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司令的警卫员发现一名乞讨老太,一问
时间:2021-05-25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1950年,西康省军区司令员的警卫员带着一个特殊的命令,来到了福建上杭县才溪乡。原来,他是特地替军务缠身的首长来寻亲的。这个警卫员要寻找的人,便是刘忠将军的母亲林连秀。
对于警卫员来说,福建上杭县才溪乡是陌生的,更何况经过这么多年来的社会动乱,一切早已物是人非,难寻踪迹。
既然是人生地不熟,警卫员也只好挨家挨户去打听刘忠将军老母亲林连秀的下落,但,显然,仅凭零星的信息,很难找对人,问到想要的消息。
或者,再换句话说,战争夺去了太多人的生命,即便是司令员本人,也并不能确定自己的老母亲林连秀是否还健在,而同样的,刘忠将军的母亲林连秀,也并不清楚儿子现在的状况。
音信全无的年代,母亲流落街头乞讨
原来,自从1932年路过家门后,刘忠将军已经18年没有跟家人联系了,真真是:“少小离家老大回”,这音信全无的18年,一切都变得渺渺茫茫,毫无头绪。你若要问刘忠将军为何不回家,答案却是意料之中的。
自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中国经历了八年抗战,日本侵略者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整整八年,烽火狼烟不休,到处都是流血事件,到处都是生死一线的拼搏,那时候的中国,贫穷落后,参战的民众,哪一个不是在一线拼死奋战呢?
但,事实上,自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之后,局部抗战就已经开始了,中国这片苦难的土地,一共经历了十四年抗战,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战争才暂时告一段落。
然而,战争却没有随着日本侵略者的离开而结束。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围攻中原解放区的军队,人数高达30万人。
刘忠将军一直忙于抗战,没有时间回家看望老母亲林连秀,甚至,他不敢写信联系家里人,害怕国民党知道了自己母亲林连秀的下落,以此作为要挟,也害怕母亲林连秀因此受到连累。
因此,尽管刘忠将军十分想念自己的母亲,还是忍住了不去联系,他在心里默默地发誓,只要战争一结束,他就回家去找母亲,母子团聚,好好地孝敬她,补偿自己这么多年的离开,让母亲也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终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1950年,刘忠将军被任命为西康省军区司令员,他觉得自己总算暂时安定下来了,便派自己的警卫员去寻找母亲林连秀的下落。
有人要问了,为什么刘忠将军不亲自回家呢?原来,战争并没有完全结束,国民党的残存军队还控制着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地,还有很多事情等着刘忠将军去处理。
但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便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刘忠将军再也等不及了,他知道,多等一年、两年,自己的老母亲就要多受一两年的苦,一两年时间,谁又能保证会发生怎样的变故呢?
思来想去,他做出了这个折中的决定,让自己的警卫员替自己跑一趟,务必要找到自己的老母亲。而警卫员也明白,无论如何,自己都不能放弃,即便是大海捞针,也要找到首长的老母亲林连秀。
一天,西康省军区司令员的警卫员正在福建上杭县才溪乡的街上走着,他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太太,正在向路人乞讨。
他走了过去,向老太太打听消息,老太太从对方口中听到自己的名字,又听到自己儿子的名字,才知道儿子还活着,而且还成了大人物,一时激动地晕倒在地。
那么,首长的老母亲林连秀怎么会沦落到沿街乞讨的地步呢?其实,这件事情并不难想象,儿子参军以后,家里就剩下老太太一个人,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乱,她越来越老了,又有许多老毛病,生计艰难,本是常事。
加上新中国刚刚成立,战乱还没有完全结束,百废待兴,穷人依然是大多数,而无依无靠的老太太,没了生计,自然也只能去乞讨了。
老母亲坚持要回农村生活
警卫员找到了老太太,立刻通知了首长,刘忠将军把母亲接到了自己的身边,母子俩终于团圆了。为了弥补这么多年缺失的亲情,刘忠将军尽可能地抽出时间来陪伴母亲,哪怕是自己少睡觉、不休息,也要多陪母亲唠唠家常。
一想到母亲这么多年一个人受了那么多苦,缺吃少穿,他就越想把好吃的都孝敬给母亲,带母亲去好玩的地方都游玩一遍,他希望母亲在自己身边安度晚年。但,呆了几天之后,母亲却提出要回农村。
