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叶挺活到授衔时只有两种结果,要么挤进十
时间:2021-03-04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1955年9月27日,朱德等十位功勋卓著的军事家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成为至今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十大元帅。
十大元帅留给了后人太多传奇故事,人们也据此提出了很多假设。有人说毛主席是当之无愧的大元帅,周总理、刘少奇、邓小平等人也完全够授元帅的资格。有人说陈毅已经离开军队到政府工作了,不应该授衔。有人说凭粟裕的赫赫战功,怎么也该授个元帅才说得过去。当然,说得最多的,还是那些去世得太早的高级将领们,如果他们能活到建国以后授衔之时,能否授元帅军衔呢?
在红军时期,有许多高级将领便牺牲了,比如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红4军参谋长王尔琢、红6军军长黄公略等人。从他们的起点来看,无疑具备元帅的资历,但毕竟后来还有漫长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的发展变化太难假设。
最容易假设的一个人,无疑是北伐名将、新四军军长叶挺。很多人认为,如果叶挺不是过早地死于空难,活到授衔时无疑会挤进十大元帅之列。
据说,周总理就曾对陈毅开玩笑说:“如果希夷(叶挺的字)不死,你们新四军就有两个元帅了。”
陈毅听了这话又去跟叶剑英说:“要是叶挺同志还在,我们就有两个叶帅了。”
叶剑英听了连连摆手,谦虚地说:“要是叶挺还活着,我就当不上这个元帅了。”
支持叶挺授元帅的人认为,叶挺在军中有着极为深厚的资历。
叶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蒋介石、陈诚、薛岳、傅作义等人都毕业于这里,因此当时中国军政两界的很多要员都是他的同学或校友。
叶挺很早便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在军队中屡立战功,职务不断升迁。
北伐中,叶挺率领大名鼎鼎的独立团将军阀吴佩孚打得一败涂地,他本人因此获得“北伐名将”的美誉,他所在的第四军也被称为“铁军”。
1927年,蒋介石与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以后,叶挺作为重要的领导人参与了南昌起义与广州起义。南昌起义时,朱德还属于边缘人物,而林彪、粟裕等年轻人尚未崭露头角。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红军主力被改编为八路军,南方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当时八路军和新四军名义上都接受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统一指挥,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或许是国共两党政治博弈的结果,但这也无疑证明了叶挺在两党都享有崇高的威望,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之时,陈毅只是他的部下。直到皖南事变爆发,叶挺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囚禁,陈毅才接替了他的职务。由此可见,如果元帅中要有一个新四军的代表,那么叶挺无疑比陈毅更加合适。
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叶挺其实不够资格授元帅,理由也十分充分。
首先,叶挺的战功并不突出。除了在北伐战争中的优秀表现以外,叶挺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中并没有太大建树。
三大起义之后,别的高级将领都参与了创建苏区,经历过多次反“围剿”战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而叶挺却缺席了这最为艰苦卓绝的一段时间,自然也没有立功的机会。
后来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但实权其实在副军长兼政委的项英手中,叶挺自己也感觉处处掣肘,英雄无用武之地,多次提出辞职。
其次,叶挺有十多年的脱党经历。广州起义失败以后,叶挺遭受了一系列批判和指责,这些不公正的待遇让他一气之下脱离了中国共产党,远走异国他乡十年,远离了中国的革命事业。
1946年3月,叶挺被营救出狱以后,经过毛主席的批准,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然而仅仅一个月后便遇上“四八”空难,英年早逝。
关于叶挺是否具备授元帅资格的问题,历来争论不休,毕竟这只是一个假设的事情,始终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其实,我们可以从中央军委认定的36位军事家中去寻找答案,因为叶挺便名列其中。
36位军事家是有固定的排名的,叶挺位列元帅之后,杨尚昆、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之前,然后才是十位大将。因此,叶挺是被当作元帅来对待的,只是为了不打乱元帅们的排名,才让他屈居叶剑英之后。
在36位军事家中,建国前就已经牺牲了的高级将领都是排在最后面的,唯独叶挺一个人被提到了前面,由此可见他的地位的确与常人不一般。
总结一下我们能够得知,以叶挺的资历,如果活到1955年授衔之时,要么授元帅军衔,要么干脆不授衔,跟周总理、刘少奇、邓小平等人一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