会把自己的家当成部队啊?
但自古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就多,大宅院里女人玩的心眼计策,可不比男人们摆在明面上,官场、商场上的少。所以,一户人家人越多,家里的糟心事就越多。
杨森这样的做法虽然有些荒谬,但确实能给自己省去不少烦心事。
正因为老婆太多,当时不少四川百姓都在私下里笑话他:“杨军长,提倡妇女要解放,娶了几个小婆娘!”
看起来思想开明的“杨军长”,骨子里其实还是一副军阀姿态罢了。而这样的人,始终没有得到老百姓的拥护,这也奠定了他最后的可悲结局。
就像琼瑶笔下《情深深雨蒙蒙》中的黑豹子,当时叱咤风云,到处抢女人当自己的姨太太,最后还是因为女人遭了报应,也许真的是善恶因果、报应不爽吧!
图-军阀剧照
出川抗日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各地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虽然杨森一身的军阀做派,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有点“民族大义”的。
杨森积极投身抗日战争,还带着近两万人浩浩荡荡从四川走到海,参加淞沪会战。
如果单论这点,其实杨森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男人了。毕竟在当时的情况下,多少人甘心做了汉奸走狗,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竟然出卖国家。杨森虽然做了不少错事,但他始终没有成为一个帮助外人打自己人的人。
而且不得不说,杨森带着这些川兵抵御外辱的时候,拼命的样子真的令人觉得敬佩。
图-中国最经典对外战役之--淞沪会战
到达上海后,杨森带着川兵跟日军血战五天五夜。要知道,杨森的对手是日军的精锐部队,胜算非常小,可杨森还是带领部下守住了自己的阵地,没有被敌人占到什么优势。最终杨森近一半的人马都在这场战役中牺牲,可谓伤亡惨重。
可也是因为如此,这些川中弟子舍生取义的精神、同仇敌忾的气势,成就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神话”战绩。
由于杨森的队伍实在是太“倔强”,不打赢绝对不罢休,所以当时的人们纷纷说:除了中央军之外,杨森的这队人马,应该是最能打仗的队伍。因为此事,杨森的军事才能得以彰显。
淞沪会战后,杨森被任命为第6军团兼20军军长,晋升陆军上将。更关键的是,杨森因为这件事得到了蒋某人的嘉奖和欣赏,一跃成为了蒋某人的一员“爱将”,可谓仕途一片光明。
如此来看,杨森也是个敢想敢干的热血男儿,而且具有超强的军事能力和天赋。这样的人如果能得到好好的培养,相信也是位非常出色的军事天才。
可为什么当杨森向刘伯承主动请求起义的时候,刘伯承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呢?其实这还要从一段往事说起。
图-刘伯承
两面三刀,不为人齿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分裂成了两派,各个军阀之间为了抢夺地盘,经常发起战争。连年混战的局势,让百姓的生活民不聊生。
为了打倒北洋军阀,结束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为中国人民迎来新的光明,国民政府开始发动北伐战争。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准备开始北伐。
与此同时,为了配合北伐战争,早日让中国的老百姓结束这黑暗的军阀统治生活,重庆地委在中央的安排下,成立了重庆地委军事委员会,并任命杨闇公任书记,刘伯承、朱德任委员。
图-北伐战争
当时国共两党正在合作时期,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重庆地委准备发动“顺泸起义”,从而有力地扼制四川军阀东下危害武汉国民政府,有效打击反动派。
这场有组织、有计划的武装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然而却因为触犯了一些人的利益,得到了对方的疯狂报复。
“顺泸起义”后,整个四川为之震惊,刘湘因为不满这次起义,更担忧日后共产党可能会危及到自己的安全,便率领反动派军阀进行镇压,刘文辉、邓锡侯等四川军阀纷纷对起义部队进行了围攻。
图-刘湘
由于当时形势特殊,敌众我寡,非常不利于我方开展工作,于是刘伯承、杨闇公率领起义部队退到开江县进行整顿。
而就在这个时候,国军将领杨森却突然主动找到了刘伯承。
原本刘伯承就有让杨森投诚起义的想法,如今杨森主动邀约,刘伯承内心十分欢喜,觉得可以做一做这个人的工作。
当时的杨森虽然一身的军阀做派,但打仗的能力和卓越的军事能力,确实让刘伯承青眼不已。如果能够招安如此将帅之才,那么日后作战的胜算自然也高出了不少。
杨森心里也清楚刘伯承的想法,于是假意支持革命,还邀请刘伯承、杨闇公等来到万县,和朱德一起商讨如何对付反动军阀刘湘。
图-1937年春,朱德在延安
