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器人:产品与渠道,iRobot、科沃斯与石头
时间:2021-09-08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获取本报告PDF版请见文末 出品方/分析师:海通证券 陈子仪 刘璐
行业:渗透率稳步提升,全球格局略有变化行业整体过去十年复合增速17%,APAC地区成长为最大市场。
据euromonitor对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的统计,从2011年到2020年,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从10亿美元成长至4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17%。
APAC市场在中国市场的带动下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一大扫地机器人市场,与北美、西欧二分天下。
渗透率稳步提升,北美市场渗透率仅15.5%,扫地机器人渗透率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我们比较扫地机器人的户渗透率。以发展时间最久的美国市场来看,过去10年总销售量为基数可得其扫地机器人渗透率依然只有15.5%。
且从扫地机器人与直立吸尘器的年销量对比来看,扫地机器人的普及确实仍有较大空间。
中国市场的吸尘器普及时间晚于欧美,因此直立式吸尘器与“一步到位”的扫地机器人在销量上的差异不及美国。
而在2016-2017年米家扫地机器人用激光导航技术引爆行业后,我们认为国内市场的扫地机器人接受度与成熟度与海外在同一水平线。
中资品牌全球份额快速突围,科沃斯及石头份额仅次于IROBOT。
根据iRobot在投资者报告中的数据,2016年小米入局前,全球市场的64%份额归于iRobot,科沃斯占比10%,其余品牌份额基本在3%之下。到2020年全球市场份额已经发生了较大变 化,我们根据石头科技、科沃斯及iRobot的年报数据结合行业数据测算,2020年iRobot依靠其在北美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依然稳居行业龙头,但份额降低至40%。其次即为科沃斯(17%),石头科技(16%),shark(5%),小米(4%)。以石头和科沃斯为首的中资品牌在全球市场实现了极大突围。
扫地机三强的发展历史:不同的成长背景及公司基因
IROBOT:历史悠久的全球行业龙头。
1990年,麻省理工学院的机器人专家怀着让实用机器人成为现实的愿景创立了iRobot公司。
2002年,iRobot推出Roomba扫地机器人。
2005年,iRobot推出Scooba地板清洗机器人,2016年推出Braava jet擦地机器人。
2016年,iRobot通过在上海开设新的办公室,将全球业务扩展到了中国。
2018年推出带有Clean Base自动集尘充电座的Roombai7+,2020年推出搭载PerfectEdge 技术的RoombaS9+产品。
经过30年的发展迭代,iRobot以扫地机和擦地机为核心,形成了各价位段丰富的产品结构。
科沃斯:国内扫地机器人行业引领者。
科沃斯成立于1998年,前身TEK为吸尘器生产制造商,2008年开始扫地机器人产品地宝7系研发成功,此后地宝系列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技术改进。地宝系列产品的推出也意味着科沃斯从传统吸尘器制造商转型进入扫地机器人领域。
2010年科沃斯发布空气净化机器人沁宝A330,2011年推出首款家用擦窗机器人窗宝5系,2016年发布“管家”机器人UNIBOT。
产品线来看,科沃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包括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空气净化机器人、管家机器人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家庭服务机器人产品线以及品类丰富的清洁类小家电产品线,是国内扫地机器人的先驱及引领者。
石头科技:短时间实现快速成长的行业新贵。
石头科技成立于2014年7月,2016年9月公司推出首款产品----小米定制品牌的“米家智能扫地机器人”,2017年9月推出首款自有品牌“石头智能扫地机器人”,2018年3月推出自有品牌“小瓦智能扫地机器人”,截至2020年公司收入中自有品牌占比已达到90%。
公司从依托小米迅速起家,到纯自主品牌驱动增长,是扫地机三强中发展最快的一家公司。
从2020年年报来看,Irobot,科沃斯及石头科技分别实现收入14.3亿美元,72.3亿元及45.3亿元。我们对三家公司收入结构中自有品牌扫地机器人业务规模进行对比。
Irobot从2015年到2020年收入从5.6亿美元增长至14.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99亿元),5年CAGR达21%。
