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女皇”邓亚萍的故事:退役后为何不去执
时间:2021-10-09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都知道王楠、张怡宁是“大魔王”,也有人封邓亚萍为第一代“大魔王”,我觉得不太精准,还是叫“乒乓女皇”比较贴切。
毕竟,不是谁都可以连续8年世界排名第1的。
下面一起来看她的故事,这个曾经因身高而被省队拒绝的世界冠军,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中国乒坛第一个大满贯的,又缘何在退役后选择读书、经商的。
01 曾因身高原因,先后被省队、国家队拒收
邓亚萍,1973年2月6日(大年初四)出生于河南郑州市。身高155cm(一说150cm)的她速度快、打法凶狠,她永不服输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她的父亲邓大松曾经是河南省乒乓球队选手)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
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理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她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2年,年仅9岁的邓亚萍在全国业余体校赛区比赛中,获得了乒乓球女单冠军,奖品是一只金色的小骆驼,父母一直为她保存着这座奖杯,因为这是她人生第一座奖杯。
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邓亚萍想进入省队深造。但是,省队的教练们并不看好邓亚萍,因为邓亚萍较矮,在乒乓球比赛中毫无优势,所以她屡次被拒之门外。
事实证明,河南省队后来肠子都悔青了。
邓亚萍曾回忆过这段时光,她说“我们当时就憋着一股劲儿,定下了第一个目标,就是打败河南队。当有了目标之后,就拼命努力,因为是自己要选择的路,所以再苦再累没有任何怨言,最终,我们用了6个月时间就将河南队给打败了。”
经过这次比赛,省队的教练终于开始了解她的实力。这时候河南省省队“不好意思”地提出,想“借”邓亚萍代表省队参加全国的乒乓球大赛,郑州市队也同意了。
果然不出所料,13岁的她不负众望,一鸣惊人,她在“全国乒协杯”(湖南怀化)比赛中获得了团体冠军。在比赛中,邓亚萍的对手是世界冠军童玲,她可是成年人!
1986年10月,河南省队又再次借调邓亚萍,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锦标赛,结果邓亚萍不负众望,她一举夺得团体和个人冠军!
这下,省队的领导们彻底哑口无言了,心里无比后悔当年拒绝了邓亚萍。有个教练提出,让邓亚萍直接转正来省队,市里条件太差了。
可是,此时的邓亚萍被她父亲领走了,省队领导拦都拦不住,因为她父亲的目标是进入国家队。
1988年,15岁的邓亚萍再次获得全国青年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这成功地吸引了一个人的注意,他叫张燮林,是改变邓亚萍一生命运的“伯乐”。
可是,当邓亚萍满怀信心地冲击国家队时,她最担心的事情再次发生了:个头太小,不适合来国家队。
当时,国家队4个教练中有4个反对邓亚萍进来,甚至还有一位女教练说,邓亚萍这样的形象要是出现在国际领奖台上,会有失我们中国运动员的形象!
这么一说,反倒是激怒了张燮林,因为这老爷子也是不服输的人,他非常欣赏邓亚萍,更被邓亚萍加入国家队的决心所感动。
在第三次讨论是否纳入邓亚萍进国家队的会议上,他在一次比赛上做了详细的记录,并亮出了强有力的数据,以此想证明邓亚萍的实力和潜力,终于说服了其中一部分教练,但是仍然有个教练持反对态度。
后来,决定邓亚萍“职业生涯”的一次关键会议、也是在讨论邓亚萍是否进入国家队的最后1次会议上,张燮林说了一句话,正是这句话改变了邓亚萍人生:
“因为她个子矮,所以她眼里的球总是高高的。”
这句话铿锵有力、一锤定音,终于所有的教练们都同意了。
02 不负伯乐信任,完成史上第一个女子大满贯
1988年11月,邓亚萍正式进入中国乒乓球队。进入国家队后的四个月里,邓亚萍为张燮林“赚足了面子”。
在1988年亚洲杯赛上,邓亚萍在决赛中战胜了汉城奥运会女子单打银牌获得者李惠芬,夺得了女子单打冠军。
1989年,第40届世乒赛,邓亚萍和乔红搭档,首次参加世乒赛就夺得女双冠军,成为国乒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之一。这时,没有人敢质疑邓亚萍的实力,而张燮林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邓亚萍几乎在所有重大比赛中获得了各种冠军,开启了中国乃至全世界乒乓球的邓亚萍时代。
我们来看看她取得的成绩: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邓亚萍作为中国队的绝对主力,夺得女子单、双打两枚金牌。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邓亚萍复制了四年前的奇迹,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夺得四枚奥运金牌的人。
可以说,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邓亚萍几乎统领了各大赛事的单、双打冠军,媒体称这个时期是乒乓球的“邓亚萍时代”。
她也是取得了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女子单打的大满贯得主(中国第一人)。1998年9月,邓亚萍因伤宣布退役 。
邓亚萍在14年的运动生涯中,共拿到18个世界冠军,她在乒坛排名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是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
03 退役后选择读书,开启第二人生
这时退役的邓亚萍开始思考今后的人生,并最终选择去清华大学读书。
她从26个英文字母开始学习,到2001年作为中国运动员代表在申奥现场用英语进行申奥陈述,再到后来申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写出60万字的全英博士毕业论文。
1998年2月26日邓亚萍怀着复杂的心情,飞向剑桥(作为清华大学的交换生)。对她来说,这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却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
她就读的纽汉姆学院是隶属剑桥大学的一所小学院,类似于国内的语言进修学院。这里的学生主要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而邓亚萍是唯一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
刚下飞机的第二天就是开学上课的日子,全班一共9个同学,教室不大。课堂上没什么纪律,讲解方式也很随意,老师一边讲课,同学们一边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这一天,邓亚萍在云山雾罩中上完了课。
生活的环境也不尽如人意。邓亚萍所居住的这个女房东家,距学校太远,而且房费伙食费很高,每月除了要交200多英镑房租,还要交100多英镑饭费,两项合起来每月的支出约合人民币将近5000元。
就这样,邓亚萍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哪怕经过了一两个月,她仍然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但是她拿出了打球时的努力和刻苦,慢慢地终于跟上了步伐。
可以说,邓亚萍每走一步,她都付出了超出常人数倍的艰辛和努力。正是一种不服输的劲儿,让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努力,并取得了超越常人的成就!