然而当起义部队的粮食和弹药供给困难,刘伯承希望杨森能够伸出援手,拉自己一把的时候,杨森却一面敷衍迎合,一边又出卖了刘伯承、杨闇公等中共党员,以此换取自己的高官厚禄。
杨森明里一套、背地里又一套的做法,导致了起义最终失败,并且还导致杨闇公被俘,最终被敌人用无比残忍的方法杀害,丧命于佛图关。
刘伯承虽然也被杨森出卖,但好在刘伯承连夜离开,逃过了敌人的包围圈,保住了一条性命。此后,几经辗转,终于顺利参加了南昌起义。
杨森表现上应和刘伯承,背地里却搞小动作,两面三刀的做法,令刘伯承看清了这个人的人品。
图-杨暗公(1898年-1927年),名尚述、尚达,字闇公,又名琨,重庆潼南双江人
平江惨案前文提到,1937年的时候,杨森带领自己的部下,浩浩荡荡从四川走到了上海,并且以血肉之躯,为中国人民筑起了防护线,同日军殊死抵抗,终于守住了自己的阵地。
然而,上一刻还是个有血有肉,心怀大局,深明大义的爱国将领,下一刻又是一副小人做派。
1938年,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从平江开赴皖南抗日前线。之前刘伯承曾经数次向杨森抛出橄榄枝,却没想到上演了一出《农夫与蛇》的故事。就在大家都觉得就算杨森不愿意投诚起义,最起码也不会明着和新四军作对的时候,杨森干出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
1939年6月,湖南平江县加义镇的通讯处里,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兼湘鄂赣特委书记、新四军高级参谋涂正坤、中共湘鄂赣组织部长罗梓铭等人,正在秘密商量新四军下一步的作战计划时,突然遭到了杨森的袭击,被害者不下千人,这便是举世震惊的“平江惨案”。
图-平江惨案
惨案发生后,刘伯承彻底看清了杨森的为人,深知此人虽然确实是个将帅之才,也有一腔爱国之心,但人品确实劣迹斑斑。
在《诗经·小雅》中有这样一句话:“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用在杨森的身上怕是最合适不过。
杨森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底线,那就是这都是我们自己家的事,关上门我们愿怎么做怎么做,想怎么打怎么打。但是有一点,我们自己再内斗,再不合,也轮不到外人过来掺和,你要是想趁火打劫,那也是不可能的。
可能这就是学武之人骨子里的“道义”,只不过杨森的思想还是有些狭隘,认不清局势,又有几分小聪明,所以才成了一个,既有共仇敌凯,共御外辱的英勇,又有两面三刀,小人做派的人设。
请求起义
1949年,渡江战役结束后,解放军继续进军大西南,希望早日解放西南的各个省、市、区。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解放军开始同西南国军将领做思想工作,试图说服他们主动投诚参加起义,戴罪立功。
当时的国民党早就已经兵败如山倒,大势已去。而解放军势如破竹,胜利在望。只要人不傻,都能看出这个时候怎么选择。
图-国军投诚
所以,不少的国军将领纷纷加入到起义军的队伍中,希望能够戴罪立功。
虽然曾经势如水火,但面对投诚的国军将领,解放军其实非常欢迎,因为这能大大节省时间,加快解放中国的步伐,也能减少战争,保留作战实力。
图-国军投诚
就在这个时候,刘伯承接到了杨森的请求,他也想参加起义。但刘伯承想到之前此人劣迹斑斑的行径,便没有回电,还告诉属下:“你们做你们的起义工作就可以了,不用管这个人。”
杨森左等右等,也没有等到刘伯承的回复,内心焦躁不安。此时的蒋介石早就兵败如山,如果不能早日找到新的靠山,杨森恐怕自己会失势,甚至可能会丢掉性命。
于是当重庆迎来全面解放后,杨森再次找到了刘伯承,这次的事还是一样,请求起义!
不过,杨森还有一个附带条件,那就是必须让自己把所有的财产都运走。得知此事后,刘伯承气得大怒:“我不见他!你们去跟他谈去,转告他,有多少枪支弹药就交多少,其余的不谈。”
图-刘伯承
杨森听到这样的回复,知道自己起义无望,如果继续等着,只会等到自己最不期待的结果。
于是,杨森便和四川军阀孙震一起,辗转乘机飞往台湾,假装没事人一样,继续做蒋某人的“忠实部下”。
靠着自己那套两面三刀的做派,杨森再次得到了蒋某人的“宠爱”,还做到了“总统府上将国策顾问”!
当然,蒋某人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这个总统府顾问,曾经在来台湾前,主动联系过刘伯承,并且想倒戈。不然的话,别说做顾问了,杨森的一条命怕是都难保住。
直到1977年,杨森在台湾逝世,享年93岁,都再也没有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去看看家乡的故土。
图-杨森
都说先做人,再做事。纵然一个人有天大的本事,但他人品不正,空有一身本身,也只能做个被人民所鄙夷、甚至怒斥的人。
想当初,如果在刘伯承向杨森抛出橄榄枝的时候,杨森能够迷途知返,幡然醒悟,选择了正确的人生道路,也许他的人生会驶向另外一个方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