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碳中和:里面有哪些造富机会?将会改变哪
时间:2021-07-27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0.引子碳中和和绿色金融现在已经是全球首要
中国有30/60计划,要在2030完成碳达峰,2060完成碳中和,就意味着我国将要从高碳能源体系向绿色低碳清洁能源体系的转移。这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仅是一次升级,更是一次重构。
这就导致在碳中和发展期间,一些产业必然会被替代消失,另有一些产业会凭空出现。所以不管你是做理财投资的散户基民,还是家里有孩子操心他们未来的家长,甚至于已经工作多年的职场打工人,当国家已经坚定的走上脱碳之路时,产业变革中短期的震荡,长期的更替必然会深刻改变每个人的命运,既然碳中和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财富息息相关,所以值得
为了讲清楚这个历史机遇,我将以这张图作为讲解大纲。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碳中和,接下来,既然要做碳中和,就要搞清楚哪些产业在排碳,会怎样被改造,在这里,我们将逐一分析每一个产业的问题,顺便看看中美在各个产业里的脱碳方案,然后,我们谈谈绿色金融在碳中和中的作用,最后分析一下中美两国碳中和的未来结局。
我们先从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开始,如果对这块内容已经有了解,可以直接看第二点
1.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碳中和是目标,碳达峰是阶段。碳达峰标志着国家的生产制造向着更高级别转移,国家经济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而碳中和是最终结果。
如果我现在问你,哪些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大,你可能立刻想到的是汽车,因为汽车烧油,排放二氧化碳。然而会让你意外的是,连一头牛都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全球养的牛因为打嗝、放屁,每年要排放20亿吨二氧化碳,约占全球温室气体的4%。所以,既然要搞碳中和,势必要升级改造所有高碳排放产业,释放巨量机会,那么,那些产业将受到变动呢?
2.哪些产业在排碳,怎么改?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他的新书《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中,将温室气体排放归为5类生产活动。其中,生产和制造占比31%,电力生产与存储占比27%,种植与养殖占比19%,交通运输占比16%,取暖和制冷占比7%。你看,交通运输只有16%,连五分之一都不到。
目前人类每年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超510亿吨当量,只解决绿色出行,对于碳中和的目标而言,远远不够。想有改善,必须对这五大类高碳排放产业进行深入改造。
接下来,我们花点篇幅,逐一去分析这5大类别,看看这些将要影响你我命运的改变都在哪里。
1) 种植养殖发现问题我们先来看看身边最不起眼,但又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养殖和种植业。养殖和种植为何成了高碳排放产业了?
就养殖来说,目前全球肉牛和奶牛的养殖规模大概在十亿头,通过打嗝放屁排放的甲烷,每年相当于排放20亿吨二氧化碳,约占全球温室气体的4%。这还没完,这些牛除了打嗝放屁还要拉屎,粪便在分解的时候会产生一氧化二氮、甲烷,硫和氨。粪便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中,一半来自牛粪,一半来自猪粪。
就种植来说,种庄稼我们需要使用化肥,而化肥中的氮能被农作物吸收的不到一半,剩余部分要么进入地下水或者地表水中导致污染,要么以一氧化二氮的形式释放到空气里,而一氧化二氮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65倍。
所以综合来看,种植养殖中确实会产生巨量的碳排放。而中美在这方面都已经着手展开研究处理,值得解决问题
就种植中的化肥污染问题,美国正在开发化肥添加剂,帮助植物来吸收更多的氮;而中国在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中也多次强调了绿色生态导向,要求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和产品质量为目标,大力发展新型肥料。
就养殖业而言,为了解决养殖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各国资本已经涌向了人造肉领域。目前已有两种人造肉技术。
1是植物基人造肉;2是细胞培养肉。美国目前有两家企业从事替代肉生产,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而中国目前有两家人造肉企业也正在奋起急追,星期零和珍肉。至于未来养殖业会逐步被人造肉替代,还是科技突变带来养殖业的总体产业升级不得而知,感兴趣的还请大家继续2)电力生产与存储