原来,母亲见自己的儿子每天都很忙碌,却总要抽空照顾自己,都没有时间休息,担心影响了刘忠将军的工作,给自己添了麻烦,便起了回老家的念头。
再者,中国有一个词唤作“恋土难移”,说的是老一辈的人在自己乡下那一亩三分地待惯了,总觉得“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
确实,人性总是不愿意接受变化,尤其是老人,哪怕是住在破屋子里,哪怕是乞讨,她也有自己经营了一辈子的社交圈,她在那个圈子里已经习惯了,觉得只有待在那个圈子里,才安全、自在。
很多人都说过,老一辈的人一辈子操劳惯了,停不下来,享不了清福,只有一天不干活,心里就不踏实。这样的情形,确实是存在的。
其实,老人离不开农村,在城里呆不惯,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因为孤独。儿女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纵然儿女孝顺,尽力找时间陪他们唠嗑,他们也觉得,三观不一致,聊不到一处去,聊不到他们内心深处去。
老人家还是喜欢跟老人家聊天,而且还得是跟她们呆了很多年,有过许多共同经历、共同感受、共同话题的老人们。对于老人们来说,只有这样的社交,才能惺惺相惜,才有共鸣,才让她们更有存在感。城市里的新环境,让她们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拗不过母亲林连秀的刘忠将军,也只好托人把母亲送回了农村老家,并且拜托家乡里的父老乡亲,帮忙照顾自己的老母亲。
顾及到母亲的生计问题,此后,刘忠将军隔三差五就会给母亲寄一笔钱。乡亲们知道了此事,也都愿意帮忙照看老太太,隔三差五地跑去看望,帮忙解决各种小问题。
1963年,母亲林连秀逝世,刘忠将军却忙得脱不开身,无奈之下,只得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对着故乡的偏向深深地鞠了几躬,了表孝心,这就是现实的无奈。
再后来,到了1979年,刘忠将军退休了,终于闲下来了。每一年,逢年过节,他都会回到福建上杭县才溪乡上坟扫墓,到自己母亲的坟前祭拜,长时间在母亲的坟前,和她长谈,诉说着自己这么多年来不能侍奉身边的愧疚。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位卑未敢忘国忧,武侠小说里面的乞丐,每天讨论的问题,从来不是自己的生计,而是国家兴亡的大事。而这位流落街头的乞丐林连秀,也是一个有格局的爱国者。
刘忠出生在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一个贫苦家庭,林连秀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女人,因为家里生计困难,12岁的刘忠,就开始做泥瓦匠,挣钱贴补家用,年幼的他,不但要受累,还要不时挨工头的骂。
但是,当她得知才溪乡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为了改变自己和广大农民的命运,为了造福穷人,她让儿子参加了协会。刘忠因此成为了才溪乡农民武装暴动的领导人之一。
当她得知日本侵略者来到了中国的土地上,要侵略中国人,国难当前,她觉得,让儿子参军,去打仗,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
水不平则鸣,有压迫的地方就有反抗,当年的中国人虽然贫苦,但,却一点也不缺少骨气,他们敢于抗争,敢于牺牲,敢于改变世界。
地主欺压了农民,那就打倒地主;侵略者欺负我们,那就赶走侵略者。我们的武器虽然落后,但,人民的力量从来都不曾渺小过。
中国之所以几千年来屹立不倒,就是因为有着千千万万个这样的中华儿女,他们也许没有太多的文化,甚至于可能都不识字,不知道什么大道理,但是,他们却好似天生就明白民族大义一般,而且甘于奉献自己。
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是让自己唯一的儿子上战场,这样的民族责任感,注定了林连秀是一个伟大的女性。
正是因为有了母亲林连秀的支持,刘忠将军才能坚定不移地为革命奋斗终生,把自己的青春与热血,都献给了革命,献给了祖国。
血战湘江,他是侦察先锋
上杭才溪的刘忠(中央苏区第一模范区,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一军团司令部侦察科长)、武平的刘亚楼(红二师政委)、长汀的杨成武(红二师四团政委) ,都是参加长征的闽西子弟兵幸存者。
古人云,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其实,在战场上,重要的准备,除了粮草这样的后勤,还有侦查活动,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指挥员指挥作战,想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最重要的便是得到准确的情报,换句话说,战争的胜利,首先来源于准确侦察,刘忠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存在。
