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将徐海东,一家66口惨死,再也没回过家乡
时间:2021-03-22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开国将帅名录》共收录了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重大贡献,在1955~1965年间被授予或晋升军衔的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旨在缅怀他们彪炳千秋的历史功绩、讴歌他们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弘扬他们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其中十大元帅人们都非常熟悉,人们为纪念他们把十大元帅印在字画上,张贴在千家万户中。相对于10名大将,人们就不那么熟悉了。排在第一的粟裕名气十分响亮,几乎不亚于十大元帅。排在第二的徐海东就相对不那么出名了,但他依然是功勋卓越,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徐家七代是窑工
在湖北大别山区,每户人家,不管家境如何,屋里也少不了几件陶器——缸、盆、罐。这种用黄土烧制器皿的方法已流传几千年,不知什么时候起,烧窑人被称作“泥巴人”、“窑花子”。徐海东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泥巴人”家里。
1900年6月徐海东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新城镇徐家桥村,他被人称为“红色窑工”。因为家境贫寒,为了填饱肚子当过11年的窑工,受尽欺压。1925年,有一位家乡籍的共产党员吝积堂从武汉学校回来,向他宣传革命道理。徐海东明白了过去受穷的原因是受军阀、地主压迫,于是秘密加入了共产党。不久他又想学习军事,于是到湖北军阀部队里当兵,参加了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三十四团任代理排长。
因国民党反共,徐海东回到了家乡,被中共黄陂县委任命为农民自卫军队长,参加鄂豫皖边区的黄麻起义。之后,他一路高歌猛进,任过县赤卫队大队长和红军的团长、师长,以勇猛著称,在红四方面军中有“徐老虎“的威名。
枪林弹雨打出的战绩
1925年,25岁的徐海东便走上了革命道路,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在著名汀泗桥战役中,他带领一个排,消灭军阀吴佩孚4个炮兵连,缴大炮12门。由于他作战有功,被晋升为少尉排长。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徐海东奉党组织的指示,离开了北伐军,回到家乡带领徐家人开始土地革命。从1927年到1934年,年轻的徐海东迅速成为了红四方面军的得力干将……
在《档案记忆》中徐海东讲述曾和开国少将詹大南冒着枪林弹雨并肩作战,战争中徐海东的腿还是被一块弹片炸伤了,顿时血流如注,被詹大南和兄弟詹大海背着送至医院急救。
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主力在敌人“围剿“下仓促突围,鄂豫皖苏区陷入危境。徐海东挺身而出,重新组织零散的部队和伤员,重建红二十五军,开始了长征。
徐海东最大的功绩就是带领红二十五军从鄂豫皖根据地一路到达陕北所进行的长征,并且在红军最困难的时候,徐海东拿出了大部分军费支援中央。
红军历经一万多里长征进入陕北后,饥寒交迫,一贫如洗,给养成了一个大问题。无奈之下,毛泽东对后勤部长杨至成说:“我看咱来个穷汉向穷汉借钱吧。”毛主席随即写一个条子交给杨至成:“找徐海东想想办法吧!”徐海东找来经理部长,拿着满打满算的7000块钱,拿5000交给了中央,自己队伍剩下2000块。
徐海东说:“我们是困难,但主席来借钱,说明中央更困难。我们就是不吃、不穿、挨冻受饿,也要支持中央啊!”经理部长二话没说,把5000块钱送到了中央。 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都把这5000块钱看作雪中送碳。毛主席多年之后,还感慨提起这件往事:“那时候,多亏了那5000块钱啊!”
开国大将
徐海东虽然一生征战无数,但却缺席了重要的解放战争,为何能评上开国大将第二呢?其一,徐海东确实有大功,毛主席都曾赞扬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其二,他确实能力强悍,早在其家乡带领徐家一起土地革命时,就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报复,还遭到蒋介石重赏杀绝徐家。其三,1955年授衔时,军衔制定等级为大元帅、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等。毛主席是全国人民武装力量的创建者,在领导全国武装力量进行20余年的革命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雄才大略,居功至伟。享受大元帅军衔这项殊荣是众望所归,然而毛主席却主动推辞掉了,其后邓小平、刘少奇、李先念、谭震林等人也主动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放弃了军位授衔。这样就使得徐海东授衔时排到了大将第二!
1938年8月,他病倒在华北战场上,其后回到延安休养。边养伤还边学习,在这期间他进入了马列主义学院学习。伤势好转后他又继续加入战斗,奔赴华东,转战皖东一带。1940年,旧病复发,再次病倒在皖东战场上。在这之后就一直处于休养期,因此抗日战争胜利,解放战争爆发他并未能参与指挥战斗。直到他去世前还遭到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下,含恨逝世于郑州。
灭族之祸
富贵不归乡,如衣锦夜行。在古代,如果人们当上了大将军,对家乡来说,是一件非常风光的事情。即便是文人墨客也都向往着“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参军打仗,建功立业,可以封侯封王,比读书做翰林可要风光的多。然而对徐海东来说家乡是他的伤心事,自从徐家惨遭国民军的围剿杀害,他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新中国成立后,徐海东自费托人在家乡为牺牲的亲人们修了一个合葬墓,上面刻着元帅徐向前手书的四个大字:"光荣流血"。
徐家的灭族之祸,是从1930年左右开始的,此时的徐海东已经名震四方,成了一个老蒋的国民军军啃不动的硬骨头。敌军一次次想要抓住徐海东,可是却一次次落败,自己损兵折将。蒋介石为捉拿徐海东,四处悬赏,开出了25万大洋的高价,却始终无人领赏。蒋介石气急败坏,一声令下“灭绝徐家”,国民军直接冲进徐家人居住的村庄,见到男丁就杀,女的拉去卖掉……数次围剿中,徐家总计66口惨遭杀害。
这对徐海东来说是不共戴天之仇,解放战争爆发,徐东海倘若身体状况良好自会主动请缨,可惜病魔缠身仇恨无法得报!
英雄千古
徐海东打仗10年,9次负伤,他的每条腿、每只胳膊,胸口、肩膀、屁股……全身共有17个窟窿,8次穿膛而过。从北伐战争、黄麻起义、到创建革命根据地,率部队参加平型关战役,抱病赴抗日前线……徐海东身经百战。然而,这位被授予大将军衔的人,却未能享受到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徐海东人生的最后30年时光,几乎全是在病床上度过的。
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是战斗精神最直接最鲜明的标志,是革命英雄主义的生动体现。有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在革命年代,为革命事业流血牺牲原是寻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在徐海东身上却体现得尤为突出,毛主席都曾说我们党为革命牺牲最多的是海东同志。
逝去的岁月和往日的荣耀已经成为共和国一段永远难忘的历史,这位战斗不已的战士仍旧顽强地前行,他敬献的是一位军人对祖国的赤诚。如今人们纪念先烈,为徐海东徐海东牺牲的亲族建了烈士墓。和平年代的辉煌正是这些英雄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不仅要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生活,更要继承和弘扬革命英雄精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