科沃斯2015到2020年收入从14亿元增长至42亿元,5年CAGR达25%。
石头发展历史短但增长速度快,2017年至2020年自主品牌由1.1亿元增长至40亿元,与科沃斯规模相当。
扫地机器人三强:iRobot、科沃斯、石头的比较
产品策略比较:矩阵形布局vs线形迭代
从整体报表看,三家公司出厂价:石头>irobot>科沃斯,但科沃斯的出厂价增速提升最快。石头从自主品牌发展之初即采取了少量精品SKU,主打中高端市场的路线,因此整体出场均价在三家公司中最高。
IROBOT虽然高端机型终端售价引领市场天花板,但其产品矩阵丰富,低端到高端机型均有分布,据公司投资者报告披露,21Q1公司entry level和mid-tier的扫地机器人(终端售价500美金以下)的销售占比达50%+。
科沃斯同样拥有从低端入门到高端的丰富产品线,而近两年来公司在进行SKU缩减及产品结构的向上升级,因此出厂均价也有了明显提升。
淘宝和亚马逊的主销机型反映出三家公司产品策略的异同。
总体而言,iRobot与科沃斯呈现矩阵型,产品SKU丰富,价格带非常宽阔;石头则呈现线形:少量精品SKU,集中在中高价位段市场。
美亚平台石头主销机型价格与iRobot基本位于同一价位段,石头在售机型中没有entry level(200美金以下)的产品。
科沃斯的主销产品价格带落在140-450美金,低于其他两家。而国内电商来看,三家公司主销机型差异不大,石头价格带更为集中在2000元以上。
结论:不同的产品策略没有绝对的优劣,需要与公司的其他战略配合相适应。
如营销投入,渠道策略等等。三家公司不同的产品策略的形成与公司的成长基因,发展阶段有关。我们倾向于认为一个观察维度是发展历史的长短。时间越长,越倾向于丰富产品线形成矩阵。 一个维度是产品属性。产品越类消费电子属性,更新周期越短,少SKU的打法越有效。
渠道比较:扫地机器人的全球市场属性强三家公司的海内外渠道收入结构体现了扫地机器人行业的强全球市场属性。
iRobot有40%+收入来自海外(美国以外地区),石头科技报表口径看,2020年有41%收入 来自海外,科沃斯的扫地机器人业务则有大约30%收入来自海外。
我们认为这背后可能是两大因素综合推动造成的:
(1)产品层面:
国内引领激光导航路线变革,对iRobot主导的视觉导航路线产生较大冲击,综合来看扫地机器人的国内外头部品牌已在同一技术层面竞争;
(2)渠道层面:
国内品牌乘产品东风,在发展早期即出海,切分海外市场蛋糕。海外同样渗透率低,尚未步入成熟市场。
iRobot北美市场龙头地位稳固
iRobot的竞争优势在于北美市场的龙头地位稳固。美国市场是iRobot的利基市场。来自美国收入过去5年持续稳定增长,复合增速达23%。
根据iRobot披露的投资者报告,其2020年在美国市场份额达到75%,占据绝对优势。我们认为结合北美市场线下渠道集中而强大的力量,iRobot作为扫地机器人行业的开创性龙头,在北美市场的龙头地位十分稳固。
但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线上渠道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我们认为中资厂商有望通过亚马逊等线上渠道逐步实现从线上到线下,对北美市场的不断突破。
科沃斯稳坐国内一哥,产品出新速度快
科沃斯凭借丰富产品线、营销的强力输出与渠道的多年深耕,在国内市场稳坐龙头位置。虽然自2016年起小米进入市场,到家电龙头美的海尔凭借渠道优势打入中低端产品,再到2020年云鲸凭借一款自清洁产品冲入扫地机销量四强,国内的竞争环境在不断加剧,科沃斯龙头份额亦有所丢失,但其依然凭借多年积累稳坐国内一哥。
2021年3月即紧随云鲸推出自清洁产品N9+,我们认为体现了其极快的市场反应能力。而N9+销量的一路领先也佐证了“自清洁”的懒人产品极高的市场欢迎度。
欧洲市场:石头势头勇猛,产品优势带来出海弹性
我们以石头目前海外销售规模来看,结合iRobot对EMEA地区11.6亿美元市场规模的估计,我们估算石头在EMEA地区(欧洲、非洲、中东)市占率超过30%。
我们认为,由于欧洲市场内部市场并非铁板一块,扫地机器人品牌格局相对分散,且有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开拓市场在先,中国品牌的渠道及市场接受度相比北美更高,更利于中国品牌进行各个国家的单点突破。
我们认为对石头而言,以产品力为拳带来规模的快速扩张,欧洲市场仍大有可为,其他海外地区亦有望以相似路径打开市场,海外空间广阔,天高任鸟飞。
结论:主阵地必将互相渗透,产品与技术仍是长期核心要素
三家公司在全球各有其优势市场,iRobot主阵地在北美,科沃斯在国内,石头科技在欧洲。 但基于扫地机器人的全球市场属性与尚为早期的发展阶段,龙头必然对竞争对手所在的主阵地进行相互渗透,因此当下的龙头地位必然受到一定挑战。
结合我们对扫地机器人行业属性的判断:
我们认为扫地机器人产品具备消费电子和小家电的双重属性。作为小家电产品,制造端供给充足的产能、渠道端以线上为主的模式都使得龙头难以在成长期建立绝对壁垒,但其消费电子的属性则使得产品与技术成为行业的核心驱动因素。
因此产品与技术的领先与不断迭代,依然是在全球市场中取得中长期竞争优势的最核心因素。
扫地机器人行业的合理利润水平应该在什么位置?