刘忠原本是红二师五团的政委,但是,为了红军长征的顺利,上级任命他为红一军团侦察科长,作为红军的“顺风耳”和“千里眼”,负责率领部下走在最前头,打探军情。
左参谋长对刘忠说:“侦察任务很重,军团司令部决定成立侦察科。你当过团政委,又兼过团长,我相信你能够完成军团首长交给你的侦察任务。”
毋庸置疑,侦察是一种战斗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尤其是在那样一个设备有限的年代,又要面对狡诈的敌人,接到命令的刘忠甚至担心自己能力有限,不能胜任如此艰巨、繁重的任务。
但是,军令如山,军团首长的命令,只能服从,刘忠只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边侦查边学习改进,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获取最准确的情报,完成上面派下来的任务。
刘忠说:“坚决执行命令,但参谋业务不熟悉,在工作中要请参谋长经常指教。”
幸运的是,刘忠的侦查工作做得很好,1934年11月中旬,红二师就已经突破敌人第三道防线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袭道县,急行100公里之后,又拿下一座城池,道县城头飘起了鲜艳的红旗,仿佛在诉说着红军的胜利。
乘胜追击,红二师参谋长李棠萼率五团,紧接着又奔赴湘江,占领界首的各个渡口。而走在五团前头,负责侦察全州和桂林敌情的人,正是刘忠。
当时,数十万敌军在红军的后面和左右围追堵截,而浩浩荡荡的湘江挡在了红军的前面,正是生死攸关的时刻。突破湘江,是林彪、聂荣臻给红二师下了死命令。
27日,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率领红二师,作为开路部队,出其不意地突破封锁线,跨过了湘江,界首至觉山间的渡河点也被红二师控制住了。一军团和三军团的精锐部队也随后渡过了湘江。
原本,红军的中央纵队预计在两天内全员渡过湘江,然而,洋顾问李德犯了一个错误,辎重部队太过笨重了,严重地拖延了渡江的速度。
28日,蒋介石下令,让何键派出4个师猛攻红军的北翼,而原本为“保存实力,避免与红军作战”的国民党桂系白崇禧也参与了进来,要夺回渡河点。
这样一来,半途中的红军就面临着被拦腰斩断的危机,情况万分紧急,一场空前的恶战就此展开。
为了掩护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及红军大部队全部过江,红一军团奉令保卫渡口,红二师在全州附近的觉山打响了阻击战。
11月30日到12月1日,敌机开始对红军轮番轰炸,在重磅炸弹的轮番轰炸中,红军被震得耳鼻出血,敌人疯了似的冲向红军,生死存亡在此一役。
敌人先是猛攻红一师三团阵地,继而转攻红一师和红二师的结合部,敌军包围了红一师三团两个营,红二师也面临被敌包围的险境。红军奋勇拼搏交替掩护,边打边撤。最终,红军8.6万多人,减员到不足4万人。
其实,这场血战湘江的可怕伤亡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早在11月20日,刘忠的侦查队就到达湘江边的界首村,横渡过湘江,21日上午,刘忠的侦查队探实全州的时候,国民党正规军尚未到达。
刘忠冲破重重难关、种种险情,出色地完成了侦察任务,而且特地与率领五团的李参谋长见面,建议他趁国民党正规军还没赶到,马上出发,迅速渡过湘江。
但是,李参谋长不明白“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道理,不懂得随机应变,生怕团指挥部怪罪自己私自行动,执意要听候命令再行动作。
但是,机不可失,刘忠再次建议李参谋长赶紧渡过湘江,但是,红军总部李德的命令迟迟未下,等到李参谋长接到上级命令的时候,国民党中央军前卫已进全州城,这才造成了这次战役的重大伤亡。
上党战役,支援重庆谈判
毛泽东:“晋冀鲁豫军区的任务,首先是消灭进攻上党之敌,除去心腹之患。只有打得好,才能谈得好,你们仗打得越好,我就回来的越快。”
自古战争的胜负,就决定着谈判双方的地位,战场的胜负是双方谈判的筹码。蒋介石一遍约毛泽东重庆谈判,一边派遣军队经同蒲、平汉、津浦三路进攻解放区,共产党军队自然也毫不示弱,在上党地区狠狠教训了国民党。
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对国民党军队作战的第一次大战役,便是上党战役。当时,刘忠将军在386旅,他的任务是攻打长子县城,决死第1旅的第38团,也被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配属给了第386旅。
陈赓问刘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刘忠斩钉截铁地回答:“坚决执行命令!保证完成上级首长交给我们旅的任务!”
