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准备授毛主席“大元帅”,毛泽东:我这
时间:2021-02-05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朝鲜战争结束后,总参军务部队副部长李平被调到了军衔办公室,开始负责军衔制的具体筹划、军装制式、肩章的设计。
解放军的授衔吸取了苏联授衔的经验,设置了“大元帅”军衔。作为军队中的最高统帅,毛主席授大元帅军衔当之无愧,但是毛主席却并没有接受这一授衔。
1954年秋季,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等人前往礼堂,去参观授衔的样服。
毛主席等人一进门就被李平带到了身穿“大元帅”制服的木制模特前,模特穿着“大元帅”服“威风凛凛”,同行的人都深感满意,唯独毛主席不以为然。
他在模特面前弹了弹烟灰,然后不以为然的说:“大元帅?你靠边站吧!”毛主席的这一番话让周围的人明白了,毛主席对“大元帅”并不感兴趣。
毛主席一语成谶,这套大元帅制服果然“靠边站”了,他并没有接受解放军授予的“大元帅”军衔,还表示:“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衣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啊!依我看,现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评军衔为好!”
毛主席的资历十分老,他曾经出席“中共一大”,在南湖红船上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那是梦开启的地方,那群年轻人坚持心中的理念,在日后发出了时代强音:中国共产党万岁!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主席担任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月薪高达120大洋。
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而且毛主席的地位也是十分显赫的。国民党主席胡汉民与他称兄道弟,蒋介石根本就无法和毛主席相提并论。但是毛主席并没有眷恋在国民党的生活,他的心目中只有广大民众,并且坚持走共产主义的道路。
1927年,他领导了秋收起义,并且带领部队前往井冈山。当时的井冈山苦的不能再苦了,甚至有很多人都对革命产生了质疑,“红旗还能打多久?”的言论开始蔓延全军。
在关键时刻,毛主席一锤定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他的领导下,红军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的思想”,开始一步步走向胜利。
我党一直很谦虚,对外宣传一直都是“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没有毛主席的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一定会破朔迷离,甚至都有可能夭折。
这不是危言耸听,“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事业,这是公认的事情。遵义会议的内容是什么?不就是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吗?如果没有毛主席,那么遵义会议还能确立谁为代表?谁来领导工农红军?
周恩来:我们的对手是国民党,具体的是蒋介石,我在黄埔军校和他处了两年的时间。我知道这个人文武双全,聪明能干,读书很多,又有政治手腕。我们要打败他,就要找一个比他强的人,我考虑了很久,这个人就是毛泽东同志。
从周恩来同志的一席话中,我们能明确的看出周总理对毛主席的高度评价,他认为共产党中只有毛主席能够打败蒋介石,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毛主席没有上过军校,但是他打败了那些所谓的军校高材生,打败了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领导中国革命事业的成功。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凭借着船坚炮利,侵略了中国大半领土。东北沦陷、华北沦陷、南京沦陷、国弱民贫,强敌环饲,这国还有救吗?
我们现在认为是有救的,但是在当时,国民党内部有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必亡”。在关键时刻,毛主席著成了《论持久战》,驳斥“中国必亡论”、“中国速胜论”。
这本书万人传诵、中外一致称赞,到现在都让人赞不绝口。很难想象,当时的毛主席为什么判断如此之准确,或许这就是伟大的战略家应有的本色吧,料敌于千里之外。
抗日战争结束,蒋介石发动内战,而毛泽东领导人民解放军席卷大地,辽沈、平津、淮海、渡江战役,彻底把蒋某人赶到了那个小岛。
建国后,毛主席又拍板了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半岛硬杠“联合国军”,使新中国一战扬名,世界再也不敢小觑中国。
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而如今,这头沉睡的狮子终于苏醒了。屹立在东方,傲视群雄。
新中国成立之后,解放军成为中国的重要军事武装力量,军衔制也开始提上日程。板门店谈判的时候,美军一个个都佩戴了闪亮的肩章,而志愿军为了“平起平坐”,就象征性地安上了军衔。
这一尴尬局面促使军衔制的建立,为了与世界接轨,彭德怀总司令向毛主席发了一封电报,表示:“规定职务识别,在目前战斗中已感必要。”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最终批示全军开始进行干部平级的工作,着手建立军衔制。
1952年的时候,根据军人所担任的职务评定了军官级别,同时军衔、衣服、肩章的设计工作陆续开始。
我军的军衔主要是依照苏联的军衔而设定,苏联曾设定“大元帅”为苏军军衔体系中最高位,解放军也就照搬了过来,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为解放军军衔体系中的最高位。
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主席的功劳十分大,他长期领导军队,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的进程。毛泽东同志被授予“大元帅”军衔是名副其实的。
纵观世界,一国武装力量的统帅都会有特别军衔,比如苏联的“苏联大元帅”、美国的“美利坚合众国特级上将”、纳粹德国的“帝国元帅”。国民党照搬的是美国的军衔制度,所以授予蒋介石为“特级上将”,而解放军照搬的是苏联的军衔制度,准备授予毛主席为“大元帅”。
“大元帅”作为军衔体系中的最高位,只有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国家主席、中共中央军委的毛主席符合条件,但是毛主席曾多次表露出自己不愿接受“大元帅”军衔的态度。
1954年,李平同志被调到了军衔办公室,负责军衔制的有关事宜。为了让此次授衔完美,李平先让人订制了一批样品军服,然后穿到木制模特的身上,佩戴相关的肩章,以供中央领导的审定。
秋季的某一天,毛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等人来到礼堂,准备看看军服样式。李平同志引领他们来到“大元帅”模特的面前,参观大元帅军服。
毛主席敏锐的意识到这身衣服将会是穿在自己身上的,因为只有他有这个资格。不过他不愿意穿这身衣服,所以不以为然的说到:“大元帅?你靠边站吧!”
