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武:长征的开路先锋,朝鲜战场上的硬汉,
时间:2021-02-06 来源:新闻网 人浏览 -
在开国元勋中,杨成武、杨得志和杨勇,素有“三杨开泰”的美誉,他们战功赫赫,都是难得的将才,是深受国人尊敬的杰出将领。“三杨”中,以杨成武将军年龄最小,是毛主席最欣赏的爱将之一。
杨成武上将
讲述传奇,致敬英雄。今天,我们来一同追忆杨成武将军!
人小鬼大的赤卫队员1914年,杨成武出生于福建长汀县下畲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尽管家中困难,但杨成武的父辈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希望杨成武能够学有所成,靠着知识改变家族的命运。在父亲杨殿华与伯父杨棣华的坚持下,杨成武不仅读了私塾,还考入了长汀福建省立第七中学。
杨成武将军纪念馆
不过,随着“五卅惨案”的爆发,长汀当地也爆发了风起云涌的示威游行。在杨成武的学校,讲授国文的张赤男和教授英文的傅维玉都是地下党员。在张赤男的启发和洗礼下,杨成武成了向往革命的少年,并积极帮助张赤男深入村民中进行宣传活动。
1928年,年仅十四岁的杨成武,便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年,张赤男决定组织武装,成立赤卫队,杨成武和几位思想进步的同学,当即决定放弃学习,追随张赤男。就这样,十五岁的杨成武成为了一名年轻的赤卫队员。
尽管起初的行动比较顺利,但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张赤男领导的赤卫队还是不得不进入丛林里与敌人周旋,时刻面临着被包围的风险。
张赤男烈士,杨成武走上革命的领路人
关键时刻,毛泽东、朱德和陈毅领导的中国工农红第四军进入长汀与郭凤鸣部交战,经过激战,不仅击毙了省防军第二混成旅旅长郭凤鸣,还乘胜占领了长汀县城。
听闻消息,躲在深山的赤卫队返回长汀县城,与红四军建立起了密切联系。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杨成武见到了心中崇敬不已的毛泽东。当时,忙完军务的毛泽东,抽时间前去看赤卫队员们。
当了解到杨成武小小年纪便做了少年武装先锋队大队长时,毛泽东又满怀赞誉地问了杨成武的姓名和读书情况,在得知杨成武已经缴获过两次民团的枪支后,毛泽东当众赞扬道:
“好哇!真是人小鬼大呀!缴过民团的枪,还要剿白军的枪啊!”
在主席心中,杨成武这个人小鬼大的赤卫队员,正是中国革命的希望。同样,这一次与毛主席的近距离接触,成为杨成武将军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蒋桂战争日益激烈的时候,毛泽东等领导人果断决定,趁江西国民党军队北调之际,迅速回师赣南。在离开汀州时,张赤男领导的赤卫队收到了红四军留下的几十条枪。正是凭着这批武器,张赤男等人在汀江两岸的四个县都建立起了赤卫队,编为闽西红军第四、第五军,全称闽西红军第三路军。
红军时期的杨成武
在此期间,杨成武一直积极配合张赤男的工作,出任了指挥部秘书、宣传队中队长等职。经过努力,闽西红军日益壮大,很快发展到了2000多人,拥有1000多支枪,成为一支让敌人不敢小觑的革命武装。杨成武也在战斗中日益磨炼,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小将。
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闽西红军主力1000多人被升编为主力红军,编为红四军第四纵队,同时留下少部分人在闽西坚持斗争。杨成武所在闽西红军,奉命在当地开展游击战争。
到红军长征时,杨成武已经锻炼成长为了一名英勇果敢的“白袍小将”,追随着毛泽东打了许多硬仗,是红军中有名的战将。
1935年8月,红军征服了雪山后,在毛尔盖、波罗子一带集结待命。横在红军面前的,是纵横数百里的草地。当时,中央决定走北出陕甘这一着旗,决心一鼓作气征服摆在眼前的茫茫草地。
长征时期的杨成武
由于草地阴雾腾腾,方向难辨,充满了未知的风险,所以中央决定先派出一支军队在前面引路。担任如此重任的,便是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而担任该团政委的杨成武,便成为了毛主席钦点的开路先锋。
出征前,毛主席亲自在驻地接见了杨成武,详细向他说明了此次任务的重要性,并且叮嘱杨成武要尽量多准备粮食和御寒衣物,同时在沿途做好路标,以便后续部队能够沿着路标前进。
当晚,毛主席还特意将自己的晚饭——六个鸡蛋大小的青稞面馒头——留给杨成武当晚饭。要知道,当时红军粮食紧缺,毛主席为了给杨成武践行,不惜自己饿肚子。不过,在得知这是主席的晚饭时,杨成武再也没有碰剩下的四个馒头,而是谎称自己吃饱了。
红军长征·过草地
8月21日,杨成武部经过连续六天的艰难行军,终于在茫茫草地上踏出了一条行军的道路,成功到达了班佑!正是由于杨成武这位开路先锋及该团战士的努力和付出,才为红军过草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朝鲜战场上的铁血硬汉到达陕北后,杨成武在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团长、独立师师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冀中军区司令员等职,并且在抗日战场上屡建奇功,其中最经典的战斗便是率领所部用迫击炮轰死了日本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
此后,在杨成武在解放战争中同样表现出色,先后率部取得了清风店、张家口、平汉路北、石家庄等战役的胜利。其中,朱总司令更是将石家庄战役的胜利称为“取得大城市的范例”。
当然,要讲述杨成武将军的铁血硬汉形象,他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是绝对绕不开的。
1951年春节前夕,杨成武突然接到命令,奉命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下辖第十二、第十五、第六十、第六十七、第六十八等五个军。随后,因战争形势需要,中央又从中抽调第十二、第十五和第六军,组建第三兵团,先行赴朝。杨成武先后协调第三兵团配选干部、第二次组建第二十兵团领导机构。
待准备就绪后,毛主席亲自为杨成武践行。出人意料的是,这一次毛主席竟破例向杨成武祝酒,而且是接连三次举杯,同时几番叮嘱杨成武等将领。这让杨成武和二十兵团的官兵们充满了斗志!