386旅的装备很简陋,弹药奇缺,不少步枪仅有子弹数发,新参军的战士只能使用大刀、长矛。相比之下,敌军装备齐全,而且非常擅长防御,据守的工事还是日军多年修筑的。
尽管如此,共产党的军队还是打了大胜战,活捉了对方的军长史泽波,5400余人敌官兵被俘,阎锡山拥有1万多人之众的19军,绝大部分被歼。
除此之外,打了败仗的国民党军队,还有23军、83军等11个师总共约3.5万人,共产党军队缴获了国民党军队的山炮24门,轻重机枪2000余挺、长短枪1.6万余支。
原来,刘忠所在的386旅天刚亮就早早起床,站在桃川东面的山头上观察敌情,还提起进行了充分的战前动员,并且发动群众一起抗战。
开辟豫北根据地,功成名就
1945年的春天,为了解放全中国,解放军向敌占区发起了强大的攻势。3月底,刘忠率领的386旅和4分区的部队集合,一起接受了开辟豫北的作战任务。
豫北地区的伪军头目主要有李正德和张伯华两个,他们都有千余武装。李正德原是大土匪出身,抗战初期,先是伪装抗日,后又叛国投敌,成了济源皇协军的司令,日寇的凶恶爪牙;盘踞在杨庄和毛庄张伯华也是一名铁杆汉奸,这家伙阴险狡诈,也不好对付。
还是那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过侦察科长的刘忠将军很快就找到了切入点,他发现张伯华是伪政府的县长,在日本人和汪精卫比李正德得宠,而李正德的实力又比张伯华雄厚。
一山难容二虎,这两个人都是小人,他们之间自然少不了争权夺利,勾心斗角,都希望对方倒台,自己好独霸一方。
所以,如果刘忠将军各个击破,先打其中一方,另一方肯定做着“坐收渔翁之利”的美梦,只会坐山观虎斗,绝不会出手帮忙。于是,刘忠将军先打张伯华,后打李正德,利用豫北地区这两股伪军之间的矛盾,轻松地消灭了他们。
在贺龙指挥的攻打蒋介石、胡宗南国民党的战役中,刘忠将军指挥的第62军,作为解放军的三把利刀之一,率先行动了,在突破国民党军防线后,向南疾进。
12月3日,第185师、186师也出发了,最终控制了由武都入川的主要交通要道;第184师则击溃敌第739团,又翻越云雾弥漫、终年积雪的安紫岭,忍饥受冻,解放了汶县。
进至汉县后,面对冰封雪盖的摩天岭道路,刘忠将军建议第184师、185师主力改道经碧口、青川向绵阳进军。17日,185师顺利过江,18日进占碧口。
刘忠率军由浮桥通过,随第185师前进,进至碧口。62军184师550团3营正是由摩天岭进川的先头部队。
师长林彬动员道:“从这里往南500里,是横贯四川、甘肃两省的摩天岭,你们必须在那里截住敌人,阻止敌人进入川西平原与胡宗南的主力汇合。这一仗打好了,就为解放军从西路进入四川,完成对胡宗南军队的合围打开了通道。你们要发扬打太原悼马山时连续打退敌人8次冲锋的勇猛顽强精神,紧紧咬住敌人,将敌人歼灭在摩天岭!”
刘忠率领第62军进入四川后,歼敌1万余人,先后解放了雅安、康定、西昌。继而,刘忠又解放了当时的西康省,被任命为西康省司令员。
刘忠能征善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声威远扬的虎将“十军长”之一,1950年7月,刘忠被任命为川西军区司令员,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仪式上,刘忠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上一篇:铁穹系统无法拦截高价值目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