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笑,这就是真实的印度(82)看一次笑一天,降
时间:2021-09-07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点击
印巴两国瓦加边境的降旗仪式,网络上流传着不少图片或者视频,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
那是瓦加国境出入口每天傍晚关闭之前的必备节目。
一边是巴基斯坦游骑兵,另一边则是印度边境安全部队。
两边的看台上,则是大批专程赶来捧场的观众,其中有两国的民众,更有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
(因为镜头的关系,这次踢腿印度人似乎略占上风)
华丽的服饰,鸡冠的帽子,威猛的士兵,严肃的表情,凌厉的眼神,夸张的动作,双方踢腿的动作堪称经典,就连握手都要憋足劲试图让对方出丑……
双方的士兵虽然没有直接的肢体接触,但彼此之间吹胡子瞪眼睛,用各种类似斗鸡的舞蹈动作,充分展现自己的力量,以期在观众面前营造压制、震慑对方的表象。
这一切不仅有看点,也有不少笑点,引来无数观众发出高声喝彩。
(看谁手劲大)
但是为何双方要闹这一出呢?
我们回溯一下历史,就会发现这所有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当年的日不落帝国--英国。
时值二战结束不久,独立的浪潮席卷全球。
统治了南亚次大陆200多年的英国人,眼见无可奈何花落去,也只能是顺应潮流,决定放弃这片经营已久的殖民地。
不过英国人向来都是一肚子坏水,为了不让这片大陆上的人民形成一股合力,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分而治之’的主意。
具体而言,就是把殖民地分成两个国家,分别是印度和巴基斯坦。
然后,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划归巴基斯坦。
(你瞅啥?瞅你咋地?)
但在这个过程中,巴基斯坦的国土,被印度分隔成两部分,分别是东、西巴基斯坦,这给日后巴基斯坦的分裂,埋下了隐患。
狡猾的英国人,还故意把克什米尔地区单独拎出来,说是由当地的王公自行决定去留,这就给后来的该地区归属问题,造成了极大的争议,并由此引发三次印巴冲突,至今依旧存在争端。
更可气的是,在此之前的1914年3月,英国人与当时的西藏地方政府,在中印边界上划出一条‘麦克马洪线’(一说此线系1935年英国人伪造),给中国添堵添乱。
三次印巴冲突没能解决克什米尔地区的问题,反而再一次从巴基斯坦身上割走一块肉--
东巴基斯坦从巴基斯坦独立出去,成立了孟加拉国。
(敌情桑巴舞)
从地盘、人口和经济水平来看,印度超过13亿人,298万平方公里,2020年GDP总量2.62万亿美元。
而巴基斯坦人口2亿出头,面积79万平方公里,2029年GDP总量仅为0.26万亿美元,连印度的零头都相距甚远。
无论怎么看,印巴之间的对比都是实力悬殊,更何况印度还有欧美发达国家的靠山。
如果不是巴基斯坦身后有个力挺他的铁杆大粗腿,它早就被印度吞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了。
巴基斯坦比谁都更明白这个道理。
当然,有句话叫‘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虽说不是百分百正确,但有其一定的道理。
国与国之间都是利益至上,民与民之间却会有着同仇敌忾的情绪。
这下你明白了为啥会有‘巴铁’这个词了吧?
宗教信仰的不同,分开建国的割裂,多次战争的伤痕,争议地区的纠纷,在印巴之间已然形成无法弥合的巨大鸿沟。
正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在一时半会儿不能再次开打之际,双方通过降旗仪式上的无声较量,看谁踢腿踢得更高,力压对方一头,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鼓舞己方的士气。
(远看像斗鸡,近看像斗舞。世间万般苦,迟早归尘土。)
(文字原创,每日更新。图片源自网络。欢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