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近东:你公司股价跌了60%;黄光裕:呵呵,你
时间:2021-07-27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1997年,苹果公司销售业绩日益下滑,处于重重迷雾下的股东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居然还会低下头颅再度请乔布斯出山。
2014年,体操王子李宁重新回归李宁公司,在他大刀阔斧的改革之下,一年过后李宁公司就重新转亏为盈,净利润还翻了40多倍。
想不到多年以后,创始人回归公司的事情同样地发生在黄光裕身上,只是彼时迎接黄光裕的不单单是如今日薄西山的苏宁,还有在互联网浪潮中突出重围的京东与拼多多。
01
1985年,这已经是马云第3次参加高考,但这一次他离本科线还差5分;
同年的刘强东还在上中学,黄峥只有5岁大,正在上幼儿园。
彼时已经16岁的黄光裕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被迫辍学跟着哥哥北上内蒙谋生。虽然路途遥远,但兄弟俩很快靠倒卖电器赚到了第一桶金。
只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哥哥便被警察捉走,他们的电器被如数没收,哥哥还被扣上了“投机倒把”罪。
黄光裕没有任何的社会经验,只能回到家中找父亲黄昌义帮忙。
一直以来低调忍让的黄昌义,第一次低下头颅找人疏通关系,然而这招不但没有救出黄俊钦,还把自己也关了进去。
可幸的是,哥哥只被关了81天,便刑满释放。
这一次教训让黄光裕兄弟俩明白,靠倒卖电器赚钱始终难以长久,为了能够合法经营,他们在北京的珠市口东大街盘下了百平门面,并为店铺取名为国美。
那时候正是物质匮乏的时代,家电作为“大件”,价格让很多普通家庭望而项背,像极了当今的奢侈品。
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于空调市场供不应求,供应商为了赚取更多的钱,于是采取“抬高价格”的方式。
但黄氏兄弟反其道而行,他们选择薄利多销,让利给消费者,以图更多的市场份额。
尽管这种经营方式给黄氏兄弟带来了更多的市场份额,然而他们明白要想把国美做大,仅仅服务周边的群体是远远不足的,于是他们到更好的营销模式——打广告。
时间来到1991年,黄光裕找到北京晚报,并以每周800元的低价买了报纸中缝位置,打起“买电器,到国美”的广告。
从此以后,国美这个名号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黄光裕兄弟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不到一年的时间,国美便成为了大型电器商场,与此同时,他们的连锁店也遍地春笋的在各地成立起来。
让黄光裕始料未及的是,在同样的时间里,一个类似的电器品牌正在南方悄悄地发展起来,并在此后的时间里与国美发生一次又一次的交战。
02
1963年,安徽天长万物复苏的时节里,张近东从娘胎中呱呱坠地。
不幸的是,还没充分感受到爹疼娘爱,张近东父母便早早去世,后来照顾张近东的,便是大哥张桂平了。
作为家里最小的儿子,张近东颇为懂事,年少时他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中,并顺利地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
21岁那一年,张近东从南师大顺利毕业,成为高考恢复以来较早的一批大学生,并被分配到南京市鼓楼区工业总公司,未来前程一片光明。
工作之余,张敬东不忘搞一些小副业赚点外快。
他的副业颇为简单,只需要在闲暇之时给别人修修空调,便可以赚个小十万。
1990年,在事业单位待着实在是腻,张近东觉得自己27了也不能这么混日子,于是1990年12月,他在南京宁海路一带租下一个200平的店面,并取名苏宁交家电,还情有独钟地卖空调。
那时候空调就像女人用的高档护肤品,普通人家买不起,但有钱人家付钱的时候眼睛都不眨一下。
张近东毕竟修过几年空调,他明白仅仅卖产品难以立足市场,但如果提供系统化的配送、维修、售后服务,那么便可以在市场当中脱颖而出。
说干就干,他马上组建起300人的团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创业之旅。
很快,在1991年的夏天,南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酷暑。
张近东借着天时地利人和,在当年一举卖出6000万的空调,净赚1000万。
尝到甜头的张近东并不满足于这点苍蝇小利,他明白,在供不应求的环境下,只有牢牢掌握货源,才能拥有市场话语权。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反季节订货。
什么是反季节订货?空调主要在夏季销售,传统的订货模式中,经销商一般会选择在初夏前两到三个月订货。
这样一来,他们可以根据当年天气情况大致预估市场需求量,二来不需要租赁场地大量囤货。
但张近东认为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空调的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如果不提前订货,空调肯定不够卖。
于是他在每年冬季的时候,便和厂家签订订货合同,这样来年的时候,厂家便会给苏宁优先供货,同时批发价格也会给到足够的优惠。
为了提高品牌影响力,1993年,张近东找到南京的各大媒体,高调地刊登了“要想夏天过得好,去到苏宁买空调”的广告,大大地提高了苏宁的知名度。
同时,他还使出让对手致命的杀手锏——价格战,公开承诺:消费者在南京任何商场所购同类商品的价格,如果比苏宁价格低,那么苏宁就全额收购并支付差价!