留学学习后,邓亚萍回到清华,她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国球的历史及发展》。从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文、以至论文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
“我终于戴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辞。”
从清华毕业后,邓亚萍又走进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原本更喜欢剑桥,那里风景可人,令我心醉。可我还是投奔了诺丁汉大学,因为诺丁汉大学有全英国最棒的外语系。”
这时候,她的研究课题是《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例子用的就是中国女子乒乓球队。因为这些外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中国女运动员的生活和成长经历,邓亚萍选择了这个课题,就是要让外国人了解中国。
在诺丁汉大学上课的过程中,邓亚萍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抢着发言。老师也开玩笑地说,从她学习的劲头就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世界冠军。
一年后,邓亚萍面对严格的考官,用英语宣读了3万5千字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她以翔实生动的材料、清晰有力的论点论述了中国妇女及中国妇女体育的巨大发展和变化。
临场考官的一致结论是:无条件一次通过!
至此,从1997年进入清华大学起,邓亚萍已在校园度过了近六个春秋,并将自己当年的小学“学历”变为研究生学历。
期间,她还作为北京申奥成员,赴莫斯科为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04 爱情一波三折,如今家庭美满幸福
邓亚萍的丈夫叫林志刚,他比邓亚萍要大上三岁,两个人都是国家队的队员,都是不服输、追求完美的个性。
在邓亚萍20岁那年,两个人公开了恋情,队友们都祝福他们,然而上级领导却怕邓亚萍影响到训练,出手干预了这段恋情。
面对这种情况,没名气、没前途的林志刚无可奈何,只好离开了国家队,而邓亚萍则开始了她的乒坛辉煌生涯,渐渐地,两个人渐行渐远,但也没有彻底分手。
而林志刚也在国外打比赛时,因为出色的球技以及帅气的外表,获得了一位外国女球迷的青睐,这位女球迷可以不远万里来到广州看林志刚,没过多久,林志刚便深陷其中。
邓亚萍在得知此事之后,无法容忍恋人的背叛,直接提出了分手,男方也没有说同意,也没有说不同意,两人的关系仍然是若即若离状态。
宣布退役后的4年后,在英国深造的邓亚萍,意外地接到了林志刚从法国打来的电话,曾经初恋带来的甜蜜再一次涌入心头,随后两人更是在剑桥大学再次相遇,重燃旧爱。
在复合的第2年,低调结婚,生下独子林瀚铭。然而孩子国籍的归属却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随后邓亚萍立马在个人社交媒体上,曝出了自己以及儿子的护照,狠狠打了那些造谣邓亚萍儿子是法国国籍的人的脸。
在最近邓亚萍的社交圈里,我们经常看到她在指导儿子打乒乓球。如今十几岁的儿子比她还高一头,乒乓球水平也非常之高,曾获得北京市比赛的冠军。
05 为什么没有进国家队执教?
有人说,在世界冠军挑选男女队的教练时,男队就选刘国梁,女队就要邓亚萍!
其实邓亚萍之所以在退役后没去做中国乒乓球队的教练,是因为她有太多更好的选择!我们来个假设,如果让邓亚萍执教的话,我认为国乒队的提升会很大的。因为她不论是技术还是心里都是很厉害的。
因为她的颗粒进攻打法,可以反手半长胶开创性地创造了进攻型打法,手法多样丰富,拨、弹、拱、磕、挡、挤等运用自如,打过去的球弧线低平、飘忽、怪异。
再加上她凌厉、凶狠的正手进攻,邓亚萍独特的“反手怪、正手快”的打法,称霸女子乒坛多年。所以如果她去做教练,国乒队一定会有一次有质的飞跃了。
但是,邓亚萍的颗粒进攻方法,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学会的,毕竟她的打法难度太高了。基于此,她选择了出国留学,而并没有留在国家队中执教。
另外,不论她再强大,也是有自己的追求的,她后来受到了萨马兰奇的青睐出任国际奥委会的官员,这就是邓亚萍更好的选择了。
总之,我认为她没有执教国家队,就是以上这些因素。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上一篇:国家卫健委:建议家庭存留少量口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