杨成武率部进入朝鲜作战时,我军已经进行了五次大规模战役,战线基本稳定在了北纬38度附近。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杨成武深彻落实毛主席的战略意图,为配合和谈,坚决不轻易放弃任何一寸土地,转而打起了阵地战。
杨成武(左一)与在朝将领
面对敌人所谓的“夏季攻势”,杨成武根据毛主席不进行战役反击,只进行战术反击的指示,发起多次小规模的反击作战。从1951年8月至9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杨成武指挥军队共毙伤敌军7.8万多人。
在谈判的同时,敌人又发起了所谓的“秋季攻势”,杨成武部与敌军展开了更加激烈的争夺。当时,二十兵团第67、第68军和美国王牌师第7师在三八线阵地上演了一场惊世骇人的惨烈战争。
在第200师的一次战斗报告中,曾有这样一段文字:
21日敌人以5个营的兵力在空军和坦克兵、炮兵的配合下,对我正面发起全线攻击。敌人第一线使用坦克54辆,敌机轮番轰炸54架次,发射炮弹2万多发。一天中,我军共打退敌人29次冲锋,击毁坦克18辆,守住了阵地。
指挥所中的杨成武
战事焦灼的时候,杨成武曾经连续十天十夜没有上床睡过觉,始终将战线牢牢坚守在三八线上。在战斗最惨烈的时候,为了争夺具有战略意义的鱼隐山阵地,杨成武连手中的杀手锏“喀秋莎”战炮团都用上了,经过三天激战,终于拿下了鱼隐山主峰。
可以说,朝鲜战场上的杨成武,一直将出征前毛主席的嘱托牢记心头,真是拼了命在和敌人战斗,真是位了不起的铁血硬汉!
亲自护卫毛主席南巡杨成武作战英勇,心思缜密,是一位难得的将才,而且深受毛主席的喜爱。毛主席六十年代南巡时,曾点名让杨成武陪同。这样一来,这位共和国的大将,又有了一个特殊的任务——护卫毛主席南巡。
在出发前,周总理曾特意叮嘱杨成武:“成武,你出去有两个任务:一是给主席当联络员;二是保证主席的安全,直接同我联系。”
杨成武(右二)护卫毛主席南巡途中
为了保护主席的安全,杨成武一路不敢懈怠。到达武汉后,毛主席原本打算便要下长江游泳。不过,出于安全考虑,杨成武还是先和警卫局的同志们先去试水,暂缓了游泳计划。
不过,杨成武一露面,当地有就人认出了杨成武,并纷纷挤过来来看。尽管杨成武一再强调他们认错人了,自己不是杨成武,可杨成武的大名谁人不知道呢?
经过一番思考,杨成武还是觉得不宜暴露行踪,为了主席的安全,最终还是暂时搁置了游泳的计划。在杨成武如此周密的护卫下,使得毛主席在南巡过程中过得十分踏实。而且,毛主席钦点杨成武陪同南巡,还有一层原因,那就是两人已有了几十年的情谊。
杨成武上将
正如前文所讲的,早在闽西领导红军作战时,毛主席便认识了十几岁的杨成武。这个十六岁便入党的红军战士,后来追随着毛主席南征北战,屡立战功,逐渐淬炼成了一位能征善战的铁血将军。当然,杨成武能有幸护卫主席南巡,也是他颇为引以为豪的事情。
杨成武将军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除了领兵作战,他还笔耕不辍,将自己与战友们的英勇事迹汇集成文字,先后出版了《冀中平原上的地道战争》、《忆长征》、《敌后抗战》、《战华北》、《杨成武回忆录》等多部著作,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研究史料和精神财富!
杨成武将军纪念馆
谨以此文,向杨成武将军致敬!
下一篇:没有了