此话在当时杀伤力极大,苏宁也由此一战成名。
后来,随着空调市场的饱和,张近东也开始由单一产品往综合电器发展,并逐渐往北方拓展市场。
殊不知,此时的北方,正有一名综合电器领域的“独孤求败”等着他去挑战。
03
与张近东举步维艰的经营相比,黄光裕经营国美倒是顺利得多,并没有遇到大本营的集体封杀。
国美涉足的领域不止综合电器,还有房地产行业,兄弟俩在1993年也开始分了家,哥哥黄俊钦接过房地产,弟弟黄光裕则拿下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的国美。
那时候,张近东正在和南京八大商场打着仗,这一仗就好比《倚天屠龙记》里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不过作为“明教教主”的张近东并不需要靠张无忌助自己一臂之力,他自己便能横扫“六大门派”。
从从黄光裕行事风格虽然没有张近东那么稳妥,但他的野心和眼界却丝毫不亚于张近东。
从从1996年开始,随着长虹、海尔、格力等品牌的崛起,黄光裕敏锐地意识到,国产品牌时代已经到来了。
他开始从纯进口商品慢慢发展到以国产与合资品牌为主,再过三年,黄光裕迅速走出北京,迅速向天津和上海两个地方拓展。
但此时此刻的苏宁,才刚刚转型为综合电器销售模式。
苏宁的“北伐战争”路线与国美的“南攻路线”颇为相似,苏宁“北伐”第一站便是北京与天津两地,只不过这个时间点,比国美足足晚了三年。
但黄光裕与张近东的雄霸之争,是2005年南京新街口那场战役。
那是2005年7月22日,国美非常嚣张地在南京举办起开业仪式,国美南京旗舰店,恰恰好开在苏宁总部的对面,两地隔街而望。
7月22日23:20,作为四大火炉之一的南京,夏季尤为炎热。
南京新街口两侧万人空巷,群众把街道围得水泄不通,那些千里迢迢开着车来准备抢购家电的人,已经在道路上找不到停车点了,只能远远地把车搁置好,然后步行千里,在国美南京旗舰店静静地等候着。
国美往往有着“午夜杀手”之称,专门选择半夜时分开业,引得当地人群纷纷打起十二分精神,一点也不敢回家睡觉。
23:24,国美南京旗舰店敲响了开业的钟声,人们像极了决堤的洪水,迅速门店冲去,但门的大小有限,为了避免错过心仪的产品,群众直接挤破玻璃门。
打扮得精致万分的女主人已经顾不得自己的仪容仪表,年迈的大妈也使了吃奶的劲,1.3万平米的门店在几分钟内便人山人海。
除了消费者,还有一群人对彼此开业尤为
一旦某款产品降价了,他们必须立刻跟上,否则白花花的银子便会去到竞争对手的口袋里。
国美来到了苏宁的大本营后,黄光裕还不忘对张近东隔空喊话:
“为南京顾客当两年搬运工”。
张近东面对黄光裕的攻城夺地,回应颇有警告的意味:“用常规武器打,谁也打不死谁,用核武器打,你死我也死。”
但黄光裕向来嚣张惯了,他直接放出豪言:“不排除继续并购苏宁的可能”。
不过黄光裕真正的杀手锏不是价格战,而是资本战。
自从2004年国美从香港上市以后,黄光裕的银袋子多了不少钱,在《财富人生》栏目的采访中,主持人一提到资本这个词,黄光裕开始两眼发光,说道:“资本的力量还是不错的。”
他对资本力量的运用,最明显的便是2007年与苏宁的再一次决斗中。
当年4月,市场上流传着苏宁准备斥资30亿收购北京大中电器的消息,苏宁还派了团队进入大中电器进行财务审核,收购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然而到了年底,事情骤变,苏宁发公告表示停止收购。
第二天,大中电器却成了国美的囊中之物,国美的收购价格居然比苏宁高出20%,张近东再一次被黄光裕野蛮而又霸道的手段震撼。