李平同志以为毛主席就是开玩笑的,但是同行的领导人纷纷意识到了毛主席的心态---毛主席不愿意接受“大元帅”军衔。
授衔前夕,彭德怀、罗荣桓等人向中央提交了授衔方案。为了说服毛主席接受“大元帅”军衔,干部们引用了苏联的例子,说斯大林同志被授予了大元帅军衔(实际上斯大林也没有签署这一法令)。
毛主席不以为然的说:“苏联有的,我们不一定非要照搬。”这话说的多明白,苏联授斯大林大元帅,但新中国不用非要授我大元帅。
毛主席拒授“大元帅”,这可把大家愁怀了,人大常委甚至还专门开会讨论,想要劝说毛主席接受“大元帅”军衔。有人提议:“干脆我们就做主了,只要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决定,毛泽东同志个人不得不遵从决议。”
刘少奇同志说:“人大常委会可以做决定,但是毛泽东同志是国家主席,还需要他下命令才行啊,他不下命令怎么办?”
这一下子大家都愣住了,是啊,毛主席不下命令,那决定也无法通过啊。刘少奇看到大家都沉默了,又说:“你们离他近,可以劝劝他嘛,这次会议就先不作决定了。”
之后授衔干部又去劝毛主席,反复阐述了毛主席应该接受“大元帅”军衔,毕竟毛主席是有大功的。
但是无论他们怎么说,毛主席就是坚决不授,说:“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衣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啊!依我看,现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评军衔为好!”
但是毛主席不授大元帅军衔,并且转头问刘少奇同志:“你在部队里面搞过,你是元帅。”刘少奇同志摆摆手说:“我不要评了。”
毛主席又转过头问:“你们的元帅军衔,还要不要评啊!”周恩来、邓小平两人相继摆了摆手,均表示:“不要评了,不要评了。”
毛主席不要“大元帅”,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不要“元帅”,其他几位同志也纷纷表示:“不要评大将了。”
最初的授衔方案有13个元帅、14个大将,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李先念、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都是参与授衔的。但是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其他几位在地方上工作的干部纷纷表示“不要评了”除了几个特别人物以外,转业到地方上的军人都没有参与授衔,元帅、大将、将军的一下子就少了很多。
毛主席高风亮节,不接受“大元帅”军衔,中央军委、中共中央反复劝说无效后,最后认为毛主席不要军衔也是合理的,所以就没有授毛主席“大元帅”军衔,大元帅的军服就一直摆在三五二二工厂的陈列室。
毛主席不要军衔解决了评衔工作中的很多矛盾,毛主席都不要军衔了,其他人也就不好争了,授衔工作顺利完成。而毛主席的行为被赞誉为“高风亮节”、“虚怀若谷”令人十分倾佩。
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第二次访华时,蒙哥马利元帅就觉得有点奇怪,中共军事最高领袖毛泽东为啥没有军衔?怀着不解的心情,蒙哥马利元帅亲自询问了毛主席。
毛泽东:“他们要给我军衔,我不要。”
蒙哥马利:“主席不想当元帅吗?”
毛泽东:“帅、将、效统统不要。”
毛主席的精神让蒙哥马利十分倾佩,在荣誉面前毛主席坚持自我,不做荣誉的奴隶,一心为国为民,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毛主席是千古第一人的原因吧。
1965年,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度的决定》,废除了实行十年的军衔制度,“大元帅”也就成了历史。虽然之后恢复了军衔制,但是规定上将为最高军衔,“大元帅”被彻底取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