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罚站拍照”引争议,质疑老师算干预教
时间:2021-03-23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家长有权质疑教师欠妥的教学管理行为,但家长在参与家校合作的时候,也应遵守基本的边界、尊重教师专业自主的教学行为。
日前,一段老师与家长在班级群内的言语冲突,在网络上引发关注。据红星新闻报道,事发缘由是学校一位王姓数学老师在家长群贴出一张照片,疑似几名学生未按要求完成作业被罚站讲台前。群里有家长表示这种做法不妥,在跟老师沟通的过程中,引发双方言语冲突。
↑群聊显示,家长与老师发生言语冲突此事也引发了网友的讨论。有人认为老师拍孩子罚站照片并发到群里的方式不够尊重孩子,也有人认为家长的沟通方式欠妥,干扰了教学工作。对于此事的讨论,已从是否尊重孩子,延伸到了家长是否应该干预教师的教学工作。
这其实是很有代表性的一起言语冲突事件。日前,《半月谈》也刊文谈到了教师的困惑,高学历家长越来越多,“家长总来指导教学,可都不知道怎么上了”,引发教师群体的共鸣。
具体到事件本身,罚站拍照发群与家长干预教师教学,其实是两码事。学生没按要求完成作业,教师有权行使教育惩戒权,罚站也是可以行使的惩戒手段。但是,拍照发群、公开示众,涉嫌违反“辱骂或者以歧视性、侮辱性的言行侵犯学生人格尊严”的规定,逾越了教育惩戒权行使的红线。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谁愿意自己的孩子因为没完成作业就被“公开示众”?
教师的做法不啻于公开羞辱,确实欠妥,这种做法对孩子自尊可能造成的伤害也是显而易见的。近年来,学生犯一点小错误,就动辄被教师“公开示众”羞辱,引爆家长与教师矛盾的事频繁发生。这也提醒教师,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尊重孩子人格,慎用善用教育惩戒权,尤为重要。
一码归一码,家长有权质疑教师欠妥的教学管理行为,但家长在参与家校合作的时候,也应遵守基本的边界、尊重教师专业自主的教学行为。这是两码事,不应偷换概念、混为一谈。
随着高学历、有主见家长的越来越多,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一定的社会地位,习惯于用自己求学历程中积累下来成熟的、成体系的学习经验去审视、评判教师的教学行为,俨然成为学校教育的“编外教师”。这种情况显然也逾越了家校协同育人的边界,对教师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构成了干扰,让一些教师无所适从。
一些年轻教师被不同声音干扰后,为了迎合学生和家长改变教学初心,变得茫然、困惑、消沉。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既不利于学校正常开展教学,也不利于孩子的学习成长。有调查显示,家长过度干预学校事务,已经成为校长职业焦虑的主要来源,成为教师感觉“压力山大”的主要成因,成为学校发展的阻力。
孩子的教育,学校、家庭、全社会都有责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也是当下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家长有权参与监督学校的管理,但课堂应由教师主导,家长的参与不能异化为过度干预和无理干扰。学校的办学主体地位和办学自主权,教师权益和尊严,必须得到维护。
一方面是期待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家长与教师的责任边界,列出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既不互相甩锅,也不互相越界。另一方面也呼吁家长在教育面前保持谦卑,尊重教师、尊重专业、遵守家校合作边界,给教师教育教学留出更大的空间,让教师可以自主主导课堂。只有这样,方能避免家校纠纷,不断提高协同育人效果。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杨三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