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领袖|改革引领者习近平
时间:2023-12-27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推进改革。”
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已走过十年历程。在全世界见证下,新时代改革引领者习近平顶住重重压力推进改革,国家和社会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习近平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引用苏轼《思治论》中的这句话直抒胸臆:“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
习近平是一位坚定的改革引领者。他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是一位大国领袖深刻洞察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以战略魄力和远见卓识作出的重大判断。
“记得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的第一站就选择了广东,此举确实意味深长。”曾亲历邓小平视察南方,又陪同习近平在深圳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的陈开枝对往事印象深刻。
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在深圳莲花山公园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
此行,习近平向全党全国发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动员令。回京20天后,十八届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主题就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会上,习近平说出了那句后来被广为传播的话:“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中国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同年,正在清华大学学习的习近平到安徽滁州实地调研包产到户。“当时我记了一本笔记,我还收藏着呢。印象很深刻,因为这是我改革开放以后,接触农村的可以说是改革的第一课。当时就是来学习。”三十多年后,习近平仍记忆犹新。
2016年4月,已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习近平专门来到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小岗村。在“当年农家”院落,他俯身察看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的大包干契约,感慨不已。
1983年,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赵村群众交谈。
上世纪八十年代,习近平在正定任职时力主包产到户,正定因此成为河北省第一批包产到户试点县。刊载于1985年第1期《中国青年》的一篇报道这样描写习近平领导下的“高产穷县”新面貌:“山西省一位县委书记到正定参观,临行前感慨地说:‘这里,听不见人人喊改革,但处处在改革。’”
一路走来,习近平始终坚守“敢想敢干”“不墨守成规”的改革初心。他在厦门实行“放水养鱼”,在宁德倡导“弱鸟先飞”,在福州开创“马上就办”;在浙江提出“八八战略”;在上海力推“长三角一体化”……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敢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这句话出自习近平著作《之江新语》。
2012年,习近平接过历史接力棒时,“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将在地方主导改革的成功经验丰富升华为国家治理方略,带领14亿中国人民共同写下新时代改革这部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有外媒评价,习近平“亲上火线主导改革的负责姿态”,最高层的决心和担当“超出预料”。
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