说完了种植养殖,我们再来看看电力行业。
发现问题目前世界上主流发电靠的仍然是化石能源,我们看一下这个饼图,煤炭和天然气总量占比59%,仍然是用来发电的大头。
只要燃烧煤炭,天然气发电,就会产生二氧化碳。而风能,太阳能虽然是绿色能源,发电容易存储难。
解决问题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中美两国都在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能源替代,二是能源存储。
先来看能源替代。一方面继续用天然气作为化石能源的替代过渡,毕竟在提供相同能量的情况下,天然气相比煤炭和石油能减少53%和33%的碳排放;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推广水电,风能,核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双管齐下,来完成电力的脱碳。
再看能源存储方面。风能,太阳能这些清洁能源都是间歇性能源。什么叫间歇性能源?就是说,有风,有太阳能发电,没风,没太阳就没电;而给是城市供电是需要持续性保证的,老百姓随时打开电灯开关都要有电,那么,怎么能在有风有太阳的时候把电发出来存下来,在用电高峰,比如晚上才输送给城镇居民呢?这就涉及到电力存储。
目前全球有4种电能存储解决方案。
1是电池。美国正在研究的两种电网级电池,一个是液态金属电池,一个是液流电池;中国在这方面进展的更快,2018的时候,首个10万千瓦级电池就已经在江苏镇江正式并网投运,其中储存的电能,相当于一个20万千瓦的中型发电厂一小时发的电,可以同时满足17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
2是抽水蓄能。在有风有太阳能的时候,利用发的电把低位区域的水抽到高山的水库上,在夜晚用电高峰的时候再把水库里的水放出来,回归水利发电。目前美国十大抽水蓄能设施的总储水发电量还不及全国一小时的用电量;而截至2020年底,我国抽水蓄能装机已有3149万千瓦。“十四五”期间,将在新能源集中开发地区和电力负荷中心新增建设抽水蓄能电站装机2000万千瓦以上,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按照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预测,到2030年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规模将达到1.13亿千瓦装机,到2060年将达到1.8亿千瓦装机。中美差异明显可见。
其他两种是热能和氢气的利用,受限于篇幅在这里不做赘述,感兴趣可以看我之后发的文章和
以上为未来清洁能源的发展方向和科技突破后存在的机会,如果感兴趣请多留心相关产业的新闻动向。
3)生产和制造发现问题生产和制造过程里,碳排放的大头是指是水泥,钢材、塑料。每生产一吨水泥,会产生大约1吨二氧化碳;生产一吨钢,就会产生大约1.8吨二氧化碳。
解决问题所以,未来在炼钢和水泥生产领域,要想实现脱碳,就要实现用绿色电力、氢气替代焦炭。中美在这方面,已经有几种解决方案值得留意。
1. 采用新型氢气炼钢替代传统焦炭炼钢;
2. 采用碳抓取技术,就是说从空气中直接抓取二氧化碳,提取其中的碳元素。
3. 把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重新注入尚未使用的水泥。
4)交通运输发现问题碳中和改造还将涉及到交通运输,而不仅限于私家车。这个饼图显示了各类交通运输工具在温室气体排放中的占比。其中,私家车摩托车在交通运输的碳排放中占比不到一半。
解决问题
对于这个分类的解决方案有,新能源汽车替代原燃油汽车,如私家车、垃圾运输车,公交车等;采用氢能燃料电池运输车替代传统燃油长途运输车;使用清洁燃油替代航空煤油,船用燃油等。很明显的,动了石化能源行业的根基,而中石化将如何面对变革呢?公开报道称,“十四五”期间,中石化将加快发展以氢能为核心的新能源业务,在氢能交通和氢基炼化两大领域大力推进氢能全产业链快速发展。拟规划布局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
5)取暖和制冷发现问题全球目前冬季取暖采用天然气、煤炭、燃油暖炉,而夏季制冷普遍采用空调。而天然气、煤炭、燃油暖炉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老旧空调制冷时会有氟利昂泄露,导致地球上空产生臭氧空洞。
解决问题相比于其他类别,取暖和制冷的改造相对容易。取暖可逐步改用燃气锅炉,或者清洁电力锅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制冷可以选用新型无氟空调,这里面可能对取暖制冷行业带来新的改变和振动。