两次大战苏宁均以微弱的气势落败,张近东以为自己无论如何都击败不了蛮横的潮汕商人,然而事情却在2008年发生了重大转机,这一次,直接把苏宁推上了线下电器商城宝座,这次战役中,张近东不战而胜。
04早在1985年间,黄光裕就通过投机倒把的方式赚了第一桶金,国美日益壮大后,他还是没有放弃这种捷径。
直到2008年,黄光裕被查出犯下非法经营、内幕交易、单位行贿三大罪名,导致最后被判入狱,此次事件标志着在“美苏”之争中,张近东以绝对优势取胜。
按照原来的剧本,张近东横扫对手后,苏宁本可以称霸综合电器领域。
然而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张近东聚焦线下发展的那几年,线上电子商务正在铺天盖地地发展着,一个新的购物模式正在发生悄悄地降临到大众面前。
但张近东仿佛做什么都比别人晚一步,转型综合电器、开拓北方市场、布局线上电商,时间节点似乎并没有赶上最好的时机。
得知自己错过线上电商最佳时机后,张近东仿佛害怕自己跟互联网脱轨,于是大手笔地买买买:
2013年收购PPTV视频网站,2014年收购满座网,2015年投资努比亚手机,2016年收购龙珠TV直播平台,但以上所有的收购,均已告知失败,而且这些项目与苏宁本身业务相关性不大。
张近东的多元化策略,本来无伤大雅,但是2017年与许家印的一顿饭局,疑似最终引火上身。
那正是“全民炒房”的时候,零售大佬主动和地产大佬干一杯交杯酒,酒过两月后,苏宁电器集团就向恒大地产战略投资200亿。
商人之间没有免费的交易,张近东之所以愿意掏这两百亿助力大哥许家印,是赌恒大能够在2020年底上市,自己好赚一笔。
谁不知风向一变,恒大的上市计划流产了,张近东这两百亿回本遥遥无期。
这导致了后面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苏宁要还一笔200亿的短期流动债务,但这几年的多元化战略烧光了不少钱,苏宁集团账面已经捉襟见肘,只能靠出售股份来换掉短期收益。
本来今年2月,苏宁跟深圳国资委谈好了通过23%股份的形式来获得100多亿收益,但到了7月份后深国际宣布退出,148亿收购计划终止。
同时在6月期间,苏宁置业存在30多亿债务未还,司法系统不得已冻结张近东5.8%股票;
就连苏宁易购的老大哥苏宁电器,也被迫减持1000万股自家股票。
而到了7月12日,由于苏宁内部问题频出,张近东辞去董事长一职。
虽然东哥此行为主动辞职,不过他心里很明白,自己无法带着苏宁走向更好的未来了,希望只能放在年轻的人才上。
05
张近东2021年诸事不顺,相比之下,黄光裕虽然算不上意气风发,却还有一个国美,只是如今国美大势已去,股价距离黄光裕出狱后,跌去了60%。
黄光裕坐牢的13年间,虽然国美并没有赶上互联网时代的洪流,然而国内线下市场实力依然不容忽视。
国内在全国700多个城市中,布局近3000个门店。2019年间,在物流并不发达,电子商务普及不足的小县城里,下沉市场成交额增长了60%。
现在互联网红利殆尽,国美的线下市场,无疑是坚实的后盾。
同时在去年年间,京东、拼多多纷纷与国美达成了良好合作,认购国美发行的可转债,快速搭上了互联网的便车。
要知道,京东和拼多多,对苏宁可没那么好,黄光裕坐牢期间,这三家企业打得死去活来。
但刘强东和黄峥还是很给黄光裕面子的,毕竟前者还没发家的时候,黄光裕已经是中国零售业响当当的大哥。
今年2月,国美开发的“真快乐”App横空出世,虽然体量暂时无法与京东、拼多多、淘宝这些平台比,不过相信未来市场上,一定有真快乐的一席之地。
黄光裕于2021年2月16日正式刑满释放,现在有了“真快乐”,他还真的挺快乐了。
而现在愁的那个人,却变成张近东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