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时间:2023-09-28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图①:9月9日,在山东省东营市吕剧团的舞台上,国际友人在吕剧艺术表演者的指导下,“沉浸式”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剧的魅力。
周广学摄(人民视觉)
图②:7月5日,江苏理工学院的20余名留学生来到江苏省常州寺墩遗址,参观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遗存。
史 康摄(人民视觉)
图③:7月15日,来自西班牙的华裔学生(左二)在四川省遂宁绿然学校学习太极拳。
钟 敏摄(人民视觉)
图④:9月8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漫画节中国馆展区展出的唐三彩玩偶。
新华社记者 赵丁喆摄
图⑤:4月13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活动上,外国友人展示他学习书写的汉字“人”。
新华社记者 金马梦妮摄2023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深刻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彰显了大党大国领袖的天下情怀和责任担当,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9月22日,以“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为主题的2023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论坛在北京举行,近400位思想文化和国际传播领域人士参会并进行深入交流。论坛由中国外文局、中华文化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故宫博物院、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机构指导,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明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要主动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要加强文明对话,促进人文交流、民心相通,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中华文明孕育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文化艺术。恢宏如长城故宫、精美如瓷器丝绸、多彩如唐诗宋词,这些中华民族的独特创造穿过历史长河依然魅力不减,成为国际受众可感、可知的中华文化标识。”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说,正如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所说,“中华文化就像一个宝藏,我想要和大家分享我发现的这个宝藏。”
杜占元表示,中华文明是独具魅力的人类文明代表,是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把钥匙;中华文化蕴含着人类文明的共同价值,也为应对人类共同挑战提供有益启示。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认为,中华文化在当前来讲是非常适应这个时代需要的,我们要传播一个重要的观点——和谐,和是包容,是补充,是相互尊重。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其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建筑风格、民间技艺、传统习俗、医药文化等历久弥坚,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北京大学教授程曼丽说,这些独特的精神文化标志不仅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也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梅谦立来自法国,在他看来,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世界性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
“中华文明的5个突出特性,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渊源与驱动力所在。”原文化部部长、“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蒙说。
王蒙认为,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善于结合优良传统,达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境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本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现代化、全球化是必然的。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有深切的体悟与关切。”王蒙表示,中国对现代化道路模式多样性与自主性的理解,是对世界变局的担当与合理认知,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贡献。
中国当代文学已在世界文学版图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看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当代文学已在世界文学版图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上一篇:“我和我的非洲徒弟们”(见证十年,“一带一路”风华正茂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