三家公司报表毛利率较为参差,但扫地机器人毛利率水平均在50%左右:iRobot的毛利率水平基本代表了其自主品牌扫地机的毛利率水平。
石头科技因给米家代工部分的比例变化,整体毛利率有较大提升,到2020年按照米家扫地机15%的毛利率计算,其自主品牌毛利率超过55%。
科沃斯2020年报披露其扫地机毛利率达50.5%。净利率角度三家公司产生了较大分化。
2020年年报,石头科技净利率30%,科沃斯净利率9%,iRobot净利率10%。我们认为这种差异一则源于上述报表毛利率的差异,另则源于费用率的差异。
研发费用方面:
iRobot重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超过10%,2020年研发费用率11%。
我们认为多年深厚的研发投入是iRobot重要的护城河,一则发明专利可进行专利封锁,二则也带来了泳池机器人,安防机器人等品类的延展。而高研发费用率也自然拉低了公司的净利率水平。
销售费用方面:
科沃斯重营销投入,2019及2020年销售费用率均超过20%;石头销售费用投入偏弱,虽然随着自主品牌比例提升其销售费用率逐年迅速增长,但整体水平仍显著低于另外两家。
我们认为这一方面与公司投入风格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少SKU带来的费用投放效率有关。
参考三家公司的净利率水平,我们发现其扫地机器人业务是相对盈利能力较强的家电品类,而基于公司自身的一些特点(iRobot超高的研发费用率带来的高费用率,科沃斯业务复杂带来的毛利率劣势),导致了iRobot及科沃斯的净利率水平显著低于石头科技。
那么石头的净利率会大幅下降吗?我们认为会下降,但不会大幅下降。
首先我们认为国内扫地机器人的研发费用投入不会转向iRobot式的超高研发投入。而就营销费用而言,随着自主品牌规模的不断扩大,石头的营销投入势必加强。但我们认为无论是以公司自身费用投放风格还是目前的SKU数量来看,营销费用的投放都不会过于激进。
因此我们认为公司的未来净利率水平相较2020年的位置可能会有所下降,但这是以费用换品牌与市场的长择策略。
相应的,科沃斯整体净利率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科沃斯扫地机器人业务的净利率弹性有望来源于产品结构向上调整带来的毛利率提升。而在整体费用端,科沃斯则是有望受益于添可的快速成长带来的费用摊薄。添可的发展模式类似石头,目前处于产品爆发红利期,高毛利率及收入爆发带来的规模效应有望给净利率带来极大弹性。
报告总结:(1)看长期:行业渗透率具有大幅提升空间,扫地机器人赛道宽而广。
扫地机器人产品的不断进步在推动其消费者认知及产品渗透率不断提升,而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渗透率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大幅提升空间。
我们认为扫地机器人行业成熟期后的行业销量可超过冰洗,直指空调。
(2)看短期:清洁带来的产品周期与海外需求热度的延续
我们认为自清洁产品将成为行业今年新品的重要升级点,产品有望带来新需求的爆发。背后的根本逻辑是,扫地机器人的渗透提升是“懒人经济”的产物,而以往扫地机向“智能化”的发展目的是为了让机器更聪明,在避障及导航上做的更好。
2020年扫地机器人中云鲸的成功,吸尘器中添可洗地机的爆发式增长,背后一方面映射出中国家庭对拖地功能的极大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对自清洁产品的热烈欢迎。
我们认为今年这些产品的出色表现将成为市场的风向标,清洁电器整体有望迎来自清洁产品的大时代。此外iRobot今年Q2的出色表现(收入同比+31%)也印证了海外需求的持续,石头科技拥有出海弹性。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反复;可选消费需求波动较大。
—————————————————————
请您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出品方/分析师:海通证券 陈子仪 刘璐
获取更多PDF版报告请登录【远瞻智库官网】或点击链接:「链接」
上一篇:大电池解决续航焦虑,四款超值的5000mAh手机,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