4. 绿色金融在碳中和中的作用意义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说到底,想做碳中和,就要有投资,这就需要用到钱,经专家测算,中国要想实现碳中和,可能需要数百万亿级的投资和持续数十年的努力,而政府直接投资在其中只能占到一小块,更多的还是需要社会资本进入,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作用碳中和是目标,绿色金融是手段和支撑。实现碳中和可以带来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低碳领域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和创业机会,带来经济竞争力提升、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多重效益。
举个例子,目前煤炭行业的就业人数有370万,而可再生行业的就业有436万,超过了传统行业,根据预期,到2025年,可再生行业的就业会翻一番。
绿色金融还会被用以引导产业升级,比如你是个高碳排放的企业,如果你愿意接受脱碳改造,那我就借给你钱,不改就不给你钱。这就要求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必须升级产业制造能力,绿色金融就成了脱碳杠杆,撬动整个产业,不得不向着脱碳的方向去升级。
投资机会在投资方面,绿色金融将会涵盖基金、股票、债券、融资等等方面,大家可以多花点时间,在这里面寻找一下属于自己的机会。但是有一点要提醒的是,切记不要贪猛贪快,碳中和毕竟是一件要贯彻到2060年的投资行为,这里面不缺机会,但也没有太多投机的机会。不贪就不会上当,你贪的是骗子的高收益,而骗子盯上的确是你的本金。
5. 中美碳中和未来的结果目前进度各个国家在气候治理方面,面临同样的三个问题。
首先要有雄心,愿意承诺去能完成;接下来要有目标,在什么时间完成;最后是有清晰的、具体的、可落地实施计划并保证在实施期间政策不受变动。
我们国家制订了30/60计划,把气候治理,环境治理纳入到十四五计划,全国一盘棋,积极围绕产业布局。目前各省市已经提出具体的、可实现计划,并附带确定的完成时间节点。
客观困难
然而,我们要在2030完成碳达峰,时间紧、任务重,目前每年要减排的碳量,已经相当于英国整个国家的碳排量。
英美碳达峰时间比我们早很多,英国之所以能在1973年,最早完成碳达峰,是因为国土面积小,且完整经历了工业革命的周期;美国因为比英国国土面积大,经济和产业结构相对复杂,在2004年完成碳达峰,晚了30年;另外,英美也是靠着全球化,把高碳排放产业转移给了其他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才实现的碳达峰。
而我们国家因为国土面积大,经济体大,国民多,船大掉头慢,为了实现碳达峰,除了节能减排,从源头限制取消一些高碳行业和能源的多样化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发展,依赖科技的创新,也依赖体制机制的创新。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也提到,每一个国家的发展将经历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四个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不同的竞争优势。
那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什么阶段呢?兴业证券在整理中国经济发展相关数据后指出,1981~2017年间,我国主要是由地产、传统基建为代表的投资驱动发展;近年来GDP增速呈下行趋势,呈现出明显的L型,在经济增速趋缓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必将踏上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转型之路。
未来成果虽然起步晚,但是中国在碳中和领域必然会做到发展更快。这是由于我们国家是一党制,相比于美国的两党制,中国政治系统有两个优势:
1.有一个稳定的政治核心,这个核心能够做决策,政策一旦颁布,稳定贯彻执行不动摇。
2.具有强大的执行能力,从而促成政策的及时响应。执行上能够贯彻到底,从中央到地方,落实于行动之上。
相比于中国,越来越多的民主国家,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主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民主,两党制中很难逃脱执政党出政策,在野党唱反调的政治陷阱。反对党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忠诚”的反对党,而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在这样的情况下,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政策推动落实就变得非常困难,这方面美国就是典型代表,而中国则不然。
目前美国国家领导人是拜登,虽然他很坚定的在气候上做文章,但是谁能保证4年后他会不会继续连任,谁又能保证懂王特朗普是否会卷土重来呢?民主与共和,背后实际上是自由派和保守派之间的斗争,也是大财团之间的斗争,还有民粹主义裹挟其内,拜登只有4年的时间,对于碳中和,气候问题治理,拜登的时间还是太少了。中美碳中和之路,其实从决定开始做时,定局早就摆在那里了。
踏遍青山人未老,这边风景更好。
全文完,感谢阅读,欢迎点赞转发!@烈焰童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