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业越来越多,可能给美国经济带来威胁
时间:2019-11-19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在著名的青少年喜剧《老板度假去》(Weekend At Bernie’s)中,老板死后,两名员工以自己的方式处理了他的尸体:给他戴上深色太阳镜,拖着他出席各种派对,让他看起来尽可能像活着一样。
这个假设在喜剧片中足以站得住脚,但它与我们当今经济形势的相似度可能比你想象得更高。
在金融界,需要有人帮助续命的公司被称作“僵尸”:这些公司现有的收入甚至无法偿付债务成本。它们的状况很糟糕,可能已经破产停业。
但是,它们依旧凭借外来的支撑苟延残喘。而且没错,它们就在我们当中活动着。
咨询公司13D Global Strategy & Research的常务董事特雷弗·诺伦对这一现象有长期研究,他表示:“如果一家公司在不继续举债或清理资产的情况下无法履行债务,就是僵尸公司。低利率的持续时间越长,僵尸公司的数量就会越多。”
实际上,根据位于瑞士的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研究报告,在14个发达经济体中,上市公司如今有12%是僵尸公司。Bianco Research的分析指出,标普1500指数中有14%的公司可以被认定为僵尸公司。国际清算银行货币经济部主任克劳迪亚·博里奥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这个比例还只有2%。”
所以,是低利率催生了这些僵尸公司吗?我们可以从银行的角度来考虑:如果你让一家深陷麻烦的客户贷款数百万美元,你是希望承认自己的错误,眼睁睁看着它破产,再核销这些贷款,还是会再给它一些更便宜的贷款,让它活久一点?
僵尸企业的文化就这样形成了。
在利率处于低点而又蓬勃发展的经济体中,这样做无可厚非。毕竟,公司有时就能时来运转,没有人想看到任何公司——以及相关的投资者、岗位和养老金——化为泡影。
不过若是碰上利率提高,或是让董事会每个人都遭受打击的衰退,那些之前“看起来”还不错的公司就会如梦初醒了。
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只是美国。由于低利率属于全球现象,因此欧洲和中国也游荡者大量行尸走肉的公司。
全球僵尸经济的结果就是生产力降低。毕竟,支持一堆半死不活的公司可不是资本主义的运作方式。
博里奥表示:“这可能会在长期内影响生产力的提高,因为僵尸公司的数量提升了,它们占据的资源本来可以投入到生产力更高的其他地方,包括竞争对手那里。”
诺伦表示,活跃的投资者应该回避那些突出的僵尸公司。随便列举几个境况凄惨的公司,例如西尔斯百货(Sears)、玩具反斗城(Toys “R” Us)和巴尼斯纽约精品店(Barneys New York),它们都很明显只是在垂死挣扎。
那消极的投资者呢?如果现在标普1500指数里有14%是僵尸公司,而你又持有指数基金,那你的投资最终会怎么样?
毕竟,众所周知,个体投资者很不擅长在市场危机时期保持冷静和镇定。这是行为金融学的常识。诺伦问道:“如果僵尸公司出现违约潮,投资者是否会干脆把整个投资组合全部卖掉?在经济动荡加剧且持续的严峻时刻,这是一个可能迅速让市场衰退变得更加严重的系统性弱点。”
然而,目前来看,利率正在降低:美联储(The Federal Reserve)最近降息25个基点,这是十年来他们首次决定降息。此举会让僵尸公司获得续命之机,甚至催生一些新的僵尸公司。
不过一旦出现全面衰退,资产负债表上的基础数据就会变得极其重要,公司只有拿出最强劲的业绩才能存活。到那时,你就会精确地得知自己的投资组合里有多少僵尸公司了。
诺伦表示:“这个问题只在于清算会随着时间缓慢发生,还是类似衰退的催化剂推动着它迅速完成。不管怎样,它已经向我们走来了。”(财富中文网)
译者:严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