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女儿去世两任妻子相互指责:究竟什么原
时间:2019-11-27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作者:金满楼
蒋碧薇曾在回忆录中说,在1940年在成都的某次,一个相士曾给她看相,说她生性刚强、女生男相,其性格是“一事不遂,三日不忘”;
相士还说,她不宜早婚,如果早婚的话,不但夫妻不和,甚至将来连儿女都不是她的。
这个相士不知何许人也,不过话却很准。
徐悲鸿与蒋碧微生有一子一女(儿子徐伯阳及女儿徐丽丽即徐静斐),两人一直随蒋碧薇生活。
由于家庭的变故,加之蒋碧薇又与张道藩相恋,其子女先后离家出走,儿子徐伯阳还不顾家庭的反对参加了驻印远征军。
1949年,在蒋碧薇随张道藩赴台湾后,其子女均留在了大陆。
在解放军攻克南京时,女儿徐丽丽到南京参加接收工作时,三过家门而不入。
此时的傅厚岗公馆(原徐家)此时已是人去楼空,而蒋碧微只身去了台湾后,也再未与徐悲鸿和一双儿女有过联系。
直到1978年,蒋碧薇才收到儿子徐伯阳的一封信。
而在回信仅两个月后,蒋碧薇在台北病逝。
据徐悲鸿家的保姆、与蒋碧薇随同赴台的刘同弟说:
“徐先生走的时候,我在台湾,听蒋碧微讲的。
说句良心话,虽然他们夫妻是离开了,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嘛。当然她不讲,我看她那个表情,也看得出来,她说徐先生走了,念念不忘的样子。”
据其形容,蒋碧微说徐先生走了的时候,面色凄然。
事实上,蒋碧微能把手头所有徐悲鸿的东西,哪怕是一张小纸片,也像保存徐悲鸿的画一样保存到晚年,这种做法与情绪,其实也是很复杂很微妙的。
对于徐悲鸿的早逝,蒋碧薇在《我与悲鸿》的后记里说:
“由于他的性格使然,一着错,满盘输,生活即不安定,情绪更感苦闷,于是健康的耗损,严重地戕害了他的艺术生命。
时至今日,我敢于说:如果不是这场恋爱事件所导致的一连串恶果,他在艺术上的成就会更辉煌,说不定他还不至于五十八岁便百病丛生地死于北京。”
从她的意思看,是“小三”(孙多慈)的介入导致了徐悲鸿的早死。
不过,徐悲鸿的后任妻子廖静文却认为:
徐悲鸿的死,是“为了还清她(蒋碧薇)索要的画债,悲鸿当时日夜作画,他习惯站着作画,不久就高血压与肾炎并发,病危住院了,我睡在地板上照顾了他四个月才出院。”
徐悲鸿的两任妻子蒋碧薇和廖静文都出版了关于徐悲鸿的回忆录,在《徐悲鸿的一生》中,廖静文谈到蒋碧微时每出溢恶之词,这也似乎不够厚道。
事实上,廖静文和蒋碧薇连情敌都算不上,因为徐悲鸿与廖静文相识时早已与蒋碧微分居,廖连见到蒋的机会都没有,更谈不上有多少直接的了解。
至于蒋碧薇指责徐悲鸿与廖静文的结合同样很荒唐,此前她与张道藩已是海誓山盟、情书不断,恐怕早已失去指责徐悲鸿的资格了。
比较而言,徐悲鸿的一生非常好学,而蒋碧薇接受的俗文学教育,无甚追求。不过,她虽然读书不多,但有着江南女人的精明强干与自私。
总的来说,蒋碧薇没有什么理想啊温情啊艺术之类的东西,而且心眼很小,如徐悲鸿隐约表达的,她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休想痛快。
在回忆录中,蒋碧薇对徐悲鸿与孙多慈的情感纠葛虽然一直扮演“受害者”的角色,但其实是有些得理不让人。
同样让人同情的,其实也包括是善良的徐悲鸿,他一次次被蒋碧微逼至墙角而不曾回手。
可在蒋碧薇回忆录的影响下,谁又同情过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